漫談「半」字文化

“半”在中國文化裡承載著雅俗共賞的意義。酒喝微醉最能獲得神仙的感覺,花開一半,如少女的嬌羞,惹人百般憐愛。這是雅。“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噹”用來形容眼高手低最為形象,記得上中學的那段時期,語文老師最愛用這句話批評人,於是教室後排的幾個搗蛋鬼被這樣批評過後嘴裡總愛咕噥到:“半吊子”之類的話,我那時並不知道這是罵人的話,現在可以深刻的體會到“半”這個字居然還能如此痛快淋漓的表達惡意。

漫談“半”字文化

用“半吊子”來說別人在道德上是過分的,因此我們必須節制。多把眼光放在“半”字比較雅的意義上是最好不過的。先來說一下“半”字的文化根基,似乎是受了中庸之道的影響。哲學家程頤說:“不偏謂之中,不易謂之庸”這句話不是很難理解,凡事不能做到極端,折中最好。這個折中就有取半的含義。無論說話還是做事,都要顧及一個度,衡量這個度就是要認清標準的中點在什麼程度上,不要越過重點為最佳。

漫談“半”字文化

不知起於何時,“半”有了審美價值,承載了美學意義。古人認為新月不僅美,更有意蘊,夜幕拉下,新月初上,於是唐詩裡有“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佳句。月似弓,便意味著圓滿是可以期望的了。中國文化是博大含蓄的,以含蓄為美的標準滲透到每一種審美體驗中。美人要矜持,所以“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光是讀到文字就能讓人感覺到這是多美的一位姑娘啊!“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宛如油畫的畫面就在“半”字裡呈現出來了。”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這樣的飄逸詩句也只有李白能做到極致,太白之才早已到了”半人半仙“的境地了。

漫談“半”字文化

世界是一個整體,卻可分兩半。最簡單的劃分就是男女有別。”婦女能頂半邊天“這句話沒有唐詩的高雅,卻很實用。它至少在提升女性地位的進程中盡了綿薄之力。這還要提到文化的魅力,古人講陰陽互補,兩相調和。圓融共通的精髓大多都在這個”半“字裡了。兩口子過日子,講究協調與平等。這倒也不難,難就難在不能把握這個”半“字的深意。夫妻彼此要承擔生活裡一半的辛酸,就可獲得不可衡量的幸福;吵架了,兩個人都少說半句;蘋果分你一半,梨子就不要分了;工作不要把自己累得半死,但是也不能在規定的期限內只做一半;最要緊的是不要老是半夜回家,要記得家裡是你生命的一半。若真是你錯了,要勇於擔當,別人扇了你一記耳光,最好的回應就是伸出另一半臉讓他打。

漫談“半”字文化

孔子說人三十而立,大概是說能頂半壁江山了。文化沒有偏袒,女人能頂半邊天,男人必要的時候能頂江山。還是”半壁江山“的說法比較務實一點,它偏重於在人世間做事,而”半邊天“的說法就有點不接地氣了。兩者可以比作儒家”出仕與入仕“的思想。話說回來,和諧的社會男女總歸還是協作的,只有女人頂起了那半邊天,男人才能有機會頂起半壁江山。

漫談“半”字文化

不知不覺半天就過去了,才發現要做的事才做一半。時時刻刻警惕自己,正走在人生的半路上,勤奮最重要。凡事絕不能半途而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