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職場大智慧:反聽是什麼在職場中的使用案例分析

鬼谷子反應篇曰:故善反聽者,乃變鬼神以得其情。其變當也,而牧之審也。牧之不審,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審。變象比必有反辭以遠聽之。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欲開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辭。同聲相呼,實理同歸。

譯文:古代善於從反面聽別人言論的人,可以改變鬼神,從而刺探到實情。他們隨機應變很得當,對對手的控制也很周到。如果控制不周到,得到的情況就不明瞭,得到的情況不明瞭,心裡底數就不全面。要把模仿和類比靈活運用,就要說反話,以便觀察對方的反映。想要講話,反而先沉默;想要敞開,反而先收斂;想要升高,反而先下降;想要獲取,反而先給與。要想了解對方的內情,就要善於運用模仿和類比的方法,以便把握對方的言辭。同類的聲音可以彼此響應,合乎實際的道理會有共同的結果

鬼谷子職場大智慧:反聽是什麼在職場中的使用案例分析

簡而言之所謂“反聽”,即站在對方的角度誘使對方說出實情,然後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為自己的行動作出判斷。總之在言辭對答中,自己要發揮主觀作用,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用言語、表象等去撥動對方、刺激對方、迎合對方的心理,從而達到讓對方開口的目的,然後觀察對方的真實想法和意圖。

范雎初到秦國,起初范雎屢屢不被秦王重視,為了能夠打動秦王,范雎使用反聽策略,欲揚先抑的方式去接近秦王具體是怎麼做的呢?話說有一天范雎出其不意的出現在秦王必定出現的宮中走廊之上,開口對輕視他的宦官們說道:"秦國沒有王上只有太后和穰侯"。這是是昭王的叔叔呀!這個時候談這個話題無疑是非常敏感的,這個時候昭襄王正為穰侯和太后干政所困擾,試想如果此話沒有猜中大王的心思,那麼,范雎被砍頭是必然的,而范雎這邊為了讓大王實行遠交近攻的策略就不得不做次一博,不冒風險就不明白君王真正的想法,所以鬼谷雲:善於反聽的人,其變當也,而牧之審也。意為運用方式得當,這些方法一定要恰到好處。

在某種特定的狀態下你必須明白別人的真實想法,如果得不到別人的真實意圖,那你所制定的談話技巧和溝通策略無濟於事,反應的目的就是要獲取實情,反聽就是不按常理出牌,獵取對方的好奇心然後針對性的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想法。在職場上這樣的場景屢見不鮮。

很多時候領導安排你一件事情,其實你幹了沒幹老闆心裡非常清楚,如果任務比較重要老闆會在你的身邊安排很多線人,只是你不知道罷了,當早會或者月末總結匯報的時候,如果你沒幹或者有困難其實老闆心裡是知道的,這個時候仍然會這樣問你:"李林,上週安排你的工作怎麼樣了"。如果你真的沒做就坦白從寬或者做起來有難度陳述出來就行,但是千萬不要試圖說謊,本身沒幹說自己怎麼怎麼幹了,老闆傻嗎?很多人因為這樣狡辯被打臉,就事論事事實其實是作為職場聰明人必須學習的原則問題,成熟圓滑的職場人都知道該怎麼做,但是很多人卻總喜歡冒天下之大不韙,做出讓自己尷尬的蠢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