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療」帶來就醫新感受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劉薇 通訊員陳如)微信預約後可在家候診、行動不便可掃碼租用“共享輪椅”、手機發送圖文可隨時問診……如今,首府各大醫療充分發揮“互聯網+醫療”的作用,簡化就醫程序,改善就醫體驗,“智慧醫療”為首府市民提供了更加智能、便捷的就診環境。

掃碼租輪椅,“共享模式”添便利

7月24日,記者在自治區人民醫院門診入口,見到了該院最近投用的10部共享輪椅。

記者用微信掃描輪椅固定器上的二維碼後,手機頁面顯示輪椅編號、計費詳情,支付499元押金後解鎖,成功借出輪椅。輪椅租用一小時內免費,第二小時起以3元/小時計費,24小時內30元封頂。退還輪椅時,系統自動從押金中扣除相應費用。

當日陸續有市民“嚐鮮”。

“很方便,節約了時間,不用等護士去開鎖推車,自己就能借輪椅給家人使用。”市民張麗麗的丈夫術後行動不便,就嘗試了共享輪椅。張麗麗說,她曾在門診護士臺借過免費輪椅,但需要人工登記患者信息、輪椅編號等,收取500元押金並開具收條,整個過程需十來分鐘,有時還需排隊等候。

如今,“共享模式”已湧進首府各家醫院。上個月,新疆軍區總醫院門診部添置了“共享充電寶”,候診患者掃碼支付即可隨時充電。

今年2月,自治區衛生計生委發佈《自治區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年)實施方案》,其中提出創新醫療服務模式,滿足醫療服務新需求。“互聯網+”的技術發展,為打造“智慧門診”提供了基礎,首府各醫院正積極採納群眾意見,推出更多便民措施服務群眾。

智能導診簡化就醫程序

以預約掛號為切入,通過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患者服務、改善就醫體驗,已是各家醫院的共識。高效、精準、便捷,是患者就醫最直接的新感受。

“掛什麼科?”“有哪些醫生?”“排隊掛號、充值耗時久”……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微信公眾號就能解答這些問題。該院已實現微信綁定就診卡,導診、預約、充值、退費全部通過手機操作。

25日,市民劉倩倩來到該院耳鼻喉科門診看病,不掛號、不交費,拿著就診卡直接去了分診臺。“過去來看病都是現場排隊掛號,耗時近一小時,今天我提前預約,按照預約時段來就行。”她邊說邊演示操作:點擊進入該院微信公眾號,綁定微信與就診卡。“預約掛號”選項中詳細介紹了各科室的醫生與剩餘號源,可根據提示選擇就診時段。

“按照預約時段來,就等於在家候診。”劉倩倩說,可直接通過微信紅包充值或退款,“看完病回家退費,不用排長隊退費。”

據瞭解,除微信、APP預約外,具有位置諮詢、預檢分診等多項服務的導診機器人也即將在首府醫院上崗,讓群眾享受到智慧醫療的全新體驗。

“共享醫生”24小時在線

市民王蓓的女兒咳嗽不止,檢查後確診為急性支氣管炎。24日晚,孩子咳得厲害,王蓓嘗試了線上問診。

王蓓點擊進入烏魯木齊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童醫院)微信公眾號,根據提示,選擇了呼吸科醫生。微信支付14元后向所選醫生髮起圖文諮詢,編輯文字描述了孩子的症狀,併發送了此前的檢查報告。5分鐘後她就收到醫生回覆。

該院信息科負責人介紹,該遠程問診雲平臺於去年6月上線,目前已與疆內48家縣級醫院聯網,該平臺除了向基層醫療機構提供遠程會診、查房、教學等工作外,市民也可通過該平臺直接向醫生髮起視頻、文字諮詢。

該負責人說,截至目前該平臺已被1.1萬餘人關注,問診量3856人次。

醫生線上諮詢,是一種較為初級的共享經濟方式,打破了醫院的“圍牆”界限,顛覆傳統的診療模式,充分利用醫生碎片化的時間,更好服務患者。

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對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提出了新要求,醫學發展、科技進步、醫改深入為持續改善醫療服務創造了有利條件。首府各大醫院正是通過提升硬件設備改良醫院環境,依託“互聯網+”豐富就診途徑,改善著群眾看病就醫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