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航空发动机比美欧的寿命短是什么原因?

我国的航空发动机比美欧的寿命短是什么原因?这点是关键,首先,工业基础薄弱是主因。我国航空发动机寿命和可靠性的短板,是由中国航空工业薄弱的工业基础所决定的,举个例子,我们上世纪70年代从英国引进斯贝发动机,但由于航空发动机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实际上最初是直接全部引进各种材料、毛坯、成品和附件。

我国的航空发动机比美欧的寿命短是什么原因?

在英国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花了几年时间才完成这项工作,当时光航空工业部下属就有74家工厂参与引进承制1096项原材料、大型锻铸件和成品、附件,“斯贝”发动机实际上比起AL-31F落后一代。

我国的航空发动机比美欧的寿命短是什么原因?

技术上并不算非常先进,但当时其材料、工艺、制造技术对我们而言,显得极为先进,体现出我们与英国这样的航空发动机强国在发动机最基础的技术上存在极大的差距。

我国的航空发动机比美欧的寿命短是什么原因?

举个例子来说吧,从1987年立项算起,我们的太行发动机也才有31年的历史,何况整个八九十年代期间,国家对于军队的投入还是那么有限,没有足够时间和足够金钱的投入。

我国的航空发动机比美欧的寿命短是什么原因?

今天国产发动机的相对不给力也是难以避免的。再说从2005年12月设计定型到目前现在这十多年时间,虽然太行已经在歼10、歼11系列上装备了一些,实际大规模装载飞机的数量还很有限,地面试验再好,真正的上机测试不够,

我国的航空发动机比美欧的寿命短是什么原因?

另外,也有堆铼少就能提高发动机寿命的办法,但是仍然需要使用其他的材料,这些材料比如单晶叶片、单晶涡轮盘等,这些我国也有,但是其材料的耐性不如美国、欧洲的同类型产品。如果可以研发出新的单晶或者双晶材料,就能极大的改善这一现象。

我国的航空发动机比美欧的寿命短是什么原因?

其他领域差距都没有那么夸张,材料领域左盟主早就拿着三代单晶叶片炫耀,制造工艺上3D打印都开始运用,跟西方国家寿命差距不大。但是轴承这块是硬伤,差距太大。

我国的航空发动机比美欧的寿命短是什么原因?

航空发动机主轴滚动轴承是发动机的关键组件,其需要在高温高压苛刻条件下,承受各种应力和压力下,进行每秒钟3000转的高速工作模式,主轴承寿命直接影响航空发动机的整体寿命。

我国的航空发动机比美欧的寿命短是什么原因?

目前美国F22战机身上的F119发动机运行时长已经超过1万小时,俄罗斯普遍能够达到3000小时,最新的项目30发动机预计可以达到6000小时。而我国才刚刚够到3000小时的边缘。毫不夸张的说,在使用寿命问题上,至少还需要10年,甚至是更多时间的积累才能够达到美俄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