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的坚守|黄邦育:吃公家饭,就应做公家事

德宏网
1直播1百姓留言1APP
26年的坚守|黄邦育:吃公家饭,就应做公家事

掌上德宏

70000+德宏人关注

关注

26年的坚守|黄邦育:吃公家饭,就应做公家事

22张奖状一字排开,最早的一张奖状落款日期为1998年1月,已经微微泛黄,而这一张张奖状的背后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和坚守,是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是基层党员干部工作路上最美的印记。在全面打响脱贫攻坚的硬仗中,无数基层党员干部扎根基层,深入一线,尽心尽情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以破釜沉舟的姿态决胜脱贫攻坚。扶贫路上英雄多,攻坚途中有榜样,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一位最基层、最普通的乡镇党员干部——黄邦育。

黄邦育,男,汉族,1985年10月进入潞西县等㽘煤场挖煤,1989年至1991年12月在军队服役,199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6月1日被安排到中山乡政府工作,一干就是26年。26年来他不曾懈怠一天,也未曾抱怨一句苦一句累。

26年的坚守|黄邦育:吃公家饭,就应做公家事

据老同志们回忆,当年的中山乡政府所在地小街仅有1条50米长的街道,很多人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选择了离开。而正值年轻的他,怀着要让自己家乡富裕起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向乡党委政府提想法、报方案,和乡领导一起跑项目、拉资金。通过征地、山地填埋、拉石铺路、招商引资,就这样,才有了现在宽阔的中山街道,有了一家家商铺,有了惠及中缅两国的边境集市。

26年的坚守|黄邦育:吃公家饭,就应做公家事

如今,担任乡经济发展办主任的他,承担着新农村建设、村镇规划、安全生产、国土管理、交通管理、民族宗教、环境保护、项目监管、危房改造、包组等工作,上对15个单位和部门。哪里有事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雨季,他坐镇地质灾害点,为受灾户搭建临时避让点,帮助群众转移;新农村建设,村小组道路硬化,他要随时到现场监督,把关工程质量;项目验收,他要拿着皮尺一一丈量,认真记录数据;安全监管,他要跑遍全乡排查安全隐患,确保安全零事故;农村危房改造,他要入户宣传政策,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搬迁拆旧复垦,他要亲力亲为,上房下瓦,拆架推墙,样样兼顾、事事躬亲;甚至是街道的下水道堵了,他也一样捋起袖子,扛起锄头带领村民疏通排水管道。在他看来,工作无大小,事情无你我;吃公家饭,就应做公家事,何等掷地有声。

26年的坚守|黄邦育:吃公家饭,就应做公家事

这样一位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至今仍奋战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却已经是身患2次脑梗而屹立不倒的老战士。2014年,在检查美丽乡村工程质量时,因超负荷工作导致突发脑梗,住院治疗半个月,身体稍有好转,他随即投身到工作中。2015年,中山乡易地搬迁工作任务重,他作为有多年项目建设经验的老干部,被抽调到乡楠木河搬迁点工作。当时正值5月,烈日当空,施工现场总有他忙碌的身影,和施工方协调建房材料、督查房屋进度、查看质量、调解纠纷,他不知疲倦地在连轴转。

26年的坚守|黄邦育:吃公家饭,就应做公家事

在一次调解纠纷的归途中,他再次突发脑梗入院。连续两次的脑梗让这位老战士说话更加艰难,血压更是时时增高。但两次脑梗,没有阻挡住他建设家乡的初心,没有缓解他对工作的热情和对群众的赤诚,他依然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当问及他为什么如此执着付出时,他只是淡淡说道,“要对得起这份工作,对得起手中这份工资”,这样一句简单质朴的话语,却值得我们用行动践行一生。

26年的坚守|黄邦育:吃公家饭,就应做公家事

何为责任?

何为勇于担当?

何为干一行爱一行?

26年来,黄邦育同志用实际行动在默默地践行。他虽是一颗普普通通的螺丝钉,但他却努力发挥着最大的能量,虽身患疾病,但只要在岗一天,就会一直奋战在工作的第一线。

万千干部中,像黄邦育这样的战斗者还有很多。他们都有这样一个特质,工作不言苦、不计得失、不挑肥拣瘦,只讲我能为工作的高效完成付出些什么、能想些什么好办法、能怎样团结力量集中精力突破,他们格外富有人格魅力!

事实证明,他们都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26年的坚守|黄邦育:吃公家饭,就应做公家事

文:中山乡国土所许永虎 中山乡政府杨月

图:许永虎 袁翔

26年的坚守|黄邦育:吃公家饭,就应做公家事26年的坚守|黄邦育:吃公家饭,就应做公家事
26年的坚守|黄邦育:吃公家饭,就应做公家事
德宏网1直播1百姓留言1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