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調查:傳統健身房現倒閉潮 「小而美」健身工作室逆勢崛起

短板突顯經營不善 傳統健身房頻再現倒閉潮

最近一兩年,健身行業的變化非常明顯,傳統健身房的競爭力被快速削弱,倒閉潮來得更洶湧了。

宋女士是一個健身愛好者,2012年開始在家附近的健身房運動。可是,今年2月份,她辦卡的這家健身房突然關門了。

央視調查:傳統健身房現倒閉潮 “小而美”健身工作室逆勢崛起

健身愛好者 宋女士 :

累計來累計去,我現在大概是有61節課的私教課,沒有退錢給我。光我知道的私教裡課的會籍,就是會員的課程也不少,光我熟悉的50節的、100節的大有人在。不完全統計,它的金額涉及得幾百萬不止吧,得上千萬了吧。

宋女士一共損失了幾萬元。隨後她加入了2個維權微信群瞭解到,有共同經歷的健身愛好者有1000多人。這家連鎖健身房過去一年關閉了多家門店,全北京只剩下兩家門店還在勉強經營,這兩家店,宋女士已經來了60多次。

健身愛好者 宋女士 :

這是他們的前臺,這是他們的辦公室。我看你這很熟了都?我經常來維權,不是一次兩次了。所有的都是我們會員當時辦私教課填的單子,還有我們退款的單子。

春分健身房工作人員 :

你們負責人多久沒來了?他今天好像去法院開庭去了。今天處理的也是這個退款的情況?對,因為好多勁松(店)退會的會員。

健身房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兩年房租、人力等成本持續上漲,按照3000平方米左右的面積計算,每月成本在上百萬,只靠賣卡的模式已經難以維繫。為了吸引客流,勉強維持的店面開始瞄向五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靠低價來維持運營。

健身愛好者 張大爺 :

我是69歲了,(原來這裡是)浩沙(健身房)的時候我就在。

據不完全統計,過去的三個月時間,僅北京就有20家健身房關門停業。同質化競爭、重銷售輕運營、收入模式單一,令傳統健身房生存艱難。

央視調查:傳統健身房現倒閉潮 “小而美”健身工作室逆勢崛起

業內人士 李建偉 :

有些城市(健身房)一千塊錢兩年或者一年,但是開到一定程度還會降價。不降價影響銷售,降價會進很多人,客戶滿意度降低,越開成本越高,從財務報表越虧損是這樣的情況。

“瘦身”+“升級” 傳統健身房轉型“小而美”模式

一方面是傳統健身房的經營困局,但另一方面全民健身正在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到2020 年,國人體育消費的總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

央視調查:傳統健身房現倒閉潮 “小而美”健身工作室逆勢崛起

隨著新零售概念風起雲湧,健身市場上的新興商業模式正在不斷迸發。

央視調查:傳統健身房現倒閉潮 “小而美”健身工作室逆勢崛起

“老牌”健身品牌中體倍力過去兩年也經歷過幾輪關店風波,2015年之前,他們的開店標準都是3000平方米以上,主打高端路線。如今,他們把店面縮小到500-1000平米,並且劃分成五六個不同的區域,分時段提供不同的付費課程。由傳統的年卡付費主導變成課程付費主導,客戶留存率和復購率從原來的15%提升到40%多。

央視調查:傳統健身房現倒閉潮 “小而美”健身工作室逆勢崛起

中體倍力市場營銷總監 竇崑宇 :

收入方面,銷售額,是之前銷售額的一倍。

此外,很多健身房通過技術進行系統升級,手環操控的一體化操作流程,多種自助無人的智能化設備,也節省了高昂的人力成本。

光豬圈健身創始人 王峰:

高度的物聯網化,或者叫高度智能化,一方面幫助俱樂部老闆減輕管理難度,提高管理效率,第二對消費者來講通過這些數據各種採集,為消費者進行一個更科學更合理新體驗更好的一種體驗的一種服務。

另外,共享健身倉也正在成為小區健身區域的“標配”,一個幾平米的小盒子一樣的空間裡放置一臺跑步機,裡邊還有電視、空調和空氣淨化器,掃碼就可以進去跑步,按時間收費。2017年,共享健身倉健身盒子一度成為資本追逐的風口,覓跑、抖吧、超級猩猩等都輕鬆拿到幾千萬融資。但是一年過去,這些盒子似乎也變成了閒置的裝飾品。

健身房投資規劃師 李建偉 :

其實(健身盒子)解決一個就近健身這麼一個方便,主要是便利,其他我認為沒有跟傳統健身行有太大的優勢,等到咱們中國的健身人群市場有足夠大的基礎以後,才可能有一個發展的空間。

精品內容+情感連接 小團體工作室煥發生機

如果把傳統健身房稱作健身1.0的話,那麼這些新興的小而美的健身房就是2.0,雖然規模小了,面積小了,但是,服務更為精準,市場更加細分了。

如果你仔細觀察,這個健身工作室和傳統健身房稍有不同,這裡不招男性學員,舞蹈、燃脂、馬甲線訓練、空中瑜珈,所有的健身課程都是專門針對女性精心設計。

央視調查:傳統健身房現倒閉潮 “小而美”健身工作室逆勢崛起

健身愛好者 :

私教套路程序化了,這個比較新穎,每節課帶給你體驗都不一樣。

健身愛好者 :

這個主要是姑娘們,都是女生,可以肆無忌憚說很多女生之間的話題,大家之間覺得很親密無間,釋放壓力。

工作室的創始人大G和weiya是高中同學,都熱愛健身。和傳統大型健身房相比,他們選擇了更細分的女性市場。雖然此前顧慮過是否會損失一半的客戶,但專業細分的內容反倒讓用戶黏性比一般健身房高出不少。

央視調查:傳統健身房現倒閉潮 “小而美”健身工作室逆勢崛起

Fit4life品牌聯合創始人 張唯雅:

我們發現在健身房上課,沒有太多的針對性,老師面對很多人,根本沒有區分,所以在我們這小團體課我們能幫助每一個人真正的達到他所需求的目的。

而在北京國貿附近的這家健身工作室,教練正在告訴大家,要放空一切,去感受音樂感受自己的身體。全新的課程體驗和心理感受吸引了不少忙碌的白領。

健身愛好者 :

就是剛開始鍛鍊的時候需要一個氛圍,你看大家都練我堅持不下來有點不好意思。但是進入狀態以後慢慢的你覺得其實就是,人們一生中還是有一些路得自己堅持下來。

對於在健身行業工作了十幾年的李江來說,頻次較高的小團體課程更容易帶來高坪效和高流量。更重要的是,這種小群體小課程更容易形成社區屬性和情感連接,學員們健完身後經常一起吃零食,吃烤串,熱鬧的氣氛更像是朋友間的聚會。

央視調查:傳統健身房現倒閉潮 “小而美”健身工作室逆勢崛起

pandaroll健身工作室創始人 李江 :

我們從開業到現在我們的客戶流失率是4名會員,如果比例裡面連2%都不到,客戶的保有率到95%以上了,一般俱樂部會員保有率到30%到40%是已經非常高了。

數據顯示,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呈現逐年增加的走勢。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體育人口有望達到4.35億人。相比美國超過17%的健身用戶,中國不足1%的健身滲透率依然很小,這也顯示未來的潛力空間非常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