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姓氏由来之说

同人,不同称呼

二乔看了最近大热的后宫剧《延禧攻略》,对剧中女子的称呼心生好奇,为何历史上同一个人物,在《如懿传》中有着不同的称呼。

查阅资料后才明白,原来所谓姓氏,姓氏,即为姓和氏两者共同组成,尤其是古代女子的姓氏更是不同。

下文主要分析了姓氏的演变,也解释了为何古代的女子流传至今的闺名少之又少。

古代女子姓氏由来之说

姓氏的由来

《说文解字》中写道:“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

“姓”的组成为“女+生”,意指女子所生。在母系社会,同姓的人可以认为是同一位女性祖先的后裔,所以在母系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说法。

“姓”在母系社会中是有亲近血缘关系的氏族部落的称号,所以“同姓不婚”就是默认的近亲不结婚。

古代女子姓氏由来之说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就是-------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之后,同一个氏族部落分裂成更多的支系,分裂出来的支系开始另起称号,“氏”作为姓的分支就这样登上历史舞台。

理论上,因为祖先不变,所以姓是不会更改的,但氏是可变的,因为它是所在的地名、采邑、官职、爵位衍生出来的,如齐、楚、燕、韩、司徒、司马、司空等等。

阶级出现之后,氏成为贵族男子的标志,而女性由于不做官,大多数也没有封地,所以只称“姓”,她的氏则随自己的婚姻关系而变化-----------在家从父,出家从夫

古代女子姓氏由来之说

常识性错误

商朝祸国殃民的妖姬----“妲己”,姓“己”,名“妲”(妲的意思在古代指“美女)。她其实是有苏氏之女,但是不代表叫她“苏妲己”是正确的。

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姓“好”,名“妇”(“妇”是代表性别和亲属关系的称谓,“好”也做“子”),但是不代表她真是叫“妇好”,这个名字的实际意思只是“姓好的女子”或者“我老婆,姓好”而已。

古代女子姓氏由来之说

姓氏的演变

随着历史长河的变迁,中国姓氏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姓氏不再是贵族的特权,平民也可以有姓,连带着女子的姓氏也变得丰富多彩,甚至在公开场合都可以使用。

其中最为常见的对女子的称呼方式,还是以父姓加“氏”字,如曹氏、赵氏。

随着“男尊女卑”的影响,女子出嫁后冠夫姓的现象也经常出现,如三国孙权的步夫人,其长女孙鲁班嫁全琮,称“全主”,次女孙鲁育嫁朱据,称“朱主”。

古代女子姓氏由来之说

恶女的由来

为何古代会有“恶女”这样令人咋舌的女子名出现?

其实在古代,“恶”并非今日所指之意,而是同“亚一样,代指次子”,如亚女即为次女,是先秦时期女子以排行命名习惯的遗留而已。

尤其不要小看古人起名的聪慧,叫做周马头、郑大车、褚蒜子这样的也不少。

古代女子姓氏由来之说

富察皇后

古代女子多以“某氏”称呼

大唐以来,史籍中很少出现女性的名字,大多留下姓氏和封号,或者以“某氏”呼之。

宋代理学盛行,诗礼之家给女人所起的“官名”,依旧很“严肃”,很中性化,比如宋神宗之母高太后,名讳高纪,根本看不出是女人的名字。

古代女子姓氏由来之说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有“官名”,由于嫁人之后只需要称“某氏”,绝大多数女性一生只有“小名”,也叫“闺名”。

还有宋嫂、王婆一类“绰号”性质的称谓,乃至邓八姑、徐三娘等等,均不太可算为正式的名字。

其中,女名中“奴”字的使用频率很高,和“妾”类似,为女子谦称,在婢妾、娼妓中尤为集中。

古代女子姓氏由来之说

后宫嫔妃的称呼

因为古代女子的闺名,是一种“私有财产”只为她的家族和丈夫所有,只有自己的父母、至亲之人,以及出嫁后的丈夫才知道,外人一概不知,所以在史书资料中很少记录,只会称呼“某氏”。

更何况皇帝后宫,那些公主嫔妃,尤其是皇后,更是无人敢直呼其名,所以流传到今天的后宫佳人的名字很少。

古代女子姓氏由来之说

皇后乌喇纳喇氏

《延禧攻略》或者《如懿传》中皇后乾隆帝第一任皇后,在史书中称呼就是孝贤皇后,只知道是富察姓氏族人,却没人知道她的真实闺名,也就给创作则留下了很多可以发挥的空间了,所以在不同的小说或者影视剧中出现不一样的称呼也就不足为奇啦,包括《甄嬛传》的甄嬛都是后人好事杜撰的名字。

妃子的称呼有两种,较高等级的人物受封之后都有“封号”,如乌拉那拉的封号是“娴”,所以对她的称呼就是娴妃,表示她接受御封并有正式地位。

古代女子姓氏由来之说

另一部分是只有姓氏而无封号,所以她们一般是冠以姓氏,如年妃。

在电视剧中所说用名字都是错误的,因为一般有身份的女子的名讳是不可以随便乱叫的,比如乌拉那拉名字是景娴,她的称呼就不可能是景妃或者娴妃,封号是不可以与名字相冲的,所以琼瑶剧中乾隆封含香为“香妃”是完全不符合古代风气的。

古代女子姓氏由来之说

娴妃

而且皇帝赐予妃子封号,这是很大的荣誉,而嫔妃犯错被褫夺封号的,甚至可以说耻辱比降级还大,乾隆的第二任皇后乌喇纳喇氏,在乾隆三十年被下旨收缴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共四份册宝夹纸,如同废后一样。

看到这里,二乔对古代女子姓氏的名字梳理还满意吗?记得给二乔点赞,加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