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影业向市场经济转化,电影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同样经历阵痛

随着电影业向市场经济转化,电影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同样经历阵痛

随着我国电影业向市场经济转化,我国的电影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同样经历阵痛。在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对外营业的影院是1.5万家,2000年正常经营的不足4 000家,中国电影市场的有效影院数更是下降得非常厉害。

随着电影业向市场经济转化,电影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同样经历阵痛

以2001年中影引进发行的大片《珍珠港》为例,参映影院只有765家,较之3年前放映《泰坦尼克号》时的1 700家影院,减少了近千家。在2002年实行院线制以后,现代化多厅影院建设成为行业发展方向,《英雄》等优质国产影片的热映大大坚定了投资人的信心,数字技术的发展更有效降低了影院投资的建设成本,中国影院市场迅速扩张。

随着电影业向市场经济转化,电影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同样经历阵痛

截至2011年底,我国院线影院总数达到2 800多家,全国主流院线银幕总计突破9 200多块。万达、中影星美、联和、中影南方新干线、广东金逸珠江、新影联六大全国主力院线正在实施跨地域整合和新一轮扩张。

其中,2011年万达院线累计银幕总数达730块,2012年,万达院线计划达到110家影院,1 000块银幕,规模达到亚洲第一。

随着电影业向市场经济转化,电影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同样经历阵痛

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降低制片和发行的成本,受制于胶片的昂贵成本,过去发行一部电影不能够形成较大的产业化规模,但今天的数字拷贝使得很多电影的发行规模可以在全国铺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