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有血有肉的「常人」


馬克思是頂天立地的偉人,但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熱愛生活,真誠樸實,重情重義。事業上,他窮盡畢生追求真理。愛情裡,他認定所愛攜手一生。

17歲時,他立下“為人類而工作”的志向。1835年,17歲的馬克思在他的高中畢業作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這樣寫道:“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不論前路多崎嶇、多艱險,他皓首窮經、矢志不渝。他致力於革命活動,遭到反動當局驅逐。他自願放棄國籍,變成“世界的公民”。

他一生顛沛流離,愛人卻相守相依。寫 《資本論》時,他的人生最為艱難。生活上極度貧困,三個孩子相繼夭折。小女兒去世時,他甚至沒有買小棺材的錢。

為了創作《資本論》,馬克思白天在博物館刻苦研究,晚上回家後還常常通宵達旦地寫作。他經常每天工作16個小時,身體每況愈下,時常疼痛難忍,甚至寫作幾個鐘頭後,就得躺好幾天。馬克思在給友人的信中談到,為了《資本論》的寫作,“我一直在墳墓的邊緣徘徊。因此,我不得不利用我還能工作的每時每刻來完成我的著作”。即使在多病的晚年,馬克思仍然不斷邁向新的科學領域和目標,寫下數量龐大的歷史學、人類學、數學等學科筆記。


《資本論》正式出版時,他已將近50歲,研究政治經濟學已20多年。遭受再多苦難,馬克思也從未言棄。女兒們曾多次問他:您的特點是什麼?馬克思回答:“目標始終如一。”

每一個卓越的男人背後,都有一位偉大的女人。馬克思和燕妮的愛情之路  走得並不順利,在一段感情中你能想到的障礙,比如年齡的差距、異地相處 門不當戶不對、經濟基礎不牢靠,全都被他們撞上了。但執著的“金牛男” 認定了燕妮,就是一輩子。“燕妮,任它物換星移天旋地轉,你永遠是我心中的藍天和太陽,任世人懷著敵意對我誹謗中傷。只要你屬於我,我終將使他們成為敗將。”

燕妮是馬克思的愛人,也是他最忠誠的戰友。被迫輾轉那些年,為了支持馬克思的事業,燕妮連陪嫁品都當掉了。創作《資本論》時的馬克思,身體每況愈下,有時只能臥床向燕妮口述文章。馬克思寫作時字跡很潦草,燕妮也常替他謄寫手稿,她說這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燕妮患上肝病,臥床不起,馬克思寸步不離地照料她,結果自己也病倒了。這就是“患難見真情”的最佳寫照。  


馬克思一生貧困潦倒,顛沛流離。他的物質生活極端匱乏,他曾經向恩格斯寫信傾訴困境:“我的妻子和小女兒都病了,因為沒錢,無法請醫生也無法買藥,這十天以來,只能以麵包和土豆充飢,而今天是否能夠弄到這些,還是個問題。”由於生活貧困,他有三個孩子早夭,妻子也常年患病,整個家庭靠他微薄的稿費收入及好友恩格斯的接濟來支撐。雖然物質上捉襟見肘,但馬克思卻有著豐富的精神食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