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檢察機關上半年共批捕黑惡犯罪37398人起訴15548人

全國檢察機關上半年共批捕黑惡犯罪37398人起訴15548人

7月25日,大檢察官研討班在廣東深圳召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在會上強調:“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訴訟案件都必須重視。”來自31省(市、區)檢察院、解放軍軍事檢察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檢察院的檢察長們參加了這次研討班。研討班舉行的前一天,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強調,要“引領司法體制改革開闢新境界”。這個推進會是十九大後,政法系統召開的第一次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會議的地點選在了作為全國首批司法體制改革試點省的廣東。廣東對於檢察院也有不一樣的意義。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廣東曾於1989年8月18日成立了全國第一個反貪局。如今,隨著監察體制改革的推進,檢察院反貪反瀆部門轉隸,如何在新的形勢下做好檢察工作,也是外界關注焦點。

監察體制改革

重新組建專業化刑事辦案機構

2017年11月,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在全國鋪開,伴隨這項改革的,是檢察機關反貪反瀆部門的轉隸。外界的一個疑問是,反貪反瀆部門被剝離後,檢察院要如何“轉型”?

在辦理職務犯罪案件方面,檢察機關全力配合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在上半年依法對孫政才等15名原省部級以上幹部提起公訴。

各地也積極探索建立與監委的協調銜接機制,最高檢與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共同制定辦理職務犯罪案件工作銜接辦法、證據收集審查基本要求與案件材料移送清單。

在大檢察官研討班上,張軍說,“轉隸就是轉機”。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在監察體制改革之前,檢察院必須把更多精力、更強力量投放在反貪上,工作部署、物質保障更多向反貪傾斜,這就導致難以把一樣的精力放在其他法律監督工作上,或者說即便想抓也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以反貪為重”導致的一個不平衡就是刑事檢察與民事檢察、行政檢察、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發展不平衡。無論從機構設置、人員配備、能力素質看,還是從辦案數量、監督效果和社會影響看,刑事檢察都明顯更強。

如今,各類訴訟案件90%以上是民事案件,檢察機關受理的民事行政申訴也在持續上升,張軍說,“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訴訟案件都必須重視”。

他在研討班上強調,“憲法規定的法律監督是全方位的,法律賦予的監督職能是多元的,我們不是單純的刑事法律監督,而是訴訟領域以及與訴訟相關領域全面的法律監督。各項檢察職能都要全面、協調、充分履行”。

為了適應改革,檢察院內設機構也需要相應調整。張軍在會上表示,在刑事檢察方面,要按照案件類型、案件數量等,重新組建專業化刑事辦案機構,統一履行審查逮捕、審查起訴、補充偵查、出庭支持公訴、刑事訴訟監督等職能。同時設立專門的民事檢察、行政檢察和公益訴訟檢察機構或辦案組。

“要以案件類別劃分,實行捕訴合一,形成完整的、適應司法責任制需求、有助於提高辦案質量效率和提升檢察官素質能力的內設機構體系”。

在加強和改進民事行政檢察工作方面,檢察院將“下大力氣”。接下來檢察院將提高民事抗訴精準度、影響力,選擇一些影響司法理念、引領司法政策、影響裁判理念、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型案件,進行深入研究,提出糾正意見,促進改判一案,影響今後類似案件的裁判。

掃黑除惡

半年掛牌督辦24起重大涉黑案

除了監察體制改革,為“三大攻堅戰”提供法治保障也是檢察院的工作重點。

今年上半年,檢察院共批捕破壞金融管理秩序、金融詐騙犯罪9664人、起訴14252人。起訴汙染大氣、水源、土壤等破壞環境資源犯罪15987人,同比上升8.3%。

此外,最高檢還會同公安部、生態環境部等聯合掛牌督辦山西跨境傾倒工業廢液案等56起重大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案件。

“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也是高層今年以來的重要部署。今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通知》,拉開了全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序幕。通知下發不久,最高檢下發通知強調,要嚴厲打擊“村霸”、宗族惡勢力、“保護傘”以及“軟暴力”等犯罪。

在本次大檢察官研討班上,掃黑除惡的相關數據也得以披露。

半年來,最高檢聯合公安部共掛牌督辦24起重大涉黑案件。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捕黑惡犯罪37398人、起訴15548人。

在嚴懲嚴重刑事犯罪方面,共批捕533247人、起訴762292人,其中批捕故意殺人、綁架、放火等嚴重暴力犯罪21318人、起訴22109人。

此外,嚴懲網絡詐騙和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也是檢察機關上半年關注的重點,一個事實是,今年上半年檢察機關共起訴13610人,上海、北京、陝西檢察機關依法辦理攜程親子園、紅黃藍幼兒園虐童案和米脂惡性傷害學生案等社會高度關注的案件。

公益訴訟

山東等地通過公益訴訟維護英烈名譽

在國家檢察體制改革在三地先行先試前,2015年7月,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試點已經展開。

當時,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最高檢在北京、安徽、山東、廣東等13個省(市、區)開展公益訴訟試點。這一決定在不少檢察人看來,是一個“重大的歷史機遇”。2017年6月,“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正式入法。如今,一年已過。今年上半年,檢察機關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18775件,其中訴前程序18031件、提起訴訟744件。

這項改革的制度建設上也更加完善。最高檢與最高法院聯合出臺了司法解釋,明確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起訴人”身份等法律問題,細化案件辦理具體程序;與原國土資源部聯合發佈意見、加強協作;此外,還制定了公益訴訟掛牌督辦案件辦理規範,印發了辦案指南,對33件破壞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線索掛牌督辦。在訴訟領域方面也有所拓展,山東、江蘇、浙江、湖南、寧夏等地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維護英雄烈士名譽。

不過,仍有尚待完善之處。“檢察院要抓緊設立公益訴訟檢察部門,穩妥推進公益訴訟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特邀檢察官助理制度,完善檢察建議機制,依法維護公共利益、群眾利益。”郭聲琨在推進會上這樣強調。

檢察院將加大涉食用農產品、食品生產銷售公益訴訟案件辦理力度。部署生態環境領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加強與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保護、市場監管、藥品監督管理等部門的聯繫,形成保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力。

檢察建議

“絕不是發出去就了事”

“全面推進公益訴訟工作,很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樹立正確的辦案監督理念。”張軍說。

“檢察建議發出以後,要努力協調促進落實。對因種種原因不能落實的,那就要在黨委領導、政府支持下,負責任地提起訴訟。”張軍說。在他看來,訴訟目的就是促進政府解決僅憑行政職能難以推進和落實的公益難題,比如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等綜合治理難題。法院作出裁判支持公益訴訟的,執行到位,同樣離不開黨委領導、政府支持。

以往有一種觀點認為,檢察建議偏“軟”。“檢察建議絕不是發出去就了事,要緊緊盯住效果,監督落實情況。”在檢察建議的落地落實方面,張軍作了特別強調。

他說,不管是一年、兩年都要督。對不落實又沒有講清理由的,在向黨委、人大報告工作時,在與主管部門溝通協調時,要如實反映、客觀報告。如果是我們發出的建議質量不高,人家有理由不採納,我們要總結、糾正。“要通過我們的努力,把所謂沒有硬性要求的檢察建議做成剛性、做到剛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