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石油和美元 美國糧食武器更致命 幸好我們有袁隆平

蘇聯,一個坐擁著500萬兵力,6萬輛戰車,2萬架軍機,上千艘艦艇,4萬多件核武器的紅色帝國,總體軍事實力絲毫不虛美國甚至一度反超,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巨人卻在1991年的聖誕節一夜之間轟然倒塌,很顯然,從軍事角度擊倒蘇聯是不可能的,但從某種程度上來看,蘇聯是被糧食打倒的。

不僅是石油和美元 美國糧食武器更致命 幸好我們有袁隆平

1972年的時候,蘇聯慘遭大規模糧食歉收,不得已需要從外界進口大量糧食,許多國家藉此機遇豪賺了一筆,在那之前,泰國米價才170多美元而已,結果到了1974年,價格直接飆升到了620多美元,要知道,那可是44年前的價錢,相當於比今天的米價還要高好幾倍。就這樣,美國一方面大力打壓石油價格,從而減少蘇聯外匯收入,另一方面則像這樣哄抬糧食價格,增加蘇聯外匯開支,蘇聯經濟最終被拖垮。

不僅是石油和美元 美國糧食武器更致命 幸好我們有袁隆平

由此可見,糧食就是一種戰略武器,甚至在有些時候,比核彈還要好使。深諳這個道理的美國人基辛格曾毫不避諱地說過:“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美國自冷戰以來,始終將糧食貿易作為打擊競爭對手的得意技,用石油敲詐別國也就算了,畢竟人家缺了石油不至於餓死,可拿要人命的東西當籌碼,還真是缺德啊。美國一般都是以高科技的形象示人的,似乎農業這種聽起來有點土的產業和它根本不搭邊?

不僅是石油和美元 美國糧食武器更致命 幸好我們有袁隆平

現實恰恰相反,農業其實一直都是其核心競爭力所在,憑藉著最先進的農藥,化肥,轉基因等農業科技以及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美國成了地表唯一人均糧食年產量超過一頓的國家,堪稱農業領域的超級大國。說來也奇怪,美國國內農業人口只有其總人數的1%,但就是這1%的農民,卻經營著佔比全球13%的最大耕地面積,不僅養活了美國3億人口,還大量出口,每年為美國帶來1490億美元的外匯。

不僅是石油和美元 美國糧食武器更致命 幸好我們有袁隆平

其中大豆和玉米是其王牌農作物,分別佔據全球總產量的40%和35%,價格基本上就是美國說了算,因而經常被用作敲詐別國的“利器”,規模龐大的糧食產量賦予了其任意操縱糧食價格的資本。當年的傷痛把俄國可謂坑了個夠嗆,這麼多年過去了,似乎是緩過來了一些,去年,俄國糧食產量達到了1.3億噸,總算是突破了蘇聯時期的歷史最高記錄,並一躍成為了全世界最大小麥出口國。

不僅是石油和美元 美國糧食武器更致命 幸好我們有袁隆平

看來,俄國在糧食和農業上確實做出了巨大投入。我國作為種了幾千年地的老牌農業大國以及人口大國,同樣十分注重糧食保障的問題,即使是在這個城鎮化,工業化快速發展的階段,仍然堅持18億畝耕地紅線不動搖,絕對避免給外人卡我們脖子的機會。2017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高達12358億斤,同比增長0.3%,併成為了史上第二高產年。

不僅是石油和美元 美國糧食武器更致命 幸好我們有袁隆平

有句廣為流傳的話,吸收兩米下的氮磷鉀,其中鉀肥是一種被廣泛應用的化肥,農作物缺乏鉀元素,抵抗病害的能力就會變差,因此是農業生產力必不可少的事物。然而,中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卻是個鉀資源嚴重匱乏的國度。但在後來,中國在西部羅布泊腹地羅中,發現了全世界最大的鉀鹽產地,並興建了全世界大的鉀肥生產基地,可以做到年產120萬噸硫酸鉀。

不僅是石油和美元 美國糧食武器更致命 幸好我們有袁隆平

中國從卻鉀國一躍成了全球最大鉀肥製造和消費國,並且由於產量巨大,中國農民用上了全世界最便宜的鉀肥。我國人民在種地這件事情上還是很有天賦的,當年研製出雜交水稻,多養活五億人口的袁隆平最近又完成一項偉大壯舉。“海上水稻”,其實並不是在海上直接種水稻,而是一種可以在鹽鹼地種植的水稻,這樣一來,我國至少有一億畝鹽鹼地可以開發利用,糧食增產至少300億公斤。

不僅是石油和美元 美國糧食武器更致命 幸好我們有袁隆平

有人說這種“海水稻”產出的大米口感不如普通大米,這的確是事實,但當人們陷入糧食大減產的情況,有的吃就不錯了。在那種狀態下,不會有人計較食物到底好不好吃,只要能活下去就行活下去,就有希望,所以,海水稻的戰略意義可謂非同小可,在關鍵時刻能夠應急。糧食是最常見的事物,也是最重要的事物,人不吃飯,七天就餓死,一個國家倘若敢斷糧,必將大亂,中國古代歷朝歷代的歷史其實就是為了吃一口飯而不斷造反的輪迴。

那時候,由於生產力低下,但凡有個氣候異常,許多人就得餓肚子。即使直到近代,中國人民仍然沒有擺脫飢餓,外國侵略,軍閥混戰,國家長期處於動亂,1942年爆發的河南大饑荒餓死了300萬人,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狀,所以,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這個基石再怎麼重視也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