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是农电工,他很辛苦,我很心疼他……

小八君:今天的文章是一位现役军人的投稿,写的是自己从小到大关于爸爸的记忆,他爸爸是一位农电工,辛劳了一辈子的农电工,句与句间,满满的都是爱。文章写的很朴实,发自内心,大家一定要看完,不会让您失望......

我爸是农电工,他很辛苦,我很心疼他……

原标题:那个常年半夜回家的父亲,您辛苦了

如果我是一棵草,那么是父亲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腐朽在我的根下,让我茁壮的成长;如果这棵草有脚,那么我走过的每条路上都有父亲身体铺就的碎石,而让我走得更加踏实;如果这棵草能站起来,那么他一定是站在父亲的肩头。

我忘了这句话出自哪里,但我自看到这段文字以来,就一直在心头缠绕。父亲的身影,就想一座小山,在别人眼里,可能看起来毫不起眼,但却挤满了我的整个小世界。

我的父亲叫龙留开,一个在的基层供电所一干就是十八年的职工。

我出生于贵州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2000年,那时候老家还没通电,晚上放学回家,父亲用煤油灯给我们兄弟俩照亮,教我们做作业。那一年,我6岁,南方电网普及到了村子,而父亲也就是那个时候选择了这一份职业。那时候还没有供电所,叫电管站,农村通电,工程量很大,需要的人手也多。

父亲和很多村民们一起起早贪黑的帮忙抬电线杆、拉电线,似乎每天都有用不完的力气。那时候的父亲,走路腰杆是笔直的;肩膀很宽,也是我们一家人的港湾。

2001年,村子成功通电,我们兄弟俩在一个60平方米的小木屋里上蹿下跳,也就是那时候开始,父亲渐渐的离开了我们的视线。那时候父亲身上多了一个标签——村电工。

由于刚通上电,有很多故障老百姓们不能立足自身解决,只能每天挨个村子跑,那儿有故障就去哪儿,那时候没有车,只能步行。特别是每个月收电费的前几天,需要挨家挨户的去核查电表上的度数。

都说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可是妈妈做好了饭,冷了又热、冷了又热。爸爸还未回家。

有一次,妈妈带着我们兄弟俩,坐在屋脚的田埂上,看着那条唯一能够通往家里的路。妈妈手中的手电筒时不时的探照着那条路。

“你爸爸出去的时候,没带手电筒,一会儿他就回来了,我们给他照亮。”妈妈像聊天一样的哄着我们。很多年以后回想起来,当时妈妈心中的焦虑,那种盼着爸爸回家的急切,又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夏日的蝉儿,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暖风吹过,兄弟俩一人靠在一边,就这样在妈妈的腿上睡着了,寂静漆黑的夜晚,吞噬了万物,但一直有个光却在不断闪烁。

兄弟俩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到了家,醒来时,太阳已经透过窗户照在脸上。起床后发现,父亲又出去了。

“爸爸呢?去哪儿了”。

“爸爸出去工作赚钱给你们读书了,你们好要好好学习,知道吗?”妈妈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妈妈每天从地里回来,做会做好香喷喷的饭菜,等待着早出晚归的父亲。这一等就是很多年,而我们也在无忧无虑中慢慢长大。

2008年,贵州遭遇大雪灾,所有的电线杆上堆满了厚厚的白雪。很多村子里都被迫停电,那时候,父亲已经从村电工转为合同工,出去的更早,回来的也更晚了。已经上初中的我们开始渐渐懂事儿。

有一天晚上,父亲回来的很晚,穿着厚厚的绒衣,衣服上已经被鹅绒大雪覆盖,连睫毛上都凝固着一层冰霜,厚重的大雨鞋,走路的声音很大。一进门,就如释重负的躺在沙发上。那一晚,也是我有史以来记忆最深刻一晚。

父亲脱下厚重的雨鞋,我不知道鞋子里面是汗还是雪,已经浸湿了整个袜子和裤脚,而我的眼睛也定格在父亲脱下袜子的那一刻。

一个很长的裂口,还有丝丝血液正在往外溢。

“爸,痛吗?”我红了眼眶,泪花止不住的往外冒。,难以想象这是翻越了多少山头,走了多少路才会有这个触目惊心的伤口。在那一刻,忽然觉得依靠在沙发上的父亲,好想沧桑了很多。为了我们这个小家、为了一个乡镇这个大家,付出了太多的艰辛。

“不疼,做完作业就去睡觉吧!”。父亲摸摸我的头,说话都显得很疲惫。

“先把湿衣服换了,我去给你热饭”。妈妈放了一套干净的衣服在沙发上,转过头就去做饭了,但我却看到妈妈眼中闪过的泪花。没有过多的话语,但我能够感受到,妈妈的心疼似乎并不比我们少。

从我懂事以来,父亲从未在我面前说过自己工作有多累,有多苦。虽然父亲天天回家,但很多时候我却觉得父亲离我们很远,我还曾为此埋怨过。

很多年以后的今天,回想着小时候的种种,才深知,原来父亲身上,有一种东西,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信念、是责任;是对家庭的责任、也是对待工作的责任。

2013年,考试落榜,我带着父亲身上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信念,带着为百姓安全用电的工作态度,选择了入伍,我一直相信。父亲身上这一种力量,会指引着我走向未来的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困难,都会不忘初心、奋力前行。

入伍以后,我不断的完善自己,强化身体素质和军事技能。靠着自己的努力,我成功转上了士官。越长大、部队经历的越多,越发现父母的不易。每一年休假回一次家,越发现父母的肩膀已经被生活压得弯曲了,身体也越来越差了。

2016年11月,父亲在单位体检时,检查出患有“甲状腺癌”,需要马上手术。而我却在手术的前一天才知道。父亲怕我担心,让妈妈一直瞒着我。

手术那天,我请到了假。我在去机场的路上,弟弟在学校上课,父亲在手术台上,妈妈在手术手门口。

长达四个半小时的手术,那是我有史以来最难熬的一段时间。

妈妈不断给我从手机上传来一张张照片,手术室门口的LED显示屏。

“我不认识字,你看看你爸的名字,医生说上面会随时更新手术情况”。

“字变了,你在看看,现在怎么样了”。

“你快看一下,现在怎么样”

“小云,在看一下……”

一条接一条的语音,我听得站在机场门口放声大哭。

“妈妈,没事儿,你别担心,我爸手术正常。”我强忍着哭腔,安慰着妈妈。

手术成功了,医生说回去要好好的静养,不能长时间的说话。回到家看着爸爸脖子上缠绕的绷带,心就像被锥子狠狠的戳了一下,疼的无法呼吸。

看着父亲身体日渐回复,我也安心的回了部队。在我回到部队不久,说话都还很沙哑的父亲,又走上了工作岗位。我虽然在极力的劝阻,但父亲依然坚持,坚强的告诉我:“爸负责一个乡镇的所有工作,有很多工作落下了,恢复身体也还需要活动,我知道我的身体”。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在基层供电所一干就是十八年的基层员工。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永远不在孩子不喊苦,不叫累的榜样。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一直把百姓安全用电放在首位的电力工人。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常年半夜回家的父亲。

父亲的爱,从不挂在嘴上,“至爱无声”;父亲说得少,做得多;父爱无形却胜似有形,多少从的酣睡中,父亲看着我们脸上悄然浮现笑容,沉思如何让我们的翅膀更加有力;父爱,让我们在接受了母爱的博大之后,知道爱是一个天空,而撑起这个天空的就是父亲。

在我的眼里,像父亲一样常年坚守和奔波在基层一线的电力工人才是最可爱的人,最值得尊敬的人。

每一个电力工人的家庭背后,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当您家庭用电出现故障的时候,他们没有及时赶到,请您谅解,他们也许正在赶来的路上,也许正在那颗电线杆上检修线路,也许正在哪个山村巡查线路。

您的每一份支持和理解,就是电力工人最大的工作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