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這一類「提醒」是yao言 勿信!

“注意安全;地鐵站被淹”、“多一人轉發,多一份希望”“擴散!擴散!撿到一張准考證,別耽誤孩子高考”;尋人啟事,XX小孩在某商場被拐,小孩能準確叫出家長名字,家裡老人急瘋了,知情者請告之,必有重謝!電話1XXXXX……有的朋友讀到這裡可能犯糊塗了,地鐵被淹難道不該注意安全麼?別人丟了准考證不該幫忙麼?耽誤高考會誤了人生!小孩被拐這麼急的事動動手指轉發出去難道有錯?說不定哪位朋友看到這個小孩。短短几秒鐘“唆”地轉發出去了,QQ、微信、微博、朋友圈等各平臺大量充斥著轉發內容,令人眼花繚亂。話是這麼說,但轉發的人有沒仔細看內容?好多轉發的內容是陳年舊聞。同樣的事件,編輯者改個名字改個時間改個地名改個電話馬上成新聞了。

謠言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

下面請看剖析:撿到一張高考准考證,劉明煒,考點在一中,請朋友們轉發,讓劉明煒聯繫這個號碼15xxxxxxxx。一定幫他群發一下,這孩子一家肯定急死了。擴散,擴散,別耽誤孩子高考!其實,每到高考來臨時關於准考證丟失求轉發的消息就會出現。不過往年的是白婭倩、楊雷雷今年變成了劉明煒。。。

當心!這一類“提醒”是yao言 勿信!

經網上提供的信息核實,並沒有類似事件。有的熱心朋友還為大家撥打了所謂的親友聯繫電話一直顯示為“來電提醒”。有的號甚至是吸費電話。近年來,這類看似是為人著想的“善意提醒”,在微博、微信群、QQ群、朋友圈裡大量出現。實則是一種推銷手段,其中也不乏謠言,網友們的一片善心被騙子們無情利用。

“陸軍總醫院陳惠仁教授強調:熱檸檬可殺癌細胞!”6月初,在北京工作的劉女士的母親在家人微信群裡轉發了一條養生帖,稱熱檸檬水只殺癌細胞,甚至說這是醫藥領域有效治療癌症的最新進展,被證明能夠挽救所有類型的癌症患者。養生帖還特別提醒“轉發十份給其他人,肯定至少有一條生命將會被挽救回來。”

當心!這一類“提醒”是yao言 勿信!

通過搜索發現,所謂“熱檸檬水可殺癌細胞”的養生帖有幾個版本,比如熱苦瓜水抗癌、熱鴨梨水能抗癌,等等。養生帖除了把“檸檬”替換成了“苦瓜”、“鴨梨”,其餘內容幾乎一模一樣,而且都打著“陸軍總醫院陳惠仁教授”的旗號。事實上,陸軍總醫院血液科的陳惠仁教授不堪其擾,曾專門發表闢謠聲明:“所謂‘熱檸檬可殺癌細胞’的網文,繫有人假冒我的名義所為,所配發的肖像照也不是我本人,請大家不要相信!”

“別再喝了!桶裝水開封3天后細菌增加227倍”、“千萬記住桃子不能與西瓜一起吃,會產生劇毒”……劉女士無奈地告訴記者,隔幾天父母就會給她發一些類似“善意提醒”的文章。

當心!這一類“提醒”是yao言 勿信!

“全市防汛緊急電視電話會議,晚上開始至明天有特大暴雨(有可能1998年那麼大洪水)……出行千萬注意安全。”7月2日,在四川成都上大學的小王手機裡彈出一條媽媽發來的微信,並千叮嚀萬囑咐。這條帖子之後被闢謠了。

“那幾天,不少人在朋友圈轉發暴雨的信息,其中不少謠言也夾雜其中。”比如“成都繞城高速雙流北被淹沒,出行請繞行”“德陽火車站廣場被淹,注意安全”等圖片,都是幾年前的舊聞,通過修改拼接,當作現場圖傳播。

通過梳理,發現類似“全市(省)召開防汛緊急會議”的謠言前幾年便已經在網絡上流傳,尤其是在夏季暴雨多發季節,而且很多內容一樣,只是把時間、地點簡單替換了而已。

當心!這一類“提醒”是yao言 勿信!

這些謠言,除了涉及食品安全、健康養生,還涉及人身安全、政策法規等方面,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具有高度“貼近性”。

傳謠心態:朋友圈虛擬“熟人社會” 親友寧可信其有而轉發

不少網友表示,面對“提醒式”謠言,實在不知該如何應對。尤其是長輩出於關心轉來的謠言,晚輩給否了,長輩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些謠言看似“無傷大雅”,但也會產生嚴重後果。比如,很多謠言與食品安全有關,出現過“塑料紫菜”、“棉花肉鬆”、“假雞蛋”等。謠言反覆出現,會給被中傷的企業造成經濟損失,也會給消費者帶來困擾。據報道,今年年初,“塑料紫菜”謠言就導致多地超市下架紫菜產品,不少經銷商退貨。

當心!這一類“提醒”是yao言 勿信!

2011年受地震影響,日本福島生髮核洩漏事故,日本本土受到嚴重危害。新聞一出國人坐不住了,聽小道消息說鹽能防核輻射,一時間,民眾開始瘋狂搶購食鹽,各大商場、超市、便利店等食鹽被哄搶一空,都夠吃好幾輩子了。那段時間我在街上碰到一個老熟人,看他很吃力的提著一籃子的鹽,估計有二三十斤。我問他,買這多鹽幹嘛?他說日本核洩漏事故你不知道麼?我說知道啊,他又說鹽能防核輻射,大家都在搶鹽,幸虧我出門早,再晚一點就沒了,露出得意的表情。我又問你從哪得到的消息?他回答是別人告訴的,那別人又是哪來的消息?他一時語塞,快步走了。現在大家想起來這搶鹽風波是不是有些滑稽?去年,有一條在微信、朋友圈QQ上集體炸鍋的消息:XXX醫院:昨天凌晨X點XX分,XX名男女生感染sk5病毒死亡,最大的XX歲,最小的X歲,參與搶救的醫生已被隔離,中央X臺電視新聞已播岀,暫時別吃XX,目前有XXXX個已感染。收到馬上發給你關心的人,最好是群發。為了您的健康,請轉發。看了快轉。幫別人等於幫自己。一會說吃楊梅死亡 一會又說吃草莓死亡。剛吃過這些水果的民眾驚恐萬分,這不中槍了麼?完了,趕緊去醫院檢查。檢查後啥也沒有。但沒吃這些水果的民眾表示不敢吃 怕吃出問題。導致農民種的這些水果全部滯銷。後來經過核實,衛生部門表示:

從專業的角度講,目前根本沒有“SK5病毒”這個稱呼,所謂的已有人死亡的病例也是子虛烏有,更談不上有“人感染”的疫情出現。這不,連警方也闢謠了

當心!這一類“提醒”是yao言 勿信!

危害不小,網絡謠言利用大眾對信息新、奇等特點的關注,將識別力差的群體和社會透明度不明晰的部分作為切入口,操控了部分受眾心理和一定的認知偏見。傳播者一般會被認為是出於好心隨手轉發,收到信息的人們往往會收起心中的防線,放鬆警惕。謠言因此從這個“朋友圈”跳到另一個“朋友圈”,形成裂變式傳播。

各種以提醒、體貼形式傳播的謠言還抓住長輩“寧可信其有”的心理,使其自願轉發。一看到類似網帖,非常擔心孩子,就趕緊轉發給孩子,也來不及去辨別消息真假。

造謠動機:或追求刺激,或用流量換收益

編造提醒、體貼式謠言的背後動機到底是什麼?

有人純粹為了追求好玩刺激,故意編造傳播一些無厘頭信息。把轉帖、跟帖多,看成是一種“榮譽”,甚至想以此成為“網紅”,提高自身知名度。

有的是利益驅動,個人或機構為了博取眼球,用流量賺廣告費。一些編輯者利用公眾對生命健康、公共事件等熱點問題的關注,將部分謠言穿上“養生”、“公共安全”等外衣,以吸引更多的閱讀量和粉絲量。打著“科學實驗揭秘”、“有圖有真相”、“權威人士透露”等幌子。另外,還有的標題十分驚悚,比如“有毒”、“致癌”、“致死”等,吸引更多人關注。有了關注度,廣告便會接踵而至,形成了依靠製造“關心式”謠言來賺關注、博眼球的盈利模式。

當心!這一類“提醒”是yao言 勿信!

還有一些屬於惡搞。如文章之前說的每年高考,有人就開始在朋友圈裡丟准考證。警方提示,所謂聯繫電話可能是惡作劇,電話主人和造謠者有矛盾,有些號碼甚至有可能是“吸費電話”,若回撥並按提示音操作,很可能會被扣除話費。

謠言容易流行,反映一些群眾缺乏起碼的常識和判斷力,有從眾、隨大流、盲目獵奇的心理,有意無意間成為謠言的傳播者。謠言的每一次的欺騙,都將損害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消解公眾的善意和愛心。

1、謠言是“社會毒品”。打擊謠言,首先要靠廣大民眾自律,文明上網,不信謠,不傳謠;

2、有關部門要加強監管和增加闢謠服務。

3、在收到社交媒體未經證實或可疑信息時,不要輕易轉發,而要與權威媒體進行核實比對。

4、網民轉載信息前應該加以甄別,或許一時飛快轉發不覺得有什麼,事後可能擾亂正常秩序造成社會不良影響。

5、司法體系要建立迅速響應機制,依法追究造謠者責任,對造謠傳謠者依法嚴厲打擊,提高其違法成本;

6、展開廣泛的普法、守法、護法宣傳。鼓勵和幫助受害者拿起法律武器維護權益,做到鞭撻“製毒者”、警示“販毒者”、警醒“中毒者”。營造積極健康有序的網絡環境。

當心!這一類“提醒”是yao言 勿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