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方式看歷史之苻堅治秦與東山再起(下)

第三十五章 苻堅治秦與東山再起(下)

苻堅是個非常有作為的皇帝。大旱之年,他減少飲食,並讓後宮不再穿綾羅綢緞,開放禁止漁獵的限制,使大災之前,民間並沒有多大損失。

他提拔重用了一批精明廉潔的漢族士人參與朝政,其中最有影響的就是寒門出身的王猛。王猛受到重用,更是一年內五次升遷,做到尚書左僕射、輔國將軍、司隸校尉。氐族貴族們都不服氣,苻堅斬了狂妄的樊世,王猛殺了皇親強德,又和御史中丞鄧羌通力合作,全面查處擾民亂政的權貴,接連誅殺了20多個不法的貴戚豪強。於是,京城內外百官震肅,豪強貴戚無不老實守法。社會風氣大為好轉,出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秩序,老百姓拍手相慶。苻堅看在眼裡,喜在心頭。他深有感觸地說:現在我才知道天下有法制的好處。王猛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良相。有“關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蒼生望謝安”之說。王猛升至三公之位,苻堅還要加給他位居三公之上的錄尚書事(尊稱“錄公)。王猛對此殊寵辭而不受。王猛在十六國紛爭、南北對峙的歷史舞臺上大顯身手,傾其文韜武略,幹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而苻堅,獨識偉才、用才不疑,絕對夠得上一位英主!

用自己的方式看歷史之苻堅治秦與東山再起(下)

苻堅自幼學習漢族文化,仰慕儒家經典,為扭轉氐族迷信武力,輕視文化知識的落後觀念,積極恢復了太學和地方各級學校,廣修學宮,招聘滿腹經綸的學者執教,並強制公卿以下的子孫入學讀書。苻堅每月到太學一次,考問諸生經義,品評優劣,勉勵他們刻苦學習。

苻堅還親自挑選品學兼優的學生,讓他們到各級權力機構任職。同時規定:俸祿百石以上的官吏,必須學通一經,才成一藝。如果不通一經一藝,則一律罷官為民。

他還勸農桑,修水利,納諫如流。史載,當時秦境安定清平,家給人足,“自長安至於諸州,皆夾路樹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驛,旅行者取給於途,工商賈販於道”。

苻堅志在統一天下,經過二十多年的精心治理,加上王猛這樣文武皆通政治軍事能力超強的賢才,到王猛死後,苻堅基本上統一了中國北方。“十分天下,秦居其七”。王猛在臨死前曾有遺言:晉朝雖然僻處江南,但為華夏正統,而且上下安和。臣死之後,陛下千萬不可圖滅晉朝。鮮卑、西羌降伏貴族賊心不死,是我國的仇敵,遲早要成為禍害,應逐漸剷除他們,以利於國家。

用自己的方式看歷史之苻堅治秦與東山再起(下)

然而國富兵強,只剩下地處東南一角的東晉尚未征服,苻堅對此耿耿於懷。379年,前秦攻克了東晉的南鄉、襄陽等郡。苻堅認為奪取東晉,統一天下的條件已經成熟,於是決定伐晉。

遺憾的是,苻堅後來忘記了王猛的遺訓,於王猛死後八年的383年不顧群臣的普遍反對,調集九十餘萬大軍進攻東晉,結果在淝水之戰中一敗塗地。而王猛叮囑再三要苻堅除掉的鮮卑、羌族上層陰謀分子,如慕容垂、慕容衝、姚萇之流,因為未被除掉,這時便乘機舉兵造反,紛紛。割據自立,把前秦的一統江山攪得七零八落。兩年後,苻堅被姚萇殺死。九年後,前秦滅亡。

淝水之戰中,擊敗苻堅的是東晉的宰相謝安。謝安是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的時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經常在會稽東山遊覽山水,吟詩談文。他在當時的士大夫階層中名望很大,大家也認為他是個挺有才幹的人。但是他寧願隱居在東山,不願做官。有人推舉他做官,他上任一個多月,就不幹。當時在士大夫中間流傳著一句話:“謝安不出來做官,叫百姓怎麼辦?”

到了四十多歲的時候,他才重新出來做官。因為謝安長期隱居在東山,所以後來把他重新出來做官這樣的事稱為“東山再起”。

淝水之戰是我國曆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並給後人留下有意義的歷史掌故和歷史遺蹟。如“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授鞭斷流、圍棋賭墅”等成語,一直膾炙人口。淝水之戰使得前秦統一全國的意圖破滅,而且使得北方由統一重新轉為混亂分裂,也奠定了此後的南北對峙時代,直到隋朝統一全國。

用自己的方式看歷史之苻堅治秦與東山再起(下)

本章點評:前秦以良相強國,以剛武妄斷失敗,王猛遺言有遠見;東晉靠名臣輔佐,憑知敵激將獲勝,謝安再起勝東山。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