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刀成一快, 不負少年頭! 難以想像寫出這麼悲壯之詩的竟是此人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這首詩叫做《慷慨篇》,又叫《被逮口占》,寫於作者與同盟會同志刺殺攝政王載灃事敗被捕時。清廷審判後,決定對作者處以“大逆不道,立即處斬”,此時的作者豪情迸發,決定慨然赴死。於是有了這首《慷慨篇》,以此表達其革命之決心。後來此詩在清末民國的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使作者也得以名動一時,為人稱讚。一時之間,此詩的意義大有與譚詞同絕命詩“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異曲同工之妙。但是這首詩沒有被人稱讚到如今的原因是,他的作者叫做汪精衛!

引刀成一快, 不負少年頭! 難以想象寫出這麼悲壯之詩的竟是此人

說到汪精衛,只要是對近代史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此人是個大漢奸!甚至可以說他是在日本侵華期間給中國人民帶來最沉重災難的大漢奸!說到漢奸冠軍,他汪精衛當之無愧!但是,歷史的另一面是,最初的汪精衛非但不是賣國求榮的小人,反而是個為民請命的義士。這一點從他甘願冒險刺殺攝政王就能看得出,甚至在《慷慨篇》中表現的淋漓盡致。我相信,寫下《慷慨篇》時的汪精衛那是的心情一定是豪邁的,並且真正是願意為革命流血犧牲的。但是,人們不僅要問為什麼這麼熱血勇敢的汪精衛最後卻變成了人人得而誅之的漢奸了呢?

引刀成一快, 不負少年頭! 難以想象寫出這麼悲壯之詩的竟是此人

汪精衛原名汪兆銘,精衛是他宣傳三民主義時的筆名。年少時的汪精衛參加科舉曾獲廣州府試第一名秀才,後被清廷公費排出日本留學。1905年1905年7月,謁見孫中山,加入同盟會,參與起草同盟會章程。1907年,汪精衛隨孫中山先生赴南洋籌設同盟會分會,任南洋革命黨報《中興日報》主筆之一,與保皇黨的《南洋總彙報》進行論戰,一時聲名鵲起。1910年,抵達北京,暗中策劃刺殺攝政王,後被捕,寫下了著名的文章開頭的《慷慨篇》。

武昌起義後,由袁世凱開釋出獄,任南方民軍議和總代表伍廷芳的參贊,暗中秉承袁的意旨,與君主立憲黨人楊度等組織國事共濟會,鼓吹革命、立憲兩派聯合擁袁,實現南北統一。12月,與李石曾等在天津組設同盟會京津保支部,任支部長,阻攔北方革命黨人發動起義。此時的汪精衛感念袁世凱的“救命之恩”已大有脫離革命之勢,並且也多次試圖勸說孫中山讓位於袁。

引刀成一快, 不負少年頭! 難以想象寫出這麼悲壯之詩的竟是此人

但是,袁世凱復闢稱帝時,汪精衛還是回國參加護法運動。之後一直跟隨在孫中山先生身邊,輔助孫中山工作。孫中山籌備改組中國國民黨時,汪精衛反對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病危時受命記錄孫的遺囑。6月26日,由汪精衛持召開了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會上確定了國民黨總理的稱呼永遠留給孫中山。

引刀成一快, 不負少年頭! 難以想象寫出這麼悲壯之詩的竟是此人

直到此時的汪精衛,都是站在革命的立場上的,其實沒有什麼大的方向上的錯誤,小的瑕疵也可以理解。但是,孫中山先生去世後,汪精衛的立場就開始發生了極大的轉變。由於與蔣介石爭奪民國最高領導權,其二人的矛盾逐漸進入白熱化。1926年4月18日,南京國民政府成立,蔣介石成為政府領袖。緊接著,汪精衛當仁不讓,於5月28日成立了廣州國民政府,否認南京國民政府的合法性。兩人的政治矛盾公開化。

引刀成一快, 不負少年頭! 難以想象寫出這麼悲壯之詩的竟是此人

不久之後,“九一八”事變爆發。汪精衛開始被恐日情緒所圍困。他被日帝的淫威壓倒,只看到日本的強大,卻看不到中國得道多助的優勢,他認為:“須知數十年來,中國軍事經濟,在物質上著著落後,固不待言;即組織上亦幼稚不完善。”他十分害怕與日本在軍事上發生衝突,全力交涉言和。他批准了“何梅協定”、《秦土協定》,把華北主權拱手讓給日本侵略者,社會輿論譁然。11月1日,汪精衛在南京中央黨部被王亞樵派遣的義士孫鳳鳴刺成重傷,算是給當時激憤的民情一點補償。

引刀成一快, 不負少年頭! 難以想象寫出這麼悲壯之詩的竟是此人

後來,日本拋出“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言時,汪精衛就發表了《大家要說老實話大家要負責任》的講話,他說,“和呢,是會吃虧的,就老實的承認吃虧,並且求於吃虧之後,有所以抵償”,“戰呢,是會打敗仗的”等等主張敵人之氣之言。

汪精衛降日投敵,建立傀儡政權之後,大力宣揚和推行源自日本的“東亞聯盟”理論。汪精衛還竭力利用“東亞聯盟”理論,對日本侵略分裂我國東北,並扶植起偽滿傀儡政權一事,為日本辯護,為自己承認偽滿洲國的罪責開脫。

引刀成一快, 不負少年頭! 難以想象寫出這麼悲壯之詩的竟是此人

汪精衛的一生實在是起伏多變,原本的一個為家為國敢於犧牲的民族英雄,到最後因為恐懼和懦弱竟淪為帝國主義的走狗。實在是令人汗顏,不知汪精衛泉下有知是不是悔恨為何當年沒想=像譚詞同一樣慷慨赴死,如若那樣,也不至於後來變成舉國痛恨的大漢奸,也少給中華民族增加一點磨難。

一幅寫給袁世凱和我汪精衛的對聯也許能說明問題,就以此結尾吧:

國祚不長,八十幾日袁皇帝;

封疆何仄,三兩條街汪政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