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式教育爲何「有毒」?

打击式教育为何“有毒”?

這段時間,湖南衛視有個綜藝節目《少年說》很火,節目形式類似於此前日本綜藝《校園瘋神榜》中的創意環節——“未成年的主張”,讓少年站在高高的“勇氣臺”,喊出自己想要告訴大人的真實想法。

節目一經播出就在網上掀起熱議,網友們紛紛大呼,通過這些孩子的喊話看到了自己的心聲。其中最被人們關注的是一對母女的對話,女孩上臺要吐槽的是自己的媽媽。

她說,自己的媽媽老是拿自己和學霸女閨蜜對比,而這個學霸女閨蜜,四項全能:全班第一,全年級第一,全校第一,全聯盟第一。當她在哭著訴說,為什麼要這樣打擊自己的努力呢?

這個母親的回答卻是這樣的:“我知道我一直在不斷地打擊你,因為我認為在你的性格里,你要不打擊——你可能就,有點飄”。

打击式教育为何“有毒”?

這或許就是這個節目為何能夠引發關注的原因,很多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鳴,因為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遭受過這種“打擊式教育”。

“打擊式教育”的重點是打擊,其實和教育沒有多少關係,通常是一方以居高臨下的方式挖苦和否定另一方做得不夠好,並美其名曰“我是為你好”,對於“打擊式教育”的惡果自然不用言說,在很多論壇上,你都可以看到大量帖子是網友對於這種方式的控訴,它所帶來的是心理上的創傷,比如不自信、缺乏安全感、害怕失敗,渴求被肯定等。

然而“打擊式教育”的弊端遠不止如此,心理上的傷痛只是表象,其背後隱藏的同時還有某種思維的控制和顛倒。在《少年說》中,女孩說過這麼一句話:“我知道別人很厲害,可是為什麼我一直在努力,你就從來沒有看到過呢?”這可能也是人們內心的想法,只是仔細分析你會發現,人們痛苦的根源在於他們是在無條件地遵循對方的思維方式。

只是人們在被打擊的時候,為什麼沒有反問一句:“TA說我不好,就真的代表我不好嗎?我是否有必要按照TA的需求來要求自己?”

當然對於小孩而言這未免有些苛刻,因為他們在思維和情緒成熟度上與成年人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現實卻是很多人即便是在成年後也依舊被這種陰影所籠罩,他們痛苦於自己不被對方所肯定,進而習慣性地懷疑和貶低自己。

而一些人則利用這種心態,以此作為控制對方的工具,最典型的就是所謂的“泡學(PUA)”。PUA全稱是PICK-UP ARTIST,搭訕藝術家,意即通過一些技巧和簡單的心理學應用來搭訕和誘惑女性,也就是“把妹達人”,而其中的一種套路就是通過言語打壓對方,讓對方覺得自己的想法一文不值。

大部分人在被質疑的時候,也會產生自我懷疑的情緒,而當一個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比較低的時候,為了獲取存在感和安全感,就會無意識地順從對方。所以即便在外人看來很無理的說法,都會讓她們喪失自我。

這可能就是一種很難意識到的思維壁壘,人們太容易被他人的說法牽著走,因而輕易地懷疑自我。卻沒有注意到,無論其本意是“為你好”還是欺騙,這種方式都只不過是為了滿足某種私慾,根本就不存在那種純粹利他型的“打擊式教育”。

從本質上而言,打擊他人就是一種馴化的方式,讓對方喪失主體性,而成為完全順從的工具。在老北京話說有種玩法叫“熬大鷹”,就是不讓鷹睡覺,熬著它,使它睏乏。

打击式教育为何“有毒”?

因為鷹的習性兇猛,剛捉回來後不讓鷹睡覺,一連幾天,鷹的野性就被消磨。熬鷹是個漫長的過程,獵人要在這些天內主要就是讓鷹感到一種挫敗感,比如獵人會在鷹的周圍布上繩網,在這個“牢籠”外獵手會升起篝火吃起東西,而蒼鷹只能瞪起兩隻血紅的眼,想要掙扎卻始終找不到食物。本來翱翔的蒼鷹會意識到自己已經不是草原上的捕食者而成為了階下囚這個事實。

而這也是所謂“打擊式教育”最具有危害性的地方,和鷹一樣,久而久之的打擊會讓人們喪失自我,這使得他們在做選擇的時候會患得患失,因為人們已經不再認為自己有能力可以掌管自己了,會無意識地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

當TA生存的一切理由都是建立在他人的眼光中的時候,只要他人稍有不滿,TA的整個世界就會崩塌。

雖然在現代社會,“打擊式教育”這種方式也被大眾所指責。但不可否認,依舊有些人還是習慣於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採用這種方式,而作為個體而言,想要走出這個死結,人們也許需要進行一次徹底的思維革命。

面對他人的打擊,無論是自怨自艾還是自我療傷,都只是在解燃眉之急,而實際這就不是一個問題,因為從根本上它就根本不應該被延續下去。

當有人在打擊你的時候,你所要做的其實是直接反擊抑或是徹底無視,不要讓自己被繞到對方的路數中去,也更沒有必要僅僅因為沒有達到對方的要求而懷疑自己,而這就需要你要有比較強大的自我意識和開闊的眼界。只有當你開始肯定和接納自己的時候,才會覺得別人的打擊是可以一笑而過的。

打击式教育为何“有毒”?打击式教育为何“有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