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懲戒治「老賴」跨區稽查顯威力

目前,隨著9名犯罪嫌疑人先後在北京、天津落網,一起特大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件成功告破——嫌疑人丁某在北京、天津兩地設立6家空殼企業,大肆對外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涉及全國12個省區市下游企業169戶,虛開發票7516份,案值13.98億元。這是今年上半年國家稅務總局駐北京特派員辦事處聯合轄區內稅務、公安部門成功破獲的特大虛開典型案件之一。

今年以來,我國進一步加大打擊騙稅和虛開工作力度,在全國範圍內開展跨部門、跨區域專項行動,聯合查處一批重大騙稅虛開案件。同時,稅務部門也加大了“黑名單”公佈力度,對稅收違法行為開展多部門聯合懲戒,在推動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讓失信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沒抵扣成功,16萬元白花了,現在還被查,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浙江武義縣某工具製造有限公司負責人老朱後悔不已。2015年,老朱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李總。“我可以提供各種進項發票,先認證後付款。”老朱一聽立馬心動,反正是先認證後付款,不怕被騙。

隨後,老朱以“鋼管”為銷售貨物名稱,購買了金額199.76萬元,稅額33.96萬元的增值稅專用發票20份,付款16萬餘元。然而,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經稅務部門核查系統比對顯示,開票方已將20份專用發票作廢,且發票上的銷貨方與開票方名稱不一致,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

2016年4月份,武義縣國稅局對該公司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涉稅情況立案檢查,發現其與作廢發票上的發貨方並沒有實際業務往來。查清違法事實後,作出對該公司處以8萬元罰款懲罰,納入稅收違法“黑名單”,推送相關部門對其聯合懲戒。

老朱以為繳清了罰款,對企業今後的經營並不會產生影響。但沒想到的是,公司在被錄入“黑名單”後,企業納稅信用等級被降為D級,領取專票分數降為每月限額25份,且領取發票前需先預繳增值稅。同時,老朱作為法人的另一家企業也受到牽連,納稅信用等級直接判定為D級,受到相關措施限制。

“該涉案企業通過非法途徑向不法分子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在沒有真實業務的情況下虛假申報,企圖抵扣銷項稅款。最終,不僅沒有取得實質性收益,還被列入‘黑名單’,‘曝光’+‘懲戒’讓當事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說。

隨著國家稅務總局等34個部門聯合簽署的《關於對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實施聯合懲戒措施的合作備忘錄》深入落實,納稅人涉稅失信行為的失信成本切實加大。據國家稅務總局稽查局巡視員李國成介紹,全國各省級稅務機關已將上半年公佈的2781件“黑名單”全部推送至同級相關部門,共計實施各項聯合懲戒措施2.5萬戶次,進一步強化了違法失信“黑名單”信息共享和對嚴重失信主體的聯合懲戒。

截至2018年6月份,公安部門共配合稅務機關辦理阻止出境1926人次,6737名“黑名單”當事人被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限制擔任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及經理職務,7456戶當事人被推送金融機構限制融資授信。另外,還有9.5萬戶“黑名單”當事人在取得政府供應土地、參加政府採購活動、進口關稅配額分配等方面被有關部門採取限制性管理措施。

三大特派辦開展跨區域稽查

目前,國家稅務總局已設立駐北京、廣州、重慶特派員辦事處,主要承擔對工作範圍內稅務機關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情況的督查、稅收執法合規性檢查、財務內審、跨區域涉稅大案要案稽查等任務。其中,北京特派辦的工作範圍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5省(區市);廣州特派辦的工作範圍是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和深圳5省(市);重慶特派辦的工作範圍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和廣西6省(區市)。

“特派辦作為跨區域稅務機構,能夠有效發揮跨區域協同辦案的獨特優勢,迅速啟動聯合稽查工作機制,高效、精準查處跨區域涉稅大案要案,震懾虛開騙稅行為,有效提升服務轄區稅收治理的能力,切實維護國家稅收安全。”有關負責人表示。

稅務總局駐北京特派辦特派員謝濱向記者介紹了一起他們破獲的典型案例——某鋼鐵貿易企業虛開團伙案。該案涉及全國5個省份的80戶下游企業,涉及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1.68萬份,涉案金額15.4億元,稅額2.6億元。鑑於涉案企業在2016年7月26日已經註銷,專案組確立了“數據分析、深度關聯、下游突破”的檢查思路。

藉助大數據技術分析涉案企業人員關聯關係,專案組發現涉案企業購票人孫某同時也是另一企業購票人,犯罪嫌疑人張某為兩家企業實際控制人,兩家企業有大量資金往來交易。對此,專案組做了併案處理。

同時,專案組按照“打團夥、抓重點”的工作思路,一方面分析涉案企業購銷情況,鎖定下游部分購貨企業,全面調取相關企業資金流水、發票信息和註冊信息等資料。另一方面,藉助大數據分析手段,確認涉案供貨企業與下游企業中的80戶購貨企業之間存在資金迴流金額8.8億元,具備資金迴流事實和團伙作案特徵。

“在固定涉案企業違法證據、確定虛開違法事實的基礎上,於近期將該案移送公安機關查處,目前已成功抓捕犯罪嫌疑人13人,下一步將以這13名主要犯罪嫌疑人的相關線索,聯合公安部門順藤摸瓜,深入開展檢查,切實維護稅法權威。”謝濱說,他們將繼續精準發力,加強與公檢法及銀行等部門協調配合,不斷提升信息化作戰能力和辦案質效,為誠信納稅人營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稅收環境。

信用修復助納稅人改過自新

周某所在的某運輸(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航運公司,享受“營改增”後航運行業財政資金補貼。2012年7月份,重慶萬州區稅務稽查局依法對該公司2007年至2011年期間的涉稅情況實施檢查,發現其通過設置“兩套賬”的方式,隱瞞收入,達到不繳或少繳稅款的目的。

萬州區稅務部門依法認定其存在偷稅行為,作出追繳稅款808萬元、罰款404萬元的處罰決定。同時,將該公司列入稅收違法“黑名單”,並及時向重慶市發改委、財政局和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等聯合懲戒參與單位推送相關案件信息,對其實施聯合懲戒。財政局和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嚴格按照《聯合懲戒備忘錄》的要求和規定,取消了該公司“營改增”後航運行業財政資金補貼,並限制其貸款申請。

該公司總經理周某質問萬州區稅務稽查人員:“為什麼要把我們列入稅收違法‘黑名單’?現在銀行不批准我們公司的貸款申請,財政局也取消了對我們的資金補助,你們要負責!”稽查人員隨後耐心詳細地向其講解稅收違法“黑名單”和聯合懲戒制度,並著重對“信用修復機制”作了說明。

周某聽後,深有感觸,認真反思公司偷稅行為帶來的嚴重後果,積極主動地糾正了稅收違法行為,補繳了稅款、滯納金和罰款,並作出以後要堅持依法誠信納稅的承諾。2017年2月份,重慶萬州區稅務部門依法將該公司撤出稅收“黑名單”,助其恢復“自由身”。這家公司又重新享受到國家的相關優惠政策,開始煥發新的生機。

記者瞭解到,在嚴厲打擊涉稅失信行為的同時,稅收違法“黑名單”的信用修復機制也為符合條件的失信納稅人提供了亡羊補牢、改過自新的機會。截至2018年6月份,全國已公佈的稅收違法“黑名單”案件中,共有1170戶“黑名單”當事人主動繳清稅款、滯納金和罰款後撤出“黑名單”。

“稅收違法‘黑名單’和聯合懲戒制度兼顧了稅收執法的剛性和稅收管理的柔性,做到懲戒與教育並重,在提高納稅人依法納稅意識、促進納稅遵從的同時,對營造褒揚誠信、懲戒失信的社會氛圍起到了積極作用,標誌著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日臻完善。”有關負責人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