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市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紮實有效開展

根據省委、省政府的統一工作部署,恩平市司法行政機關在市委、市政府、上級司法機關的正確領導下以及各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積極推進一村 (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各村(社區)法律顧問結合各自實際,主動履行職責,積極開展法律諮詢、普法宣傳、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等各項法律服務,發揮律師在預防、調處和化解基層社會矛盾糾紛特有的中立、客觀優勢,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狀態,促進了法治建設,為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奠定堅實基礎。自2014年底全面鋪開該項工作以來,全市174個村(社區)由19個律師事務所52名律師擔任法律顧問,實現法律服務全覆蓋。2014年以來,各駐村律師共提供法律服務10522次,其中提供法律諮詢7292次,出具法律意見書28份,上法制課2488次,參與法律援助14宗,調處糾紛118起,其他法律服務事項582件。

一、加強組織領導,狠抓工作落實

一是制定工作方案。2014年11月,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聯合印發了《恩平市關於開展“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的實施方案》(恩委辦〔2014〕37號),從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人員配置和工作職責,責任分工和工作機制,工作步驟和工作保障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說明和周密部署,並提出具體要求,明確落實責任,確保我市“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落到實處。2017年,市委市政府將此項工作納入政府重點工作任務,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聯合印發了《關於建立恩平市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的通知》,從而進一步統籌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加強各部門的協調配合。各鎮(街)、村(社區)委會積極配合,按要求設置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平臺,形成推動工作的合力。二是加強宣傳發動。每年召開“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推進會。同時,為進一步提高恩平市“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的群眾知曉率,充分運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採取專題宣傳單張、宣傳橫額、戶外電子顯示屏、廣播、網絡等方式加強宣傳。三是開展法制宣講。開展“百名律師千場法治講座”活動,法律顧問不定期組織法制宣講,通過“以案說法”、以群眾身邊事講法等方式普及涉及群眾日常生產生活的法律知識,使基層幹部、群眾的法律意識得到明顯提高,促進了依法辦事、依法維權、依法解決矛盾糾紛。四是落實經費保障。市政府每年從財政撥付經費作為全市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宣傳、培訓、辦公、獎勵等工作經費,2014年以來,市政府從財政撥付經費共38萬元。

二、完善工作機制,提升服務能力

一是實行公示制度。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實行公示制度,擺放《村(社區)法律顧問公示牌》,公示法律顧問的姓名、照片、執業機構、地址、聯繫電話、電子郵箱,以及每月定期服務時間等內容。為基層群眾聯繫法律服務工作者,尋求法律幫助提供了靈活便捷的途徑。

二是加強督導檢查。恩平市對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進展情況進行全程督導,定期檢查。檢查採取現場查看和聽取評價的方式進行,現場檢查法律顧問工作臺賬,並聽取村委會幹部、群眾和鎮(街)司法所對法律顧問的評價意見。

三是創新方式。以微信、QQ等網絡搭建平臺,讓駐村律師對駐村(社區)共同關心的議題與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加強交流,定期通報服務情況及以微信方式提醒律師及時履行義務。律師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提供法律服務,在村支部會議、村民會議中增加法律學習內容,在自然村發放宣傳單張,到鎮、村小學上法制課等。

三、法律服務到位,工作取得實效

認真落實“一月一定期服務”、“一服務一日誌”等工作措施,採取坐班服務和電話、互聯網通訊工具相結合的方式與村居幹部和群眾溝通,抓熱點、析難點、重民生,將矛盾糾紛的化解與普及法律知識相結合,培養村民遵紀守法與依法維權的意識,規範村(社區)幹部行為,增強運用法治思維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各村(社區)法律顧問服務基本做到全面及時,對於突發事件能隨叫隨到,湧現了一批優秀律師。如駐村律師黃新躍為沙湖浴水村解決了高恩高速公路修建與某外商企業承包經營土地徵收糾紛;東成鎮上綿湖村委會許衛律師解決了上綿湖村第九經濟合作社與下綿湖村民胡某竹園土地權屬糾紛,得到當地幹部群眾普遍稱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