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查!167家P2P实际控制人披露名单(附表)

接待投资人考察、CEO直播、持有地产项目资产证明、保单证明……

最近,伴随着网贷行业问题平台的增长态势,一些正常运营的P2P网贷平台纷纷展开自救方案,提升行业信心、投资人信心。

在当前整个宏观经济偏紧的大环境下,违约潮从债券市场蔓延到网贷市场。逾期、坏账避无可避,在风险面前抵抗能力不足,又没有去刚兑光环加持的网贷平台,正面受到违约风险的冲击。

在这样一场经济周期的底部阶段,诸多传统衡量平台风险的指标已然处于半失灵状态。在内外交困的局面,最原始的风险不断暴露出来,那便是——平台的道德风险。

而道德风险的来源主体,便是平台的实际控制人。实际控制人的失联,于平台而言将会失去原有的运营秩序。另有一些平台,责任划分不清、实控人隐藏过深,在面临风险加剧的经济环境中应对不足。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新股东甩锅旧股东,旧股东甩锅新股东,甚至某CEO表示自己作为傀儡存在了N年这种狗血情节。

实际控制人不等于创始人,比如牛板金;实际控制人不等于CEO,比如银豆网。一份清晰的实控人名单,外加实控人亲自与投资人加强沟通和交流,无疑为投资人心目中的定海神针。在这篇文章中,晓典整理出167家P2P网贷平台的实际控制人披露名单,针对不同的情形,晓典会给出相应建议。

一、实际控制人是什么?

在明确这个问题之前,建议各位读者现行移步一篇复习材料——晓典在今年5月发布的一篇专栏:幕后老板是谁?40家P2P平台实控人披露盘点。

复习材料中会给大家回答这么几个基础问题:实际控制人如何定义?实际控制人是否为监管要求?实际控制人有哪些类型?不同的类型如何看待?

复习材料中有的,晓典不多赘述。彼时,行业风险还未爆发,因此晓典只整理出了披出实控人的平台名单。而这次,晓典按照平台披露的实际情况,对未标明披露情况的平台标记为“未披露”。

由于个人精力所限,晓典主要选取了主流榜单里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平台名单作为样本,包括发展指数评级榜、成交待收榜等以及其他一些投资人群体比较关注的平台。在完稿的名单剔除方面,晓典核对了一遍问题平台的情况,将出现状况的平台尽可能剔除,但由于晓典从递交稿件到正式发布期间存在时间差,最新的运营状况,各位读者以实际情况为准。

二、167家P2P网贷平台实际控制人披露情况

整理167家平台的实际控制人披露情况,参照下表:

速查!167家P2P实际控制人披露名单(附表)

这份表格是按照平台音序字母自动排序的,各位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对照获取信息。实时信息还是以各家平台官网为准。此外,在中国互金协会的信息登记服务平台,也能查到一些平台实际控制人信息,晓典此次未覆盖,投资人可以去看看。

前文也提到过整理信息到投稿及发稿的时差问题。平台人员觉得如果有不符合的,可以评论回复补充。当然,最好的方式是你们在自家官网的信息披露专栏里补充实际控制人的信息,或者跟自家投资人来一场实际控制人互动直播答疑。

三、如何根据查询结果做出应对?

1.无实际控制人

观察其股权结构,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没有实际控制人。投资人也可以直接咨询平台,平台目前的治理机构如何,遇到重大紧急事件会如何应对。

2.实际控制人为公司

观察公司资质实力、与平台的股权关系,以及该公司董监高与本平台董监高之间的关联关系。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2006年修订)》文件,实际控制人应披露到最终的国有控股主体或自然人为止。但是现在P2P网贷的监管文件没有这个要求。因此,关于公司实控人主体的资质究竟几何,还需要大家亲力亲为去判断。

3.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

关注一下该自然人在平台的地位如何,个人资产实力如何。晓典通过表格整理,发现两种比较多的情况,一个是实际控制人兼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还有一个是实际控制人兼法定代表人和执行董事。

这里提醒一下读者,诸如CEO、创始人之类的头衔,目前还没有在我国法律中明文确立法律地位。类似的CEO直播、创始人沟通,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比较常见具有法律地位的头衔包括董事长、董事、监事、高管(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等。

另有一些自然人主体的实控人,既不是法定代表人,也不是董监高成员,有的甚至还不是股东,其身份成谜,建议各位读者仔细扒一下来历。

4.实际控制人未披露

对于实际控制人未披露的情况,建议首先查看公司的股权结构。股权结构清晰且持有比例最大的自然人,一般可以认定为实际控制人(不排除代持协议等其他情况)。在未披露情况下,晓典会根据平台披露的股权结构,在备注栏里进行备注,供读者参考。

有的平台压根就没提到过实际控制人,这种情况还需要投资人自行向平台确认清楚,要求平台按照监管规定,如实披露实际控制人名单。虽然网贷行业监管制定了披露相关的文件,但并没有像证券市场那样明确违反规定所需要承担的后果。在验收白名单尚不明确的情况下,投资人只能是小心驶得万年船,对于透明度低下的平台保持远离。

还有一些平台,披露的时候写着“实际控制人与股东全称、股东股权占比(包含持股5%以上股东的名单)”,林林总总列出来好些名单,偏偏就没标出实际控制人是谁。这种披露模糊的情况,晓典标记为未披露。重复一遍,晓典整理的表格仅供参考,实时信息以平台披露和解释为准。

四、当下P2P投资的一点思考

1.现在该如何看待网贷榜单?

榜单平台出问题不是第一次,但像现在这样踩雷的情况确实少见。且不提大家熟知的某几个榜单,连社科院主体的榜单都出现了跑路平台。跳出网贷这个圈子放眼其他金融领域,AAA级债券违约、备案私募跑路……更具宏观视角的财经专家用宏观经济理论,阐述了最近金融行业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关于榜单,晓典建议各位投资人,在当前不用过多聚焦他们的具体排位,重点关注其近况概要及排位变动的原因。正如开篇所言,当前经济环境下道德风险已上升到一定高度,你有存管,你有三级等保,你有审计,你信披做得好,你各种分数都很高,然而,实控人突然跑路了——这是榜单里七七八八的指标无法预测到的道德风险。投资的基本理论依然适用,多想想几个原始问题:我的钱借给谁了?对方资质如何?借钱项目是否有保险/担保保障?中介平台的大老板管理能力如何,资产实力如何?

2.当下投资的流动性问题

货币超发,谁来买单?

宏观大佬有不少解释,晓典不多说了。这里讲一讲当下网贷的流动性问题。最近1个多月的时间里,晓典作为月均投资数十家平台的投资人,虽没有遭遇立案平台,但是有部分资金被展期套牢了,打乱了原有计划。

看到一些投资人在掐着时点投资短标,晓典提醒一下,量力而行的同时留意底层资产期限。尤其是XX协会发文以后,产品整改变得顺理成章。这不失为网贷平台拯救流动性的一种方案,但不能否认,这种方式打乱了投资人的资金安排。对于还在车上的投资人,不急用资金的,保持淡定即可。急用资金的,建议去检查一下是否有紧急债转、紧急退出方案。还没投资的,看准底层资产的期限,问一问自己——如果展期,我会急用钱吗,能够接受这么长的期限吗?

3.投资人教育的归属问题

晓典在一些投资人交流群里关注到,不止一个人表示,最近各路事件,是给投资人好好上了一堂风险教育课,尤其是那些悲惨的主角,动辄投入了毕生心血——谁给你的勇气?

甚至有人讨论到,P2P是否需要设置一个合格投资人门槛。这样一个充满变数的投资环境,怎么能够让风险承受能力不足的投资人参与进来呢?

当前投资人教育的主体不甚明朗,传播渠道也不甚明朗。监管文件虽然有了,验收表态也出来了,但正式名单还未出炉。在这个阶段,作为投资人群体,还是需要本着对自己投资资金负责的态度,多关注在投平台的动向,对即将投资的平台做好调查。正如当前的主流发声——我们需要打的,是一场十年一遇的资产保卫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