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在建築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

供應鏈金融是運用供應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為相互關聯的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活動。主要業務模式是以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企業為服務對象,以真實的交易為前提,在採購、生產、銷售各環節提供金融服務。由於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供應鏈條,所以展現出一個龐大的供應鏈網絡。

大數據在建築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

一.大數據在供應鏈金融的作用

可用於判斷需求方向和需求量。大數據可幫助我們判斷一系列變動的規律,同時,我們還可以把一定時期內的流通和消費看作是一個常量,而在地區、方向、渠道、市場的分配作為變量。

可用於目標客戶資信評估。利用大數據,可以對客戶財務數據、生產數據、電水消耗、工資水平、訂單數量、現金流量、資產負債、投資偏好、成敗比例、技術水平、研發投入、產品週期、安全庫存、銷售分配等進行全方位分析,信息透明化,能客觀反映企業狀況,從而提高資信評估和放貸速度。

只看財報和交易數據是有風險的,因為可能造假。可用於風險分析、警示和控制:大數據的優勢是行情分析和價格波動分析,儘早提出預警。行業風險是最大的風險,行業衰落,行業內大多企業都不景氣。多控制一個環節、早預見一天,都能有效減少風險。

可用於精準金融和物流服務:貸款時間、期間、規模、用途、流向,倉儲、運輸、代採、集採、貨代、保兌、中介、擔保一體化運營。

二.大數據應用滿足的條件

一是基礎數據的真實性。要使用大數據,就必需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尤其是基礎數據的真實性。當前,GDP、吞吐量、貨運量、倉儲設施、投資額、主營收入等數據都有水分,致使數據失真。因此,改革考核體制、改革統計體制已是當務之急。

二是數據要能聚焦成指標。科學地設定指標,確定指標間的勾稽關係,才能準確地判斷事物發展的規律和路徑。先行指標有重要指導作用。數據的負面影響是信息汙染,影響判斷。

三是不同數據體系要互聯互通。在市場化條件下,數據是資源和產品。利益分割使信息孤島現象更為嚴重,甚至於公共信息都被當作部門利益而壟斷起來。部門數據、行業數據、企業數據、國際數據相互割裂,大數據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是積累準確的參數。在實際工作中,基礎參數極為重要,尤其是臨界參數。在我國,貨幣發行量、貨幣流通量、每百平方公里道路里程、倉儲業投資規模、物流園區投資規模、港口數量和吞吐規模、物流強度、投資強度、投入產出比均缺少基準,才出現了貨幣超發行,通貨膨脹,港口過剩,產能過剩等問題。

五是先進的數據應用理念。如果數據是客觀的,使用數據的人還要有先進的應用理念。這與經驗、學識、能力有關。決策,尤其是與企業命運有關的決策,不能參雜私念和人情因素。

三.築庫供應鏈管理平臺科技風控中的大數據應用

築庫供應鏈管理平臺圍繞以財政投資建設項目中的建設單位為核心,引入銀行等主流金融機構,為其上下游建築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

眾所周知的是,建築企業由於項目週期長回款慢、墊資多等諸多行業特性緣故,銀行對於為建築企業提供金融借款的限制條件極多,大多數中小企業能從銀行順利借到錢的概率極低。而築庫帶來的新模式之所以能夠獲得銀行青睞,除了有公建項目建設方(如城投集團等)作為信用背書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大數據在整個模式體系中的應用。

築庫網在與地方政府相關項目的建設管理機構建立合作關係,成立區域供應鏈管理平臺後,在項目建設方的保障下,將自身研發的科技風控系統接入施工單位,為建築施工企業提供信息化管理系統,確保整個借款項目數據的真實性,也將施工企業從銀行借出的資金進行嚴格的管控,打通施工方、建設方、銀行、供應鏈管理平臺等多方數據,建立起互聯互通、彼此共享的大數據體系,從而實現大數據在供應鏈金融中所起到的風控作用。

除此之外,眾多區域供應鏈管理數據進行互通之後,形成區域大數據沉澱。在對供應端的數據池進行分析整合之後,在供應鏈環節形成規模化的議價優勢,打破建築企業傳統的單體採購模式,解決以往各企業間的信息孤島問題,將大數據應用於集中採購,進一步降低建設單位的採購成本。

築庫供應鏈管理平臺是整個體系中的大數據彙集者。風控管理系統集成、支付系統集成、交易融資系統集成,達到信息流、資金流、開票流乃至物流、商流的無縫隙連接;確保交易資源真實可靠、交易行為真實可靠、項目融資渠道暢通、項目資金流通監控實時等。

大數據在建築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

大數據正在影響和改變我們的時代,供應鏈金融將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它把交易變得更安全、快速、可靠,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