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
入初伏
全區將開啟“炙烤模式”
據區氣象臺預計
未來三天,全區將進入連晴高溫少雨時段,大部仍將持續(晴間多雲)多雲轉晴的晴熱天氣,氣溫將在25-40℃,最高氣溫預計將在19日逼近40℃。
今年入伏時間為7月17日
8月25日末伏結束,共計40天
初伏10天: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20天:7月27日-8月15日
末伏10天:8月16日-8月25日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溼、燥、火”)中的暑邪。入伏之後溫度驟升,雖然時有雨落,但卻悶熱。
區氣象局相關負責人提醒,由於伏天期間高溫持續,市民應儘量減少高溫下的戶外活動,在高溫條件下作業和白天需要長時間進行戶外露天作業的人員應當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避免中暑。
在三伏天該如何養生避病?
柚小妹趕緊奉上養生秘笈
三伏天如何養生
1
身體祛溼
悶熱潮溼的三伏天,人體容易被溼邪侵襲。對付暑溼,可以按足三里穴,有助於運化水溼。
睡前用40℃溫水泡腳,可祛溼,還能提高睡眠質量。還可以刻意出些汗,讓溼氣隨著汗水散發出去。
多吃健脾化溼的食物也有幫助,紅豆、綠豆、荷葉煮粥、藿香、佩蘭、蒼朮泡茶、生薑切片煮水,都有祛溼之效。
注意:綠豆性寒,體質虛弱者不能過多飲用。
2
熱天更要熱養生
少吃生冷、冰凍的食物,剛從冰箱拿出來的西瓜、桃子等水果要放一會再吃。
如果怕熱,可以喝常溫的涼白開,樸素而養身。如果能堅持一個三伏天不碰冰飲、雪糕,即使不專門去“冬病夏治”,體內的頑固寒氣也能自己好大半。
熱茶、熱咖啡等熱飲有利於排汗,可以達到散熱的效果。
過多食用未經加熱的生魚片、生蠔等,大量蛋白質不易消化,不妨佐以薑汁等調料,中和海鮮的寒涼,且應煮透再吃。
3
5個禁忌千萬別犯,小心落下病根
1⃣️ 忌不開窗通風
三伏天不少人怕熱,閉窗室內吹空調。其實,潮溼悶熱、通風差的室內易引發中暑,而且使用空調不開窗換氣,空氣質量會變差,反而致病。
建議:每天開窗通風兩次以上,每次15-30分鐘。
2⃣️
忌冷風對著吹空調冷風,頸椎對著空調吹,使頸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頸部持續痙攣、後背痠痛等。
建議:室內空調溫度不要低於26℃,肩背部不要直對著空調,或者搭個披肩。
3⃣️ 忌冷飲不離手
冰淇淋、冷飲適當吃解暑,大量吃會傷身。長期過量的冷食物進入胃,會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縮,粘膜層變薄,出現粘膜水腫和糜爛。且夏季人體新陳代謝快,血管處在擴張狀態,突然食用冰飲,造成血管迅速收縮,引起血壓波動,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4⃣️ 忌整天不出汗
養生要適應大自然的規律,該出汗時就出汗,因為出汗既能排走體內毒素,又能調節體溫。
建議:傍晚出門走一走,微微出汗對身體好。
5⃣️ 忌中午不休息
三伏時節應晚睡早起,但晚睡不是熬夜,也最好在24點前。因天氣炎熱,睡眠會受到一定影響,建議有條件最好睡個午覺,也能有效預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臟疾病的發生。
建議:午睡以15-30分鐘為宜,午睡後可以輕微活動,喝一杯水,以稀釋血液黏稠度。
4
夏練三伏,但別傻練
醫學研究表明,夏天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溼度高於80%的時候,人體會出汗;且情緒調節中樞就會受到明顯影響,人也容易心煩意亂。這個時候端坐、閉目、吞津,就是一個好方法。
方法:
① 兩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雙目和口微閉,調勻呼吸;
② 待口中津液較多時,將其吞嚥,可連續吞嚥3次;
③ 然後,上下牙叩動10~15次,可起到養心安神、固齒健脾的效果。
5
三伏貼敷有講究
三伏貼是中醫治未病常用的方法,就是應用冬病夏治。比如說冬天容易怕冷,冬天容易出現咳嗽哮喘,還有一些是受涼以後就容易發生的疾病,利用夏天最熱的這個時節,利用自然界的陽氣來改善身體裡陽氣不足的問題。
貼三伏貼的時間:從頭伏開始連續三天,每天三至四個小時,連續三伏。如果一年中有閏伏,那就貼四次,三年為一個療程來觀察病情的變化。
貼三伏貼注意事項:
1.皮膚有破損不能貼;
2.貼敷當天不要游泳,建議貼敷4~6個小時不要洗澡;
3.貼敷期間如果皮膚有灼熱、癢痛應取下藥膏;
4.如果對藥物過敏或皮膚病以及女性生理期、孕婦、急性病發作期是不建議患者貼敷的;
5. 在貼敷的過程中儘量忌油膩、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夏季貪涼;
6.如果已經是陰虛有內熱,有口乾舌燥,然後皮膚也很乾燥,到了夏季都不容易出汗的這種人不建議使用三伏貼。
三伏天吃什麼
1
平安“三瓜”
苦瓜—祛痱子:
民間自古便有“苦夏吃瓜”之說。此時食用最有益身體,有清熱解暑、清心除煩、益氣解乏、益腎利尿的作用。
如果感覺自己暑熱煩渴,身上長痱子等情況都可以嘗試在夏季餐單中加入苦瓜,涼拌、小炒、煲湯都可以。
絲瓜—平痰喘:
絲瓜可謂是夏日裡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好幫手”,具有消暑利腸、祛風化痰的功效。除此之外,如出現痰喘咳嗽、熱病煩渴等也不妨試試食用絲瓜來輔助治療。
冬瓜—增食慾:
冬瓜能清熱化痰,除煩止渴、降火解毒、利尿消腫。由於不含脂肪且含糖量較低,對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等人群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冬瓜具清熱解暑功效,而且含有多種維生素及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能夠調節人體的代謝平衡,同時也起著清熱消暑和增進食慾的作用。
2
祛病“三肉”
黃鱔—除風溼:
小暑前後一個月的鱔魚最為滋補。黃鱔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溼、強筋骨等作用。另外,夏季是風溼性關節炎、慢性支氣管炎疾病的緩解期,吃些黃鱔還有冬病夏治的作用。
羊肉—祛寒氣:
所謂“伏羊”,即入伏以後的羊肉。羊經過冬春兩季的滋養,膘肥肉嫩,其肉燉出的湯味醇、羶味小。夏日溼熱,人們食慾減退,在此時喝上一碗香辣美味的羊肉湯,可使人胃口大開,增強食慾。
食後人的全身上下大汗淋漓,渾身毛孔通透,五臟六腑的溼熱、寒氣、毒素隨著汗液排出體外,身體內的垃圾能得到很好的清除。
鴨肉—消水腫:
鴨肉蛋白質含量比其他畜肉含量高得多,脂肪含量卻低很多。鴨屬水禽,由於生長在水邊,肉味甘微鹹,性偏涼。根據中醫熱者寒之的原則,特別適合苦夏、上火、體內生熱者食用。
3
消暑“三果”
山竹—解燥熱:
山竹的果皮或外皮都蘊含一種特殊的物質,不但具備抗氧化能力,也有助增進免疫系統健康,令人身心舒暢。山竹具有降燥、清涼解熱的作用。健康人群都可食用山竹,但每天吃3個就足夠了。
楊桃—利補水:
楊桃含水量很高,超過了90%,同時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不但補水敗火,還能補充隨著汗水而流失的鉀、鈉離子,所以非常適合暑熱天氣吃。
桃子—解煩渴:
桃子具有生津解渴、潤腸通便、解勞熱、解煩渴的功效。桃中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果酸以及鈣、磷等無機鹽,可以補充夏季汗液流失掉的無機鹽。
別忘了和親朋好友分享喲!
記者 何建軍
部分文圖來自CCTV生活圈
值班副總 高小華
閱讀更多 梁平微發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