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信的心理定势

首先来看看什么是心理定势,心理定势在心理学中实则是一种心理暗示。总体来说,心理定势是对于某一种特定活动的预备性顺应,也可以说是一种反应准备。虽然有时候,这种顺应可以使人以一种相当熟练的状态去行动和反应,省下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但是正是由于这种心理定势的预定性,很容易束缚人们的思维和状态,甚至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比如,我们总会觉得面目丑陋的人犯罪的几率比较大,而面目清秀的人不太像是犯罪者。

正确的心理定势能够帮助我们很快认清事物,让我们知道怎么去做,怎么去规避;比如我们觉得电是带有危险性的事物,所以漏电时,我们会选择去关闭电源,而不是拿手去触摸、继续使用电。

不自信的心理定势

自信的心理定势能够给人带来自信,让人们能够带有强烈的自信心去面对眼前的一切风风雨雨,所以自信的心理定势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会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相反,不自信的心理定势会让人们陷入不自信的泥潭,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样就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和麻烦。比如,在学游泳时,有的人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水性很好,并且认为水并不可怕,相信自己在水中肯定不会被淹着或呛到,这样的人肯定很快就能学会游泳。相反,有的人认为自己不可能学会游泳,缺乏自信,甚至都不敢下水,这样的人就有可能真的学不会游泳,即使学会了也要比前者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不自信的心理定势是非主动的消极暗示,这种心理定势在于越是害怕失败就越容易失败,浪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更多。不自信的心理定势,容易使人畏畏缩缩,放不开前进的脚步,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而在不自信定势的背后,就是消极的心理定势,这种定势让人们更加自卑,陷入恶性循环。

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调动起积极、自信的心理定势,避免这种不自信的心理定势,克服负面效应。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树立起自己的自信心,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和能力,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达到自己的目标。当然这种自信心的前提就是自己的准备和积累,比如我们想要在考试之前告诉自己“肯定能够考出一个好的成绩”,那么就必须在平时不断学习和复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拥有真正的能力和水平,这才是克服心理定势负面效应的根本。

此外,我们应该正视社会现实和激烈的竞争。当出现心理焦虑时,放松自己的身心,相信自己能够跨过面前的这道坎,而不要让自己首先陷入“自己不如别人”的不自信心理定势,因为很多时候,真正打败自己的敌人不是眼前的困难和强悍的对手,而恰恰是那个不自信的自己。因此,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相信自己就是那个独一无二的人,相信自己有不同于他人的特殊能力,一定能够脱颖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