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過眼神,暫未到翻身

小編上週五早上發了一篇關於週四行情的覆盤,大意是不看好市場,結果週五大漲後遭到了很多朋友的“恥笑”。

Emmm.....今天的行情大家也看到了.....

書歸正傳。這篇文章如果大家能看到的話,其實是篇閹割版,大家理解一下


A股今日迎來7月份首個交易日,也是下半年首個交易日,-2.52%,創2016年3月以來的兩年多新低,收報2775.56點。兩市合計成交3576億元。

一般來說,當前的操作,應該注意以下幾個特徵:

  • 指數反覆向下,在連續下跌或者急跌後指數出現比較快的上升,但是缺乏成交量的配合,往往陽線的實體較小對應的成交量沒有比之前放大多少;
  • 反彈過程經常在盤中完成,比如上午急速探底,下午快速反彈,第二天基本上就結束反彈繼續調整,沒有延續性,很難出現一天單邊上漲的局面;
  • 在突發性消息的配合下,出現高開陰線並放量,交易均價逐步走低;
  • 每次反彈陽線的高點很難超過下降趨勢的上軌,並且越往上反彈成交量越縮減;
  • 反彈過程中無法出現明顯的市場熱點,基本上是普漲,個股漲幅有限,同時跌幅榜上繼續有很多個股出現大幅殺跌。

目前大多數的反彈都屬於上述的反彈,這隻能作為我們減少損失的機會,而不能追高入場。即使A股真的在七月出現一定的反彈,那也是屬於xiong市的弱勢反彈,後期大概率仍是向下,需要趁反彈及時離場。

此外,和大家說一句,“五窮六絕七翻身”並不是指的A股。估計不少投資者還真沉浸在“五窮六絕七翻身”說法之中。據說:

“五窮六絕七翻身”的說法最早來自農家,反映了人們在夏收之前青黃不接的窘況。

之後遠在大洋彼岸的華爾街也出現了一句諺語叫“Sell in May ”,最早記載於1964年《英國金融時報》,所表達每年5月前後市場往往開始走弱,而諺語的後一句則是“but remember to come back in September”(記得9月份再回來)。

到了國內,我們今天說的“五窮六絕七翻身”的說法出現在香港,是分析師們對香港股市在1980年至1990年間,股指漲跌規律做出的總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段時間香港股市的運行狀態。

而在A股,統計滬深300指數成立以來,至今16年間的5-7月的收益率發現,這16年中5月份的平均收益率為0.23%,六月份為-2.50%,七月份為1.80%。只從平均收益上看,五窮六絕七翻身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如果我們具體到每一個年份就會發現其實這一說法並不成立。

這16年裡只有2004年、 2008年、 2010年,比較符合這一說法。而其餘的大部分年份並不符合,甚至在2002年、2011年、2015年等年份滬深300的走勢與這一說法完全相反。

聽著別人在喊“五窮六絕七翻身”就真的以為“七翻身”?

迷信“五窮六絕七翻身”的規律在A股並不適用,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恐怕你要吃個大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