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幸福?

孫萬祥

怎樣才能幸福?

怎樣才能幸福?

一電視臺調查採訪“你幸福嗎?”贏得一片罵聲,狼狽收場。其實幸福很簡單,就是追求實現自己的信仰;幸福也很複雜,那是自己對幸福的概念內涵沒有搞懂,就似央視調查落荒而逃的結果。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但是幸福的源頭,現世人茫然,人們只知道餵養自己的肉身,而讓承載心靈的生命處於飢渴,這將人帶入更大的危機,人們忽視了內心深處的需要,就沒有幸福感了。怎樣才能得到幸福的生活呢?

一、主動去幫助、服侍人。

美國精神分析學家、意義治療學派的創始人弗蘭克說過,二十世紀最大的悲劇不是兩次的世界大戰,而是大多數人生活在意義的真空之中。他認為,當今世界人民充滿了厭倦和麻木不仁,也充滿了空虛和無意義的感覺,因為生命沒有意義,於是就空虛、無聊、乏味、無所寄託、無所事事,打麻將、逛商場、遊戲人生。人們不擇手段地去攝取不義之財,又拼命揮霍,不懂得人不能將錢帶進棺材裡,但錢可以把人帶進棺材裡。在慾望無節制的情況下,人永遠都沒有幸福和快樂。1991年獲得愛荷華大學太空物理博士學位的盧剛,因為成績比同學稍低一點,便開槍打死導師和同學;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將硫酸潑到動物園一隻狗熊身上,造成嚴重燒傷,問其原因,只是為了好奇!英國學者湯因比說:“與災難賽跑的教育要趕在災難尚未毀滅人類之前,把能夠應對這種災難的一代新人培養出來,這是一個很緊迫的問題。”人類看到了光有知識是不夠的,就有了“做事先做人”的疾呼。阿貓、阿狗由著性能活著就行了,它們對生命的意義沒有什麼追求,但是人就不一樣了。愛因斯坦說:“認為自己的生命無意義的人,不只是不快樂而且就根本不適合生活。”

“因為人子來,並不是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雷特莎修女到貧民窟照顧那些身患重病的人,躺在臭水溝旁如螻蟻般的病人得到愛的關懷,慢慢地康復了,雷特莎修女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她說,我到那裡服侍人到那裡,“慈愛的人,你以慈愛待他;完全的人,你以完全待他;清潔的人,你以清潔待他;怪僻的人,你以彎曲待他。”

二、主動去包容、饒恕人。

“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被尊為南非國父的曼德拉總統,1993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他貴族出身、是位律師,完全可以過安逸的生活,但是他反種族隔離,結果被白人種族主義者關進監獄,在獄中27年,出獄後他被選為總統。1994年,他在總統就職儀式上,邀請曾經看守他的3位獄警出席典禮,把他們介紹給世界各國政要,並向他們致敬。他說:當我走出囚室,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和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然深陷牢獄。他呼籲黑人剋制復仇的慾望,把長矛扔進大海。

愛就是恆久和包容。

三、主動去求別人的益處。

一個只顧自己、自私自利的人是不會幸福的,一個文明的國家不單單看它的財富累升,而是表現在它的財富分配均勻、平等上。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友情、愛情等無不體現愛的奉獻,付出後才感高大、神聖。

付出得到的回報是甜美的。一書生喜歡吃魚,他也很勤奮考上狀元,後來做了宰相。當官後的他,許多人給他送魚,拒絕不掉的魚他就掛門外,以示拒腐。

一同窗好友又送魚來,他說:“做宰相應該得的俸祿足以夠吃魚,我要這樣受賄,我坐牢獄就沒得魚吃了。”貪得無厭佔有別人財富是沒有幸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