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梵高:罗尔纯的八十年代

被誉为“东方梵高”的罗尔纯先生,在二十世纪后半期的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个性与创作活力的艺术家,是一位不朽的大师。他在艺术领域中涉猎甚为广泛,善于汲取中外各流派之所长,并加以融会贯通、吸收转化,使之成为自己艺术创作的养料,最终成就了具有自我鲜明特点的绘画语言和风格。

东方梵高:罗尔纯的八十年代

艺术家罗尔纯先生

本次上拍的《新疆姑娘》与《架起四海友谊桥》均创作于1980年代,这一时期为罗尔纯艺术生涯的第一个旺盛期。1978年以后,罗尔纯在艺术上的创作活动逐渐增多,其创作与湖南的红土丘陵、云南的南国风情等乡土素材紧密相连,乡土题材的绘画成为罗尔纯艺术的鲜明特色之一。以罗尔纯为代表的乡土表现绘画,以及由当时的年轻画家陈丹青、罗中立、何多苓等为代表的乡土写实绘画,在80年代初形成了画坛盛行的乡土风情热。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美术思潮从美术界逐步延伸到文艺界再至文化界,舶来的西方现当代艺术开始被国人接纳、移植、吸收、批判、融化,这也成为罗尔纯笔墨当随时代的实验。

东方梵高:罗尔纯的八十年代

二十世纪现代艺术专场

LOT 2016

罗尔纯 新疆姑娘

1987年 布面油画 73 x 59.5cm

展览:沧浪回响——罗尔纯纪念展,势象空间,北京,2017年

出版:《沧浪回响——罗尔纯纪念展》,势象空间,2017年,p36-37

RMB 500,000-800,000

此次上拍的《新疆姑娘》为一件少数民族题材的佳作。从表达语言上来看,此件作品显然带有浓厚的东方意蕴,格调清新脱俗。虽是传统题材,但在罗尔纯的笔下却呈现出了崭新的气象。而从技法层面来看,我们亦不得不钦佩画家的功力。罗尔纯的绘画一直保持着甘美而纯粹的特点,画面中大片的翠绿色烘托出少女纯洁无暇的形象,冷暖色调相互交织,甚为协调。带有几何感的人物造型简洁而概括,似乎带有一丝立体主义的意味;人物衣着以不同色彩的色块拼接而成,线条率直而不加修饰;色彩明快爽朗,给人以清心愉悦的感觉。女孩左手半掩面,泛红的面颊朴实而可人;神情若有所思,琥珀色的眼睛中带有一丝羞涩与忧伤。身后广阔的草原一望无际,意境宁静、唯美而充满诗意。在这幅作品中,从构图、造型、线条、色彩到笔触,罗尔纯均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他对风俗人情与乡土气息的热爱,表达了他赤诚而纯洁的内心。

东方梵高:罗尔纯的八十年代

《新疆姑娘》局部以及毕加索1937年作品《多拉∙玛尔肖像》

罗尔纯的乡土表现主义创作曾一度在画坛激起强烈的波澜,看过其作品的人无不被他热情洋溢的色彩,以及对少数民族人民的真挚情感所感动。罗尔纯幼年在湖南乡村度过,热爱大自然的恬静与质朴,家乡的风土人情、一草一木深深地印刻于他的内心。这种对故乡风土人情深沉的爱,成为了他对于形式美探求的起点和动力,亦促使他在之后的艺术生涯中走访祖国各地以寻求最为恰当的艺术语言来抒发心中的情感,正如他曾于《谈绘画的乡土味》一文中说道:“如果说艺术上也有‘根’可归的话,我想我的‘根’应该在‘乡土味’上。”

东方梵高:罗尔纯的八十年代

二十世纪现代艺术专场

LOT 2017

罗尔纯 架起四海友谊桥

1980年 纸板油画 51 x 60 cm

RMB 600,000-800,000

《架起四海友谊桥》创作于1980年,为观者生动呈现了新中国以来周恩来总理开创的一代外交新风。这是罗尔纯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亦是其绘画生涯中唯一一件以政治历史为题材的作品。罗尔纯与丁慈康曾合作过相同题材另一版本的《架起四海友谊桥》,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而本次上拍的这幅作品则是由罗尔纯独立执笔完成,弥足珍贵。

艾中信先生曾高度评价此作,“罗尔纯同时有相当巩固的写实基本功,在这个基础上善于变化,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他用装饰风格创作的《架起四海友谊桥》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要求,稍加夸张的分面造型和对比色块加强了艺术感染力,人物形象是真实可信的。”

东方梵高:罗尔纯的八十年代

罗尔纯与丁慈康1978年合作《架起四海友谊桥》

中国美术馆收藏

1963年12月14日至1964年2月4日,周恩来总理在时任外交部长陈毅的陪同下,连续访问了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十个国家以及阿尔巴尼亚。之后又于1964年2月14日至2月29日,访问了缅甸、巴基斯坦和锡兰。这些外交活动无疑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且由此可以推测,本幅作品所描绘的正是非洲人民亲切接待周总理的场景,画面中央偏左侧的两位主人公正是周恩来与陈毅。

东方梵高:罗尔纯的八十年代

周恩来总理与陈毅元帅

在这件作品中,罗尔纯与塞尚相近,运用色彩在画面中塑造形体的体积,用色彩的冷暖对比而非素描关系来刻画人物的形象。画面中的笔触如印象派般扭曲且富有韵律感,其中每一个单独的笔触都是“色彩组成”的一部分,并且与整个画面的其他笔触关系紧密,笔触之间亦互为铺垫、互为修饰。在色彩的使用上,罗尔纯充分吸收了印象派的光感与色感并加以发挥,以此准确地表现环境气氛与人物情绪的高度。画面中密集的色块总是给人留下连续不断的印象,丰富的色彩在画布上互相搏斗又互相渗透,互相吞并又互相游离,记录着罗尔纯内心激情的翻滚。作品中概括性的人物造型则带有审慎的夸张和变形,整体令人感觉无比和谐而统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