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歐洲崛起於海上,亞歐大陸也被五大帝國瓜分完畢,只是結局迥異

公元1500年,被認為是人類歷史的分水嶺,從這一年開始有了真正的世界歷史。

但這只是當代人的看法,假如我們以上帝的視角在公元1500年的時候俯瞰地球,我們會發現當時居於統治地位的無疑是伊斯蘭世界和中國。

伊斯蘭世界由三大帝國統治:奧斯曼土耳其、波斯第三帝國薩菲王朝、印度的莫臥兒帝國。

當歐洲崛起於海上,亞歐大陸也被五大帝國瓜分完畢,只是結局迥異

伊斯蘭世界奧斯曼、薩菲、莫臥兒三強並立

中國則是大明王朝。

與此同時,隨著奧斯曼帝國在公元1453年攻佔君士坦丁堡,滅拜占庭帝國,俄羅斯號稱“第三羅馬”,開始崛起。

公元1500年至公元1763年,在海上是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法國、英國五國爭霸的時期,最後的勝利者屬於“日不落帝國”——大英帝國。

而在陸地上,佔據統治地位的卻是五大帝國——中國(明清)、印度(莫臥兒帝國)、波斯(薩菲王朝)、土耳其(奧斯曼帝國)、俄羅斯帝國。

當歐洲崛起於海上,亞歐大陸也被五大帝國瓜分完畢,只是結局迥異

1700年左右的亞歐大陸

歷史證明,最終的勝利者屬於海上,陸上的五大帝國紛紛敗下陣來,只不過結局迥異,我們來看一下。

1、印度的莫臥兒帝國完全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莫臥兒帝國的建立者是皈依了伊斯蘭的波斯化的蒙古人,其上層建築是穆斯林,民間基礎是印度教,波斯語則是宮廷、公眾事務、外交、文學和上流社會的語言。

但即使到了公元18世紀,莫臥兒帝國依然很強大,奧朗則布雄才大略,被譽為“帝位之榮綴”。

當歐洲崛起於海上,亞歐大陸也被五大帝國瓜分完畢,只是結局迥異

巔峰時期的莫臥兒帝國

奧朗則布大約與康熙、彼得大帝同時,公元1618年~1707年在位。但奧朗則布去世後,帝國開始四分五裂,葡萄牙人、荷蘭人、法國人、英國人紛紛進入印度殖民,最終英國獨佔印度,印度完全淪為英國的殖民地,直至公元1947年才獨立。

2、波斯成為歐洲人的“博弈場”

公元1722年,薩菲波斯在內憂外患中滅亡。

從此,波斯逐漸開始被北面的俄羅斯帝國和東面佔領印度的大英帝國所蠶食,波斯開始被外族人建立的王朝統治。

當歐洲崛起於海上,亞歐大陸也被五大帝國瓜分完畢,只是結局迥異

英俄在波斯的大博弈

從此,英國和俄羅斯成為對波斯影響力最大的國家,後來又加上了美國,波斯的油田成為大國們覬覦的主要目標。

3、淪為半殖民地的東亞病夫和西亞病夫

東亞病夫是中國,西亞病夫是土耳其。

中國的結局我們都很清楚,從公元1840年開始的近代史便是一部血淚史。

當歐洲崛起於海上,亞歐大陸也被五大帝國瓜分完畢,只是結局迥異

當歐洲崛起於海上,亞歐大陸也被五大帝國瓜分完畢,只是結局迥異

奧斯曼土耳其,自認繼承了羅馬帝國和伊斯蘭文明,是天下之主,其確曾盛極一時,地跨亞歐非三大洲,公元1683年圍攻維也納更對歐洲造成巨大壓力。

至公元19世紀,奧斯曼開始落後於歐洲,後來逐漸淪為歐洲的半殖民地,這一點與中國很像。

當歐洲崛起於海上,亞歐大陸也被五大帝國瓜分完畢,只是結局迥異

只不過,我國的結局要比土耳其好的多,我國基本上保住了清朝的版圖,而奧斯曼土耳其最終分裂為土耳其、匈牙利、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波黑、馬其頓、希臘、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約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聯酋、卡塔爾、巴林、阿曼、也門、埃及、利比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 等26個國家。

4、躋身列強的俄羅斯帝國

彼得大帝,公元1682年—1725年在位,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其制定的西化改革促進了俄羅斯的現代化,最終使俄羅斯躋身列強。

當歐洲崛起於海上,亞歐大陸也被五大帝國瓜分完畢,只是結局迥異

對於俄羅斯來說,無論如何高估彼得大帝都不過分,彼得大帝在自己任期內的銳意改革和進取,使俄國由歐洲的窮鄉僻壤變成了世界強國,並加入了入侵其他陸上帝國的行列,比如土耳其、比如波斯、再比如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