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GL外匯:澳大利亞ASIC準備對零售外匯行業「痛下殺手」?

澳大利亞金融監管機構——澳大利亞證券與交易委員會(ASIC)近日針對該國的零售外匯、差價合約(CFDs)以及二元期權等金融衍生品行業發出警告,呼籲零售差外衍生品業者積極改善。這份報告引發了行業對ASIC未來將收緊包括槓桿等政策的憂慮。

ASIC在一份主題為《Improving practices in the retail OTC derivatives sector》的報告中表示,在針對澳大利亞57家零售衍生品提供商活動的調查顯示,所有提供的金融產品對投資者構成了金融風險,這些行為不符合ASIC的預期,已經呼籲OTC衍生品業者改進其做法。

WGL外匯:澳大利亞ASIC準備對零售外匯行業“痛下殺手”?

ASIC在報告中指出,這些包括零售外匯、差價合約及二元期權等OTC衍生品業者提供的產品及做法,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誤導性營銷宣傳;

2.定價方式不透明;

3.風險管理方法不充分;

4.交易對手監管不力;

5.其他不適當的處理方法。

總體來說,ASCI在報告中認為,OTC衍生品提供商在給散戶投資者提供的金融產品及做法,存在定價機制缺乏清晰度、投資盈利能力方面的誤導性營銷等;另外,在一些內部風險管理以及客戶識別方面存在缺陷。

ASIC指出,在所有交易商提供的產品中,保證金外匯是是最大的,而且最常見的有55家經紀商,它們在零售外匯方面有著最高交易量和營收。另外,指數差價合約最受歡迎,其次是單一股票和商品差價合約。

WGL外匯:澳大利亞ASIC準備對零售外匯行業“痛下殺手”?

在加密貨幣領域,ASIC稱,作為新的差價合約形式,加密貨幣已有部分經紀商提供交易服務。但是,這種產品的價格波動性極大,而且還添加了槓桿,進一步放大了這種價格的交易風險。

因此,ASIC強調,發行加密貨幣差價合約的提供商,必須確保客戶瞭解這些產品的定價及相關風險,並確保他們有足夠的風險管理和資本處理這些風險。ASIC指出,高達72%的差價合約及63%保證金外匯交易中無法盈利

WGL外匯:澳大利亞ASIC準備對零售外匯行業“痛下殺手”?

在二元期權方面,ASIC認可了9家二元期權經紀商。該監管機構認為,二元期權在相關定價方面最缺乏透明度,並調查發現,高達80%的投資者在二元期權產品上出現虧損

ASIC呼籲衍生品業者改進產品及做法,解決產品及服務背後隱藏的一些風險,包括審查並更新其風險管理和客戶資金操作;評估交易對手方的合規資質。

自2018年4月4日開始,任何持有澳洲金融服務牌照(AFSL)的公司都必須執行新的客戶資金報告義務;同時要求零售客戶資金隔離存放,禁止使用客戶資金作為運營資本。

WGL外匯:澳大利亞ASIC準備對零售外匯行業“痛下殺手”?

ASIC委員Cathie Armour表示,“澳大利亞零售場外衍生品行業是一個活躍且不斷增長的市場,年交易量達11萬億美元,投資者超過45萬,客戶資金超過20億美元,97%的客戶為零售客戶。”

此外,ASIC還指出許多場外衍生品行業的白標公司、聯盟組織及IBs等業務運作方面。ASIC指出,以“佣金”或“數量”為基礎,向經紀商推薦客戶來獲得“佣金”的群體,必須確保遵守其義務。

ASIC希望持牌經紀商良好規範自己的行為,並向投資者明確提示零售場外衍生品交易存在的風險。ASIC將與經紀商合作共同提高行業標準,改善對澳大利亞金融服務許可義務的遵守情況。

澳大利亞ASIC的這份報告再次引發了業界有關監管當局進一步收緊政策的憂慮。在塞浦路斯CySEC、英國FCA及歐盟ESMA相繼下調交易槓桿比例後,行業人士預計澳大利亞ASIC也將跟隨這一步伐。

澳大利亞擁有歷史悠久監管有序的資本市場結構,投資者較為成熟且基礎廣泛,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及金融市場參與率較高,並已形成長期規範,正在向成為亞太地區金融中心的目標不斷邁近。澳大利亞同時也是衍生品交易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