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大创新(二)

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之一“共享+”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广、社交网络生态的日益成熟,以及移动终端、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为共享模式的创新与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众多的共享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从共享住宿、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到共享充电宝,“共享+”模式随之而兴。共享模式的本质,归根到底是资源的优化配置,让商品、服务、数据以及智慧拥有共享渠道的商业运营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共享模式主要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信息的高效流通,减弱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使得使用价值的获取更为廉价,也更为方便快捷。共享的对象可以包括汽车、房子、办公室或闲置设备等固定资产,也包括信息、能源、资金等资产。

国家信息中心和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60亿元,主要集中在金融、生活服务、交通出行、生产能力、知识技能、房屋短租等六大领域;预计未来五年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场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未来十年中国分享经济领域有望出现5~10家巨无霸平台型企业。

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之二“社群+”

阿里CEO张勇认为互联网商业,正从物以类聚走向人以群分。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是连接。连接一切已成为互联网创造价值的独特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相同价值观,共同归属感为主要特征的社群经济的兴起,成为连接人与人,用户与企业的重要方式。社群实现了人与人之间最快的连接和高度信任的互联网经济,社群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一个红利也将是未来商业的核动力。

社群经济是指一群有相同兴趣、认知、价值观的用户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或追求,发生群蜂效应,在一起互动、交流、协作、感染,对产品品牌产生反哺的价值关系,这种建立在产品与粉丝群体之间的情感信任+价值反哺,共同作用形成的自组织、自运营的范围经济系统。自从小米手机一夜崛起后,就引发了人们对小米模式研究与学习的热潮。如今小米,旗下的产品数不胜数,手机、路由器、电视、笔记本、移动电源等。完全可以说小米是由一部手机开始构建的整个商业帝国。但是不管小米的商业版图有多大,甚至有些眼花缭乱,其核心基础都离不开几千万对小米文化高度认同的米粉。

阿里巴巴副总裁靖捷说:“粉丝的经济能量有多大?下一个万亿增长点就要靠粉丝经济。数据显示,从平均购买力来看,粉丝人群比非粉丝人群高出约30%;从品牌线上营销活动的转化率来看,粉丝人群是非粉丝人群的5倍。”

在社群3.0时代,以连接一切为目的,不仅仅是人的聚合,更是连接信息、产品、服务、内容、商业等的载体。互联网将散落在各地的星星点点的分散需求聚拢在一个平台上,形成新的共同需求,并形成了规模,解决了重聚的价值。

社群的商业价值取决于其所在领域的产业格局与营运模式,社群如何在更大格局的领域,通过多个社群之间的交互跨界演化出动态平衡的商业生态,是所有社群实现商业价值的未来所向。所以商业社群生态的根本价值,是满足社群中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因此,不是获取更多用户的垂青,而是围绕这群人精耕细作,服务于这群人的衣食住行,形成闭环。因此,未来企业制胜的关键不在于规模有多大,在于拥有多少用户和社群粉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