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已久的馬戲團,還能回來嗎

提到馬戲團,你還有多少印象?是遊牧般遷徙的演出帳篷,簡易的長條板凳,動物表演、雜耍、小丑、特技?還是紅白機裡的“馬戲團”同名遊戲?

馬戲團,曾經承載著和家人、朋友的快樂回憶,曾幾何時,卻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近日,一張《阿凡達前傳》的馬戲海報,重新吸引了人們的目光。闊別已久的馬戲團回來了,伴隨著國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激增,馬戲團有了新的機遇。

闊別已久的馬戲團,還能回來嗎

傳統馬戲團的式微

馬戲,又稱戲馬,在我國已有兩千年的歷史。西漢桓寬的《鹽鐵論》中,就有“馬戲鬥虎”的記載。我們稱外國的“馬戲”(circus)為“馬戲”,是根據我國馬戲意譯而來。

馬戲團這種娛樂形式首次出現於1768年的英國,19世紀後逐漸成為人們最主要的娛樂方式之一。傳統的馬戲以馴獸師和動物表演為賣點,再加上小丑、雜耍、特技等來吸引觀眾。馬戲團會巡迴演出,每到一個地方就支起顏色鮮亮的大帳篷。

然而“逐觀眾而居”的流動馬戲團的經營形式存在很大的問題。無論是演出期間的治安維護,還是演出過後的狼藉處置,都需要當地政府買單。因此,馬戲團進入城市表演受到嚴格的限制。

闊別已久的馬戲團,還能回來嗎

隨著動物保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點的深入人心,人們對馬戲團的動物訓養和表演模式產生了牴觸情緒。很多人因此拒絕觀看馬戲表演。2017年9月1日,廣州動物園宣佈永久停止已經進行24年的動物行為表演。

最重要的是,隨著中國城市化的發展,能夠容納傳統馬戲團的“免費”場地越來越少。只有單一的門票收入的傳統馬戲團,在負擔了動物、演員、運輸等日常開銷,再以高昂的價格租用大型公園、廣場,往往入不敷出,最終難逃解散的命運。

與國內傳統馬戲團同病相憐,國外傳統馬戲團的境況也不容樂觀。

2016年11月,有39年曆史的紐約“大蘋果馬戲團”宣佈破產,並於2017年1月將其資產拍賣。

2017年5月,擁有146年曆史的“玲玲馬戲團”在紐約舉行了最後的謝幕演出後,宣佈關閉。

闊別已久的馬戲團,還能回來嗎

走進中國的外國馬戲品牌

馬戲團,看似已經與觀眾們漸行漸遠。然而,隨著中國市場的興起,馬戲團這個看似沒落的事物,獲得了涅槃機遇。

比如成立1880年的俄羅斯莫斯科大馬戲團。 它是世界馬戲發展史上最早的馬戲團之一,至今已有138年的歷史。

馬戲是俄羅斯人業餘生活的重要部分,他們創造了馬戲中的很多傳統保留節目。時至今日,對於俄羅斯人來說,馬戲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一家老小一起觀看馬戲表演是很重要的一項活動。

如今,走出國門的莫斯科大馬戲團,在中國的演出都是“一票難求”。莫斯科大馬戲團除保持傳統的馬戲表演方式外,就表演的規模、難度進行了大幅度優化。在動物表演方面,樂於挑戰難度更高的猛獸。更重要的是,莫斯科大馬戲團將俄羅斯文化緊密融合在表演中,將馬戲演繹成和芭蕾、戲劇並稱的三大國粹之一。簡言之,外國的馬戲行業,是一門生意,更是一門高雅藝術。

以俄羅斯、法國馬戲為代表的歐洲馬戲,“人”的表演內容並不少於動物。整場馬戲更像是一場人與自然造物優美和諧的合作,而不是簡單粗暴的戲弄耍寶。這樣能夠稱之為藝術的馬戲更符合現代觀眾的觀賞心理。

闊別已久的馬戲團,還能回來嗎

正是靠著深厚的歷史和高雅的藝術性,外國馬戲團在消費升級、人們日益追求精神文化的中國,逐漸找到了的市場。中國的投資集團——復興國際就看準了這一機遇。復興國際在2015年中財報中披露,其在4月收購了加拿大“國寶”太陽馬戲團25%的股份,賭定的就是馬戲行業在未來中國的復興和歸回。

闊別已久的馬戲團,還能回來嗎

太陽馬戲團(Cirque Du Soleil)1984年成立,總部位於加拿大蒙特利爾。太陽馬戲團另闢蹊徑的擺脫了傳統的“動物+馴獸師”馬戲模式,也放棄了成本昂貴的動物表演,而是創造了一種“馬戲藝術和街頭娛樂戲劇性組合”的新模式,將音樂、燈光、舞蹈、即興喜劇等藝術樣式融為一體,通過突出小丑的滑稽和雜技的驚現而創造出一種新型的藝術樣式。

20多年間,太陽馬戲團為48個國家、330個城市、近1.6億觀眾演出,形成了能與美國迪士尼相媲美的文化品牌。

如今,在復星的支持下,太陽馬戲團開始正式拓展中國市場。不菲的定價下,仍座無虛席。

闊別已久的馬戲團,還能回來嗎

本土馬戲品牌沒動起來

相比國外馬戲團品牌,國內馬戲團不僅在節目表排、藝術表現力、現代技術手段等方面存在不足,在演出方式上目前多以駐(遊樂)園形式存在,很少迴歸傳統的流動演出方式,沒有從店鋪品牌走向產品品牌。

目前中國的新型馬戲打造出品牌的,當屬廣州長隆。長隆大馬戲始創於2000年,擁有全球最大的專業馬戲表演場,現已成為“廣州文化名片”之一。

雖然沒有完全擺脫有動物表演的模式,但長隆馬戲是國內率先將馬戲打造成舞臺劇形式的馬戲品牌。長隆作為集動物園、馬戲、遊樂場、水上世界為一身的綜合性休閒場所,幾大板塊的相互帶動效益明顯。長隆大馬戲藉助與其他娛樂版塊的聯票等模式,取得了不俗的業績。

闊別已久的馬戲團,還能回來嗎

新消費需求給了馬戲機遇

外國評論稱,“30年前,一個馬戲團如果沒有動物表演會被視為欺騙觀眾,但如今,人們喜歡的是不一樣的馬戲。”其實無論是三十年前還是高度保護動物的今天,馬戲帶來的都是老少咸宜之樂。無論是一塊兩塊的入場券,還是現今成百上千的門票,家長們都願意為自己和孩子營造這樣一個愉快的相處環境。

一部馬戲的中國興衰史,也是中國經濟四十年變遷的標籤之一。今天的中國,中產階級在快速發展壯大,有足夠多願意為自己和子女留下美好回憶而支付高價的觀眾。在這樣的增量市場下,中國的馬戲團有機會借勢打造精湛的品牌,用好戲和絕活重新贏得觀眾的喝彩。

闊別已久的馬戲團,還能回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