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理學作家遇見推理小說

当心理学作家遇见推理小说

人的一言一行其實都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來進行分析解釋。相由心生,隨心而動並非沒有道理的。說起來其實心理學是一門非常耐人尋味的學科,但是既然是專業知識在讀的過程中也難免會產生一些枯燥無味的感覺。單是那些專業性的名詞有時候就會弄得人不知所云。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讀心理學著作讀不下去,或者是勉強讀完之後卻發現自己沒有了解到多少知識的緣故。

若是能夠只用讀完一本書的時間就能夠同時看完一本犯罪小說和一部心理學知識書籍,相信不少愛好這兩種書籍的人都會選擇去看。而《詭異心理學》就是這樣一部作品。作者姚堯為讀者精心創作了五個口味挺重的犯罪案件,但是實際卻是藉著這五個犯罪案情來為我們分析講解心理學中所涉及的各種心理現象。他沒有什麼過於刺激的情節衝突和血腥場景,但是卻能夠讓你在看的時候不由得冷汗直冒。那些為了闡明各種心理現象所列舉的案例故事和涉案人員,講述的分明就是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和身邊存在的人,甚至連我們自己也在其中。

這本書的作者姚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行為訓練師,以及九型人格中的第五種也就是觀察者。除了擅長本專業技能,還非常喜歡創作文學,出版了經典心理學著作《重口味心理學》,也是憑藉本書嶄露頭角,這個系列作品以輕鬆幽默的方式講解心理學,受到讀者的喜歡和好評。今天請讀者跟隨我們的腳步走進這位神秘的心理學作家。

当心理学作家遇见推理小说

曾出版超級暢銷書《重口味心理學》系列三部曲

姚堯說生活中的心理學

Q:心理學對於一部分讀者還比較陌生,您可否簡單介紹一下這個學科在中國的發展?

A:心理學對中國而言,是純“進口貨”!為什麼這麼說?早在古時候,我們就已經有很多思想家對心理學問題做過不少研究,但由於當時的封建統治制度,中國缺乏發展一門獨立學科的條件,所以中國古代沒有“心理學”這一學科一說。因此心理學在中國不是由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演化來的,而是由西方心理學傳入後逐步發展起來的!

就這樣,從明末開始,與來自西方的《西國記法》、《性學粗述》、《靈言蠡勺》僅僅三本心理學書籍產生“最初的碰撞”,一直髮展到今天我們已經有多達十四個心理學研究方向,包括:動物心理、發展心理、工程心理、社會心理……等等。心理學這個學科目前在中國的發展可以用一句歌詞形容:“海草!海草!浪花裡舞蹈!”,在先天不足和後天打壓(戰爭及特殊歷史時期)的影響下,仍然頑強、倔強、蓬勃的生長著!

Q:《詭異心理學》是姚堯創作的第四本心理學書籍,你希望這些心理學知識對讀者的工作和生活有哪些幫助?

A:最近看到一句廣告語叫“大餅卷萬物”,我想說的是,心理學才是“卷萬物”!

小到平時的待人處事、生活瑣碎,大到人生的關鍵抉擇,無一不是受到心理學的支配和影響。礙於書的篇幅有限,能力也有限,沒有辦法徹底為大家詮釋心理學這個玄妙的世界。

但我希望,我的這本書,以及書內呈現的關鍵的心理學知識點,可以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管中窺豹的作用。讓大家瞭解工作和生活中一些不解的地方,原來背後是以這樣一個心理學機理去運作的。能夠看透自己、看透身邊人,在充滿“心機”的江湖社會中,如魚得水、遊刃有餘得自在生活。

当心理学作家遇见推理小说

Q:讀者除了關注心理學這們學科外,也會對從事這門學科裡的人感興趣。在您看來是什麼樣的人更適合從事於這個行業?

A:讀書的時候,我們同學(心理學專業)之間經常會私底下討論一個問題:什麼樣的人會選擇學心理學?得出的一致結論:精神病才會學心理學!因為有先天優勢。當時這只是一種自嘲和調侃。沒想到的是,在臨近畢業之際,真的有同學跳出來亮出“臥底”身份——心理疾病患者。我印象深的是有一個同學患有嚴重的強迫症,整個三年學業,他是靠藥物維持下來的。真的很了不起。因為直面自己內心的痛苦絕非易事!

所以這裡問我什麼樣的人更適合從事這個行業?要我說那就是:勇敢的人,對生命有極大熱情的人,或者那些自己曾深陷心靈沼澤卻又不屈服命運的人。

Q:不同的時代背景下的讀者,對心裡學知識的需求是不一樣的,你認為當下社會青年人讀心理學的訴求是什麼?

A:當下社會發展節奏迅猛,這是有目共睹的。在這種大背景條件下,人們因為生活節奏過快,勢必會產生一定的心理不適,大體可歸結為兩點:恐慌和“喪”。所以,我認為當下社會的青年人讀心理學主要的訴求有兩點:緩解焦慮和解決自己的“喪”。這裡,我想著重說一下後者。

我們都知道有體力一說,幹活需要體力,運動也需要體力。但很少有人意識到另外一個關鍵的能量——心力!而“喪”就是心力不足的表現。

一個人如果心力不足,小到深陷“拖延症”的怪圈,大到生無可戀、行屍走肉。就像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裡的情形。大概是覺得人生無望,也沒有什麼能夠通過奮鬥獲取的,於是就乾脆不再奮鬥,變成精神上的犬儒。對待困難,力不從心,乾脆想“放棄治療”。當下社會青年讀心理學的訴求,很大一部分程度上,還是不甘心如此“慢性死亡”,想提升自己的心力——才能在知道生活的真相後,仍然熱愛生活。

当心理学作家遇见推理小说
当心理学作家遇见推理小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