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吃了2190个苹果的孩子天台控诉妈妈:爱并不是病态的控制

父母对子女之爱,可与日月争辉,与山海持平。

上刀山,下油锅,为了孩子,父母都会义无反顾,然而生活并没有风起云涌,更多的是平平淡淡的生活,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作为家长会:

目不转睛随时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迫不及待介入孩子的一切行为,

孩子倒水,怕孩子被烫;

孩子背书包,怕孩子肩膀痛;

孩子交朋友,怕遇到坏人;

在家长360°全方位的呵护中,孩子的好奇心、自信感,独立能力正在被扼杀中。

满心疲惫的家长,与失去自理能力的孩子,终将在以后的岁月中体会到命运的馈赠。

1

前几天,北京电视台播报了这样一则新闻,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议。

今年48岁的大卫,上海本地人,从小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一直以来都是学霸的成长模式,大学读的是国内top10名校的同济大学,硕士毕业于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

而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海归人才,于6年前归国后,却始终不肯工作,白天睡觉,晚上通宵玩游戏,靠着老母亲给的一点生活费勉强维生。

他的母亲丁阿婆高龄82岁,患有有尿毒症,需要靠透析来维持生命,每周丁阿婆都需要转上三趟公交才能抵达透析的医院。

丁阿婆一个月退休金3500块,光是医疗费要花2000多,剩下的钱要维持二人的生存,实属艰难。

她苦苦劝儿子出去工作,儿子死活不肯。

被迫吃了2190个苹果的孩子天台控诉妈妈:爱并不是病态的控制

身心俱疲之下,丁阿婆准备去法院告儿子,让他出赡养费,以此逼迫他工作。

在咨询过律师以后,才得知,即使丁婆胜诉,儿子不去工作,她也没有任何办法,无奈之下,只得撤诉。

对于今天的局面,她懊悔不已:“我教育不对,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

而儿子也把自己的种种不顺归咎在老妈身上,说是老妈的溺爱毁了他前途。

丁阿婆抹着眼泪说:“我毁了你前途,我有罪……”

因为疼爱孩子,所以一切都包办,结果把孩子养成了一个巨婴,等到自己养不动的时候,才发现孩子早已经变成寄生虫。

爱孩子的形式不是将他养废,而是让他有独立面对生活的勇气,没有原则的包办式的爱,最终只会是祸害。

2

最近芒果台的一档教育类综艺《少年说》强势霸屏了各大平台,朋友圈, 微博,网站身影无处不在。

这档节目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在校园的天台上,一个个鼓足勇气的学生站在高处,向楼下的师生和家人喊出心里的故事。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来自1608班的学生~罗俊杰了,节目中,他站在高处向楼下的母亲大声高喊:“妈,这辈子再也不想吃评苹果和鸡蛋了!”。

他在台上声嘶力竭喊出了这句话,引发了同学们的阵阵笑声,似乎在疑惑为什么会是一个听起来令人有些费解的话题。接下来的一段话终于让人了解了这个男孩与鸡蛋苹果的“孽缘”

“这辈子不想吃苹果和鸡蛋”

啊啊啊

吃了六年,一共吃了2190个苹果

小学毕业后,松了口气

不用再吃苹果了

可是,妈妈要求他吃鸡蛋

又吃了一年半

总共547.5个鸡蛋

被迫吃了2190个苹果的孩子天台控诉妈妈:爱并不是病态的控制

鸡蛋个数精确到半个,足可见阴影之深。

而台下的妈妈一脸尴尬的对孩子说“你看你长的这么帅,就是妈妈让你吃苹果和鸡蛋吃出来的!”固执的剥夺了孩子的自由,还一脸骄傲的妈妈的形象跃然纸上。

有些家长总觉得自己全心全意的为孩子付出,一切都是为孩子好,却得不到孩子的感激与理解。忽略孩子心理,自以为是

包办式家长就像一个遥控器,操纵者孩子的头脑,思想,行动,每当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就会被当做机器故障,被修理。久而久之,孩子成了一台完美听从指控的机器。

然而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丧失了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孩子就是复制品,赝品虽好,始终缺乏个性,终将泯然众人矣。

3

龙应台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她的教育观一向为人称颂。

而在此之前,她也曾是个控制欲强的包办式妈妈。

一次,龙应台带家人去游玩。她想去上厕所,起身时,习惯性地问安德烈:你要不要去?

安德烈很不耐烦:妈,我要不要上厕所,自己不知道吗?

回来之后,安德烈很正式地告诉妈妈:我已经21岁了,可你还是把我当成一个孩子。你是给了我足够的自由,但同时,你觉得那是你的施舍,而没有意识到,那是我天生的权利。

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被迫吃了2190个苹果的孩子天台控诉妈妈:爱并不是病态的控制

儿子一番话,让龙应台很震惊,也是因此,她开始正视到孩子已经足够成熟,不需要母亲继续保驾护航。

从此,她将他视为一个真真正正的大人。作为一个睿智的母亲得体的退出了孩子的生活,母子关系也变得更和谐。

放手对于父母而言很难,恐惧,担忧,无处安放的焦虑,但对于孩子而言,是意味着更广阔的天地,更自由的呼吸,更有生机的未来。

4

父母与子女之间,保持界限感,才是和谐亲子关系的秘诀。

或许孩子的思想不够成熟,或许在你眼中有些并不明智,但那是成长必经的过程,每一次的经历都在让孩子成长,变得成熟,变得睿智,越来越有担当。

真正睿智的父母是这样的,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他们懂得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

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不仅仅是做父母,人生的许多时刻都应该懂得进退。

放下包办式的心态,才能让孩子在人生的旅途上走的从容笃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