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瘦马”的由来

“江南瘦马”的由来

“瘦马”一词最早或许出自白居易《有感》:“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后事在目前,不信君看取。马肥怕行走,妓长能歌舞。三年五岁问,已闻换一主。借问新旧主,谁乐谁辛苦。请君大带上,把笔书此语。”

民间常以“马”来比喻或比较女性。唐代敦煌写本《韩朋赋》:“一马不被二鞍,一女不事二夫。”明代叶宪祖《鸾记》第二十二出《廷献》:“槽边牲口枕边妻,昼夜轮流一样骑;若把这妈换那马,怕君暗里折便宜。”……

“瘦马”,并非字面意思上畜牧业而言的瘦弱的马匹,而是明清时期盛行于江南的一种陋俗,其中苏州、南京尤甚,而以扬州为最。

古代贫苦人家没有抚养能力,只得卖女,她们的结局往往是婢女、妓女或戏伶,最好的归宿就是给富户作妾,即“瘦马”。封建社会纳妾买婢是天经地义的事,甚至受到官府保护。

而“养瘦马”被当作一种职业来经营,从事买卖“瘦马”行当的人被称为“瘦马家”,用今天的概念就是合法的人口贩卖中介所。

“瘦马家”挑选美人胚子,收养幼女,教之以琴棋书画、吹弹歌舞,还要兼及算术、账簿、家政、女工……最终培养成色才艺三绝的商品,以卖出一个好价钱。

我们必须看到繁华背后的心酸:被沦为瘦马的女性没有地位可言,将女性当作物品来买卖,变成主人的玩物,本质是对女性的压迫与歧视, 瘦马——女性的血泪史。

“江南瘦马”的由来

引书几种供大家参考:

清代沈清瑞在《瘦马行》诗序中说:“吴下奸媒,收养贫家女,居为奇货,谓之养瘦马。”

清代吴县人石韫玉《瘦马行》:“养马长苦瘦,养女长苦丑。骏马一匹千缗钱,富人金多易婵娟。吴趋女儿岁三五,剪趾修眉态楚楚。千钱放客窥春妍,万钱行酒长筵前。爷娘论财不论耦,嫁作邯郸贾人妇。邯郸贾人厮养材,鸦挟彩凤鸩为媒。吁嗟兔丝心,愿托高树枝。引身附蓬麻,终奚为。”

清代宣鼎《夜雨秋灯录》卷九云:“有贵公子挟重资游姑苏以买妾者,官媒唤来数十人,皆不合意。一老妪随舆而来,曰:“郎君法眼过高,此等人皆不中选,非我姨家瑶仙大姑不能如愿,惜身价过高耳。”公子闻之曰:“如果真正佳人,何妨重价。第恐有名无实耳。汝姑带来一观。”妪笑曰:“我知郎君,只好看瘦马婢耳。清白人家,即穷至不吃饭,何肯将娇女送与人看耶?”……”

清代武进人邵长蘅有《吴趋行·鬻女》:“吴人重生女,不望为门楣。桃花女面,祝女艳容仪。十二弄脂粉,十三调筝丝,十五发披肩,姚冶好娥眉。阿母大欢笑,价值千金为。上客来何方,挥金买吴娃,闻有此好女,登门前致辞。女出跪拜客,媒妪相扶持。拂裙露纤趾,约腕呈冰肌。问女好弦索,整柱弹乌栖。问女好临池,衍波写新词。问女好手谈,对面试围棋。客喜语阿母,千金讵为多。今夕定情夕,跳脱压金钗。合欢红罗帐,四角流苏垂。都梁自有香,兔丝自有枝,今夕就郎宿,明日与母辞。女儿不恋母,阿母亦不啼。蓬去迷故科,雏成各东西。重利轻骨肉,念之令人悲。” 

清代吴炽昌《客窗闲话》卷四“瘦马”条记载:“金陵匪徒,有在四方贩买幼女,选其俊秀者,调理其肌肤,修饰其衣服,延师教之,凡书画琴棋、箫管笛弦之类,无一不能。及瓜,则重价售与宦商富室为妾,或竟入妓院,名之日养瘦马。遇有贫家好女子,则百计诱之。”

清代褚人获《坚瓠续集》卷四“金陵词客”:“金陵一词客,侨遇吴门,家蔷粉头为业,俗名养瘦马。”

清代龚炜《巢林笔谈》卷四:“郡人有收取妇女,涂饰卖人作婢妾者,谓之瘦马家。”

“江南瘦马”的由来

明代王士性《广志绎》卷二有云:“广陵蓄姬妾家,俗称“养瘦马”,多谓取他人子女而鞠育之,然不啻已生也。天下不少美妇人,而必于广陵者,其保姆教训,严闺门,习礼法,上者善琴棋歌咏,最上者书画,次者亦刺绣女工。至于趋侍嫡长,退让侪辈,极其进退浅深,不失常度,不致憨戆起争,费男子心神,故纳侍者类于广陵觅之。”

清孔尚任《桃花扇》:“旧吴宫重开馆娃,新扬州初教瘦马。淮阳鼓昆山弦索,无锡口姑苏娇娃。

清代章大来《后甲集》:“扬州人多买贫家小女子,教以笔扎歌舞,长即卖为人牌妾,多至千金,名曰“瘦马”。”

清代金火良《广陵竹枝词》:“十三学画学围棋,十四弹琴工赋诗。莫管人称养瘦马,只夸家内有娇儿。”

明代王士性《广志绎》卷二云:“广陵蓄姬妾家,俗称“养瘦马”,多谓取他人子女而鞠育之,然不音己生也。天下不少美妇人,而必于广陵者,其保姆教训,严闺门,习礼法,上者善琴棋歌脉,最上者书画,次者亦刺绣女工。至于趋侍嫡长,退让济辈,极其进退浅深,不失常度,不致憨纷起争,费男子心神,故纳侍者类于广陵觅之。”

清代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八有“养瘦马”一则,云:“扬州人养处女卖人作妾,俗谓之养瘦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