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让我们赤裸相见 金融科技时代如何保障个人隐私?

1月3日,支付宝成功“霸占”了很多人的朋友圈,一大波诸如“旺”、“爱”、“温暖”、“潮”、“范”等2018年关键词迅速刷屏,然而,用户在晒账单时默认勾选的协议却没有多少人看到,在被用户曝光引发广泛质疑后,支付宝也很快发声,反思称自己“肯定是错了”,这一不尊重用户知情权的行为“愚蠢至极”。

支付宝让我们赤裸相见 金融科技时代如何保障个人隐私?

隐私问题频发

我们发现,支付宝在道歉的同时,也一直在规避一个问题,就是“隐私安全”。声明中只提到了没有尊重用户的知情权,并且,事后支付宝只是修改了页面,将默认勾选同意的选项取消,已同意授权的,可以在支付宝中找到取消授权的选项。

支付宝让我们赤裸相见 金融科技时代如何保障个人隐私?

此外,支付宝的对手微信近期也陷入“隐私”的争议中,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参加某论坛时感叹道,现在个人信息安全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大家都非常警觉,人全都透明了,没有任何的隐私和信息的安全。商业上的秘密暴露在别人面前,这让他感到非常苦恼。同时,他还感觉“马化腾肯定天天在看我们的微信”。

除此之外,笔者梳理了一下近年来的一些隐私泄露事件:

2016年9月23日,雅虎至少5亿用户账户信息被黑客盗取除了电邮、出生日期等常规信息外,密保问题的答案,乃至一些个人专门开设的、毫无规律可循的二次加密密码也被盗取。

2015年10月,支付宝用户的实名认证信息下多出了5个未知账户,而且用户没收到任何形式的确认或是告知信息,不论是短信、邮件,或者是登陆后的站内信息都没有。

2015年6月,工行快捷支付被曝存在严重漏洞,多位北京地区的工行储户遭遇存款被盗事件,犯罪分子借助非法途径截获短信验证码,轻而易举盗窃存款。

2015年2月,汇丰银行大量秘密银行账户文件被曝光,涉及约3万个账户,这些账户总计持有约1200亿美元资产,堪称史上最大规模银行泄密。

隐私泄露的无奈

事实上,对于这种隐私的问题,作为用户的我们也有很多无奈。当前互联网社会最大的一个“悖论”在于,越是发达便利,越是没有隐私。很简单的一个现象,比如,我们在某电商网站搜了一下洗衣机,接下来的好多天我们在访问一些网站时,全是各种洗衣机的广告推荐;并且,现在不少推销的电话,都是直呼我们姓名,了解我们基本信息后进行所谓的精准推销。

支付宝让我们赤裸相见 金融科技时代如何保障个人隐私?

也许这种事情多了,我们都懒得去追究到底是谁泄露了我们的隐私。遇到这些事情,我们只能提出问题,却不能解决问题,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隐私被各种利用。

而作为飞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在金融科技助推下,大数据与金融行业深度融合,数据资源成为金融科技新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有些企业逐渐发展成具有数据垄断性质的公司,存在数据泄露、疏于管理造成的系统性数据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在缺乏法律规范和监管的情况下,金融科技涉及对个人各种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容易侵犯个人隐私和其他利益。

可以说,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信息和隐私的守卫变得越来越难,边界也变得日益模糊和难以取舍。并且,法律也没有给出明确的规范,我们一边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一边也只能相信这些互联网公司是“道德”的,不会滥用我们的信息,也不会出卖我们的信息。

支付宝让我们赤裸相见 金融科技时代如何保障个人隐私?

笔者认为,面对不断出现的个人信息泄露等现象,要从制度、技术、流程等多方面加以改进,切实维护好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诸如支付宝和微信这些业内巨头,更要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同时,增强公司内部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对“隐私”问题真正有所敬畏。

此外,对于隐私权的界定、隐私权的使用和处置、隐私权的救济方式等内容,还应当制定专门的法律《隐私权保护法》等进行规定。当然,以上这些,用户无法左右,只能期盼金融科技可以变得越来越好,我们也期待,在我们的宽容下,金融科技不再成为骚扰,不再成为隐患,可以真正给我们带来更高水平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