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主动“降杠杆” 你的借呗还能正常使用吗?

近日,有用户表示,蚂蚁借呗部分功能关闭,目前已经无法使用。据了解,这与不久前蚂蚁金服撤回ABS发行计划有关。在去年12月1日,“现金贷”新规颁布后,蚂蚁金服突然撤回价值数十亿美元的ABS产品发行计划,引发了广泛关注。

蚂蚁金服主动“降杠杆” 你的借呗还能正常使用吗?

金融界的“举重冠军”

“发行计划撤回”后不久,蚂蚁金服又于12月18日宣布,为继续支持场景化的消费金融健康发展,即日起将对旗下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两家小贷公司增资82亿元,将其注册资本从现有的38亿元,大幅提升至120亿元。

蚂蚁金服主动“降杠杆” 你的借呗还能正常使用吗?

不过,截止目前,这项增资计划依然出于未完成状态。针对外界的议论,蚂蚁金服回应称:“作为一款消费信贷产品,蚂蚁借呗会基于用户的使用情况和信用行为,对用户的资格和额度进行动态调整。因此,部分用户被清退资格或降低额度;或者有部分用户被准入或提高额度,都是正常的。”

然而,事情的真相却没那么简单,从媒体沸沸扬扬的报道中,蚂蚁借呗部分功能关闭的真正原因逐渐浮出水面,即“借呗”存在高杠杆金融风险。蚂蚁金服旗下的“花呗”、“借呗”增资前注册资金仅为38亿,按照相关规定可以放大2.3倍做87.4亿元的业务,但是一些数据显示,蚂蚁金服的放贷规模达到了惊人的3000亿,远远高出了相关规定的上限。

从更高的视角来看,此次ABS杠杆调整,连动的是整个行业,起源于去年央行12月8日印发《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国内发行小微贷款支持的ABS的公司不止蚂蚁金服一家,为什么这次出事的偏偏是它?有媒体将之解释为“木秀于林”,不过更恰当的比喻,应该是“树高招风”吧。

昨日可忆 未来可期

回顾2017年, ABS发展迅速,很多小额贷款企业都热衷于将消费贷款打包成证券,再在新兴的ABS市场上出售给机构投资者来筹集资金。百度、阿里、京东都有发行小微贷款支持的ABS,不过,相形之下阿里的ABS业务规模最大,从相关数据来看,到目前为止,蚂蚁金服存量ABS余额已超过2500亿元。有专家认为,阿里在消费金融ABS领域一骑绝尘,得益于电商业务对相关业务领域合作,为业务的顺利运行提供了保障。

蚂蚁金服主动“降杠杆” 你的借呗还能正常使用吗?

除了电商业务的助力,蚂蚁金服ABS的壮大与行业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从历史上看,ABS从井喷时期发生在2014年下半年。在此之前,ABS发行实行的是审批制,2013年的市场规模仅在200亿左右。而在2014年,证监会将ABS发行从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后,ABS市场迎来了三年的高速增长阶段。不过,介于前段时间,现金贷和消费贷风险问题引发的监管关注,消费金融ABS也遭到了强监管,去杠杆、防风险仍是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核心要求

央行在去年12月8日印发的《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对消费金融ABS的杠杆率做出了相关规定,再加上这次蚂蚁金服出现的变故,让消费贷款在2018年的发展趋势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有观点认为,我国目前正处于消费升级时期,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而消费金融ABS迅速崛起,可以为相关从业机构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消费金融ABS不仅有“昨天可忆”,在2018年依然“未来可期”。

蚂蚁金服主动“降杠杆” 你的借呗还能正常使用吗?

不过,“未来可期”是一回事,监管的加强也是必然,目前涉足ABS的公司大都是小贷公司,蚂蚁金服是2018年第一家撤回的ABS产品发行计划的公司,但不会最后一家。此外,无论现金贷还是消费金融ABS,从长远来看,强监管对行业并不是坏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