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寧縣強化貧困村黨建領航脫貧攻堅

會寧縣緊扣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以提升基層組織力為抓手,以加強貧困村黨組織建設為重點,緊盯重點任務,著眼薄弱環節,突出解決問題,全面提升貧困村黨組織引領脫貧攻堅能力。

一、建強基層組織。把建強貧困村黨組織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點,抓班子、帶隊伍、夯基礎,推動貧困村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結合村“兩委”換屆選舉,真正把有能力、有想法、願意為村民服務的鄉土人才和大學生選拔進貧困村“兩委”班子。目前,全縣128個貧困村黨組織書記中致富帶頭人佔50%以上。按照“抓兩頭帶中間”的思路,在貧困村打造基層黨建示範點13個,整頓提升軟弱渙散貧困村黨組織24個。建立“基層黨建責任清單”“三抓一規範”“農村黨建精準考核細則”等制度,推動貧困村黨組織建設規範化、標準化。聚焦脫貧攻堅,引導農村黨員能人創辦種植、養殖、營銷、農產品加工等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實現“能人辦協會、協會育人才、人才興產業、產業促發展”的良性格局。全縣農村黨員能人創辦、領辦產業合作社456家,帶動農戶5600多戶。加大貧困村活動場所建設力度,新建、改擴建活動場所89個。完善經費保障定期增長機制,大幅度提高村辦公經費和村、組幹部報酬待遇。2018年村級辦公經費和村、組幹部報酬分別增加到4.5萬元、2.4萬元、0.72萬元。

二、培育富民產業。

把“黨建引領奔小康,產業覆蓋是保障”作為脫貧攻堅的基礎,科學規劃、加大投入、強化措施,全力提升產業覆蓋率。綜合考慮貧困村地理、交通、氣候等因素,因地制宜,因俗制宜,制定下發《2017-2020年全縣培育富民產業加快脫貧攻堅實施方案》,全力實施“21211”農業農村產業突破行動,將肉牛、肉羊、蔬菜和蘋果等8個產業精準規劃到鄉鎮、村,提高規劃科學化水平。對養殖基礎母牛5頭以上、基礎母羊20只以上,種植蘋果、核桃、高原夏菜、小雜糧和中藥材5畝以上,種植瓜類10畝以上、塑料大棚2座以上、日光溫室1座以上的,每戶每年補助2500元,連續補助4年,為穩定脫貧持續增收奠定堅實基礎。縣上成立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四大家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的富民產業培育工作領導小組,明確鄉鎮黨委和各相關部門的具體責任,同時將產業覆蓋工作納入脫貧攻堅考核內容,對工作落實好的鄉鎮和部門給予表彰獎勵,對落實不力的進行通報,並限期整改落實,全面提升貧困村產業覆蓋率。

三、發展集體經濟。以農村“三變”改革為統攬,以黨群創業互助會為抓手,通過互助資金、資源開發、農村電商等11種模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採取縣上統籌5萬元,鎮村自籌5萬元的思路,縣上統籌1500餘萬元、鄉村自籌1400餘萬元,建立黨群創業互助基金,成立黨群創業互助會,全縣284個村黨群創業互助基金均達到10萬元以上。制定《會寧縣村級黨群創業互助基金使用辦法(試行)》,採取“支部主導型、黨員互動型、企業帶動型、紅色股份型、拓展合作型”5種模式,將黨群創業互助基金投入到當地產業鏈相對完備、收益較好的專業合作社或龍頭企業,每年按照不低於8%的比列保底分紅,全縣黨群創業互助基金每年最低收益240餘萬元。按照“支部+企業+農戶”、“支部+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建立黨群創業基地284個。以“三變”+蘋果、“三變”+高原夏菜、“三變”+牡丹產業等多種發展模式,積極培育G247線支柱產業帶,努力探索貧困地區發展集體經濟,推行“三變”改革的特色創新之路。(會寧縣委組織部 何曉峰 劉芳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