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病,你治的起吗?


穷病,你治的起吗?


文丨子木

幕前,数百人默声啜泣。

这一幕如果回忆,或许只能在很多年前的「泰坦尼克号」首映场里面找到。但不同的是,那次的触动是爱情和灾难,而这次在「我不是药神」里,却是贫穷与灾难

贫穷这个词,经历过的人都知道它的厉害,那便是一不小心花几代人心血奋斗的战场。

当荧幕里,老大妈含着泪颤抖着抓住警察的手说:“谁家能不遇上个病人,你就能保证你这一辈子不生病吗?你把他抓走了,我们都得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

穷病,你治的起吗?

眼泪便愈加擒不住,只能和身边早已哭得梨花带雨的200多斤的壮汉老友互抽纸巾。这也是戳中观众最重要的一点。

谁都可能遇到病魔,而是否能承受住精神肉体的折磨或者贫穷带来的绝望,是每个人都要去思考的问题。

但是一部电影真正的艺术造就绝非是感性的情绪,而是背后藏得那份理性的思考。这也是本文的主题,就是张长林那句。

穷病,你治的起吗?

“这世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1

「穷病」是什么?

如果你说是山沟子里世代以放羊为生的羊倌贫穷,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羊,女人,儿子。娶媳妇儿,生小孩,然后教小孩儿继续放羊,代代轮回。

因为这是由于资源匮乏环境下的无奈选择。

而我今天要说的是绝大多数人身上都带有的穷病,这个和物质没有任何关系,它叫做「认知贫困」。

在「我不是药神」的主角原型陆勇接受采访时,他讲到过一个故事。

陆勇有两部手机,每天都会收到将近十位病友托他买药的请求。

这些人从网上找到了他的联系方式,说自己不懂汇款、不懂英文,网上写的流程也太复杂了。

陆勇颇有些怒其不争:

“这些患者实际上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因为你这个病是长期服用的,你绝对不能依赖人家,你买个手机都要花半天的时间看看它是不是好的,对你人生非常重要的事情,你怎么能够随便看了十分钟以后,马上就说我搞不懂什么东西?”

「看了几分钟后,马上就说搞不懂,然后去求别人搞」,这就是认知贫困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叫做严重依赖他人,并活在他人的世界中。


2

活在别人的世界

活在他人的世界中,会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无论物质多寡,都注定是一座挣脱不开的牢笼。

这让我想到了小王的经历。

小王是子木一位很年轻的粉丝,在两年前曾咨询过我关于在杭州买房的事情,结果两年后的前几天又在问我是否能买长沙,让我很诧异。

小王家住北方十八线小县城,家里父母均为初中教师。小王学习一向很好,大学考试考到了长沙大学。毕业以后自己去了杭州工作,工作能力突出,还有大学里比翼双飞的对象。

但是当孩子在外闯荡的时候,父母开始焦虑了。因为在三四线城市,所有人都说国企好,公务员好,有编制有铁饭碗,私企是什么东西?

当小王与他父母争论说,为什么淘宝是私企?为什么微信是私企?为什么滴滴是私企?成功的人士大部分都是私企出来的时,父母对他说了一句话。

赚多赚少没关系,铁饭碗才是最稳定的!而且儿子就应该留在身边,万一有什么病乱,也有个人照应。

于是小王父母为了让儿子回来工作,日夜千方百计催促,最后竟然以病相逼,甚至把病历寄到了小王的公司。

最后本来马上要晋升的小王迫于压力,离了职。大学交的女朋友因为不能和他回北方,哭着和他分了手。

就这样,一个人踉踉跄跄的回来了。听父母去参加公务员考试,去参加铁路考试,去参加医院后勤考试。凡是能参加考试的都参加了。

在三四线,这些所谓的铁饭碗的考试竞争是异常激烈的,小王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和当地的考生硬挺着拼了两年。

没考上。

自己的职业在当地也没有好的去处,他只能再次选择回到杭州。

然而等他再一次选择踏上杭州的土地上时已经被高房价拦在了门外,大学的恋人已是他人之妻。于是他只能折到长沙,投奔大学同学,重新开始另一段人生旅途。

那么如果当初家里给予支持,在房价大涨之前的杭州众人凑凑买套房,加上工作的晋升,现在就是另一翻光景。

他最后跟我说了一句话:

到头来还是因为穷,是真穷。

穷到大家都活在同一个认知圈子里,设定了同样的成功标准。如果出现异类,大家就会用嬉笑讽谈群而攻之,「认知贫困」像沼泽一样把每个人困住动弹不得。


3

严重依赖他人

当穷人认识到财富放在银行是一种贬值行为时,都敢于把钱掏出来学着别人投资。不得不说,这就是一次认知的提升。

但纵使认知提升了,又有什么用?穷病还是控制着穷人,让99%的穷人沦为了韭菜。

前几天,号称比特币首富的李笑来被曝内部语音泄漏。

李笑来被业界誉为「比特币之神」,万人敬仰。但是李笑来却在语音中说。

穷病,你治的起吗?

玩比特币的都是韭菜,他们就杵在那里等着你去割。你不割自然有其他人割,你割地慢还不行,比你快的选手还骂你傻X!

我知道这是有违道德的,但这就是现实,在商言商,人们既想要追求财富,又总是依赖“神的预测”,有人愿意被宰,能怎么办?

语音一泄漏,韭菜圈沸腾了。

原来我们把你奉如神灵,你不但不庇佑我们,还把我们当韭菜来割?天理难容!

那么比特币是什么?区块链是什么?空气币又是什么?炒币的又几个能真正参透其中的「奥义」?

即使是有「神仙」给韭菜们讲课,会告诉你这东西是革命的新生物,很暴利,分分钟几十万进账,但唯独没告诉你,何时你会踩在雷区,成为接最后一棒的韭菜。

炒币的本质就是互联网式传销。

所以连这些概念都没弄懂,就敢把半辈子积累下来的财富全放进去炒币,心心念以此逆袭完成阶层的跨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由此还能想到前段时间,区块链峰会上耀武扬威的大妈,戴着五彩斑斓的丝巾跑进世界区块链大会现场摆着熟悉的旅游拍照手势时,不禁感慨中国韭菜的储备量。

穷病,你治的起吗?

所以我一直在对所有人说,有大妈的市场千万别碰,因为她们是

埋藏在浅表的富矿,也是末日狂欢的前兆。


4

迷信一夜暴富

既然炒币这个玩意太深奥,涉及到什么区块链技术什么的搞不懂,那我们就投理财吧,这个简单。

然而理财又是安全的吗?

最近杭州理财P2P暴雷了。仅在7月6日和7号两天,杭州出事的P2P涉及累计交易规模就达到了500亿之巨,金融市场一片哀嚎,100万用户几近血本无归。

理财暴雷已经是常有的事情了。因为大家都迷恋一个理财认知共性,就是「低风险,高收益」。

那么「低风险,高收益」存在吗?

还记得16年的时候去杭州开会。

那个时候杭州流行各种线下理财,利息动辄给到十几个点二十几个点,很多人把在银行到期的理财,取出去购买线下理财,后来跑路潮来临,无数人一辈子的本钱都被卷走了。

我当时给一个朋友算过一笔账,按15个点的年化收益来算,还要给投资顾问2到3个点的提成,再加上门店以及豪华写字楼的租金,再加上项目运营成本,这笔钱放出去起码要年化30个点才能赚钱,还要考虑到坏账风险,所以起码放出去年化要35到40个点。

在当今中国,房地产都没这么暴利,哪个行业的盈利能借的起这个钱,恐怕只有贩毒了。

而且盈利能力高、借的起这个钱的企业(例如垄断企业),银行都是跪着求他们贷款的,他们没有理由拿散户的钱;所以向散户“贷款”的企业,都是已经从正规渠道拿不到钱,等着散户续命的垃圾企业了,甚至企业本身存不存在都说不好。

这个朋友听完我一通分析之后,笑了笑,说,你以为我不懂吗?我知道他们的套路,就是击鼓传花,后面的人给前面的人买单,所以我只要做到第一批买,然后到期取出换另一个新开的理财公司就好了。

我笑了笑,说祝你好运发财。

他后来栽在了一家开业3天就跑路的公司身上。

我想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很多人都在神话投资理财,动辄就赚了多少多少,但风险和收益从来都是对等的。

总有一些韭菜有错觉以为自己是投资者,但这个市场只有最早期的那波人赚到了一点点钱,而且就连他们当初也是误打误撞的,他们的经历没有可复制性。

谈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就很气愤了,大家炒币也不是,做理财也不是,钱也不让存银行,子木老师是又要忽悠我们买房吗?

如果你这样想,那想必还是处于「认知贫困」中,这个叫做情绪主导决策。


5

情绪主导决策

感性是一个动物的本能属性,人也不例外,人们太容易被情绪调动,比如看到一篇合乎心意的文章,就会习惯性地产生认同感和共鸣感,并在激动之余顺手做了分享。

例如这次在看完「我不是药神」后,很多人对警察和药品制药方都是恨之入骨,凭什么警察一定要抓药贩子不保护穷人?凭什么制药方一定要把药价定价那么高?

穷病,你治的起吗?

我们在情绪感染下变得爱打抱不平,变得言词厉色。但平复心情后,是否会想清楚。

「纵使万难,法不可破」,警察是不得已站在法制一方。

而制药方是站在市场一方,企业几十年的研发时间,数亿的研发资金,是必须要在10年的专利保护期内回本盈利的。

如果没有利润,谁还去研发这种救命的药?如果被盗制造成企业亏损,哪家企业还会有继续研发的动力?

一方是人命关天的情,一方是不可违背的理。

情和理这东西,自古也说不出个谁对谁错。但是如果你能保持中立的心态,不被情绪感染,既能为病人打抱不平,又能理解法理和市场运作规律的事实,那么你就是逃脱了「认知贫困」的智者。

穷病,你治的起吗?

被情绪绑架,被贪婪绑架,依赖别人且活在别人的世界中,都是穷病的根源。

或许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或许只能用罗曼·罗兰的一句话去做解释。

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还要好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