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公開課」第129期董沫:從加密貨幣經濟學角度論幣長期價值

經濟機制的設計需要非常“具體”和“嚴格”,甚至多數時候所謂的經濟機制就是寫代碼。

7月24日22:00,受火星財經創始學習群第19任輪值群主 QuarkChain Fouding Partner & CMO向亞貞、輪值副群主 Kevin Hsu BlockVC創始人徐英凱的邀請,Celer Network創始人董沫做客「火星財經創始學習群」,做了主題為“加密貨幣經濟學”的分享。

「火星公開課」第129期董沫:從加密貨幣經濟學角度論幣長期價值

嘉賓介紹:

UIUC 計算機系博士,主攻分佈式系統,網絡和博弈論,圈內人稱老董,區塊鏈的早期佈道者,開發者和投資人,他開發的網絡安全軟件已被部署在多家世界五十強企業當中。他的公眾號“老董區塊鏈乾貨鋪”(現Celer Network 技術社區)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傳播區塊鏈的技術知識,已為社區培養了 400 名合格的區塊鏈開發者。

以下為分享原文:

董沫:大家好,我是Celer Network的創始人董沫,之前群裡已經介紹過我我就不多廢話了。這裡先簡單介紹一下Celer Network,因為等下會用來做一個小例子。

Celer Network以建立鏈下操作系統為長期願景,從區塊鏈鏈下擴容為切入點,以分層架構建立了一套鏈下擴容體系,提出了廣義狀態通道和側鏈靈活結合的cChannel,在不犧牲信任與安全保障的情況下不僅加速簡單支付,同時也支持智能合約和各類複雜應用的加速擴容。

Celer團隊同時提出了第一個最優化的鏈下支付和狀態路由算法cRoute,一個簡單易用的應用開發框架,第一個鏈下智能合約虛擬機橋接架構和用戶移動端接口cOS作為區塊鏈應用的新入口。Celer Network擁有極強的普適性,可以廣泛兼容主流智能合約區塊鏈。目前已經在多條區塊鏈上實現cChannel廣義狀態通道。Celer Network已有多家公鏈合作伙伴以及已經有活躍用戶的區塊鏈應用合作伙伴,將在近期發佈cOS mobile用戶測試版本。Celer Network應用場景廣泛,可以使用在絕大多數區塊鏈應用場景使用。

Celer Network團隊都畢業自世界名校,也都有多年美國IT巨頭或熱門創業公司相關分佈式系統和計算機安全和網絡安全方面工作經驗。

在技術創新的同時,Celer Network獨家首創了第一個基於博弈論和拍賣理論的鏈下擴容加密貨幣經濟學和代幣模型,通過流動性拍賣,流動性鎖定證明,狀態守衛網絡這三個互相聯繫的經濟學機制設計,利用CELR代幣為紐帶,系統和完整地提供瞭解決了鏈下擴容系統中流動性短缺和狀態安全性的關鍵問題。

中文演示視頻鏈接:https://v.qq.com/x/page/y0715d0rt9o.html

中文社區翻譯白皮書:https://www.celer.network/doc/Whitepaper_CN_Community.pdf

英文博客地址:https://medium.com/@CelerNetwork

今天我們就聊聊加密貨幣經濟學,我會講的寬泛一點,做一個基本的概述,不完整的地方大家輕拍,學姐之前說的很好,加密貨幣經濟學的大部分內容其實就是:你的幣有啥用以及怎麼用。

「火星公開課」第129期董沫:從加密貨幣經濟學角度論幣長期價值

從和幾個朋友最近的交流來看,經過去年的大牛,到今年的中熊,區塊鏈投資機構越來越冷靜的去用長期價值投資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也越來越多的去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個代幣本身的錨定基礎價值可不可能隨著整個網絡效應的提升而不斷提升。

我今天講一些具體的東西,也講一些從具體的東西總結出來的方法論。我們先說說區塊鏈經濟學的“基本原則”。區塊鏈經濟學的基本原則是,通過某種經濟激勵或者博弈機制的設計(比如在達到某種條件下分發代幣獎勵,在某種條件下會被懲罰而沒收代幣或者受到其他損失,在某種條件下需要消耗代幣),來實現一個“最終目的”。

「火星公開課」第129期董沫:從加密貨幣經濟學角度論幣長期價值

一個好的區塊鏈經濟學模型應該具有“讓不可能變成可能”或者“成本降低”的特性,就是說通過引入這個幣或者機制,將以前不可能做到的,或者需要特別費勁才能做到的事情,輕鬆容易的搞定了。如果一個幣的機制是“要不要他都行”,或者“很容易就被替代”那麼這個區塊鏈經濟學是不大靠譜的。

我們就用最經典的比特幣先做個例子,來玩兒個填空遊戲。他的“最終目的”是啥呀?簡單的來說就是讓互不信任的個體對一個交易歷史能夠穩定的長期的達成共識。

「火星公開課」第129期董沫:從加密貨幣經濟學角度論幣長期價值

這個最終目的,如果沒有代幣的激勵機制的話,是不可能完成的,大家你一言我一嘴,誰也不尿誰。加入了比特幣以及相應的“機制設計”,也就是Satoshi引入的Proof of Work,區塊獎勵和交易手續費這三個基本的底層公鏈經濟學模型,使得所有的挖礦者能夠有足夠的意願去參與和維護這樣一個恆久的共識。同時通過不斷抬高算力,讓少於51%的攻擊算力的淨收益為負數,來製造了這樣一個“懲罰機制”。如果沒有這樣的機制的話,這樣的憑空創造信任的事情,也就是不可能的。

這個例子可以看到,往往代幣只是區塊鏈經濟學的第一步或者是表象,後面的機制設計才是更重要的內容,甚至脫離幣本身,區塊鏈經濟學也是有很多有意思的問題去解決的,也可以總結出一些方法論,這個我們等下再展開說。

剛才算是說了一個綜述,我們今天接下來聊幾個主要的主題,主題不多,如果大家有什麼想問的我們再加。

  • 加密貨幣的種類
  • 區塊鏈經濟學模型與區塊鏈效率與安全的密切關係
  • 如何去系統的設計一個好的加密貨幣經濟學?
「火星公開課」第129期董沫:從加密貨幣經濟學角度論幣長期價值

加密貨幣的種類

我們現在講講第一個主題,從加密貨幣的分類做切入來聊聊。大概的來講,我認為加密貨幣可以被分為四個大的類別:1. 股權代幣;2. 價值存儲(交換媒介);3. 平臺貨幣;4. 功能貨幣。當然還有資產代幣化,這個和我們今天的主題無關我就不包括進來了。我們今天只講“同質”貨幣(就是同種類中的一個幣和另外一個幣地位是一樣的貨幣)。

第一種股權代幣不多說了,就是股權的區塊鏈化,平臺賺錢分紅直接分給持幣人。具體的例子大家可以看最近的Bloxroute,但除了潛在流動性效率的提升,其實和傳統股權沒啥差別。而且這種代幣,大家基本都是躲著走的,有很多合規性的問題需要解決,因為畢竟股權都是納入現有的合規框架。

第二類是價值儲存或者說交換媒介。這類基本上就是底層公鏈髮型的代幣的最初目的。最簡單的比如Bitcoin,Zcash,Monero這類純純的“貨幣”公鏈,上來就是照著貨幣的方向去的。然後還有一波是類似ETH,EOS,ADA,QKC等等之類的智能合約平臺。有的人說這兩種代幣不屬於同一種東西,一個是“真”貨幣,另外一個只是智能合約執行的“租金”或者“燃料”。

「火星公開課」第129期董沫:從加密貨幣經濟學角度論幣長期價值

但其實這是老一輩貨幣金融理論的觀點,比較新潮的觀點是所謂的“貨幣商品化”理論。就是不要給貨幣那麼嚴苛的定義,而是把貨幣看作一種具有屬性的“商品”,恰好這個商品大家都信可以作為暫時的價值儲存和價值交換的媒介。就像貨比三家,不同的貨幣之前可以自由競爭,誰能幹的事兒多,信的人多,用的人也多,誰最後就是“真”貨幣。

更激進的學派認為,國家貨幣雖然具有飛機坦克這個屬性,但是也具有隨便超發這個屬性,比特幣雖然沒有飛機坦克撐腰,但是有可證明的稀缺性。這兩個貨幣比比看,不一定長遠來看哪個更牛逼。

那麼公鏈平臺的代幣,如果功能足夠強大,打個比方說,如果以太坊上面能夠承載人類所有的合約經濟活動,那麼ETH能幹的事兒就超級多,也就自然的具有了價值交換媒介的屬性。作為這樣價值存儲屬性的貨幣,估值模型基本上可以用一個貨幣金融理論裡面的“價值交換公式”來建模。

「火星公開課」第129期董沫:從加密貨幣經濟學角度論幣長期價值

MV=PQ,大家一看臥槽公式來了,可以下線了。經濟學裡面的公式,很多是拍腦袋拍出來的,這個就是個拍腦袋的典型。M是總的貨幣總量,V是貨幣換手的速度(可以是與別的貨幣進行交易,互相轉賬,儲蓄,放貸都算上)。P是價格指數,P越低,說明這個幣的單位購買力越牛逼(你的幣值錢),Q是用於衡量“真實經濟活動頻率”的,用來買新東西的交易次數啥的。每一個量基本都是拍腦袋拍出來的,是一個大概的理論。

我們用ETH舉例子,假設ETH能幹的事兒越來越多,Q不斷增加,M不變,V隨著投機投資需要的減弱,增加的速度比不上Q增加的速度,那麼P是不是必然要下降?買同樣的東西,用的ETH少了,ETH就更值錢。大概就是這麼一個意思。

「火星公開課」第129期董沫:從加密貨幣經濟學角度論幣長期價值

當然,我這裡說的是長期來看,現在ETH和各類貨幣,完全不符合這個模型,因為都是投機商品。這裡面還有一個複雜的地方在於貨幣政策和以及MVPQ之間的相關性,今天時間有限我就不展開講了。但大概意思就是這麼回事兒,當然,獲得這樣的地位是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創造很大的共識的,並不是說所有的公鏈貨幣都能成為這樣的一般等價物。如果一個公鏈能做的事情有限,他就會退化為我接下來要講的第三種代幣類型,“平臺貨幣”。

這事兒其實是非常玄幻的,什麼時候就變成了一個普世貨幣,什麼時候就變成了一個平臺貨幣,這之間的界限,完全是無法言喻冥冥之中的守望。我們常說的代幣升值的邏輯憋,是公鏈平臺或者是貨幣平臺的升值邏輯,建立在大家能夠用它幹很多事兒,從而有能力去做成為一個價值存儲的媒介。

「火星公開課」第129期董沫:從加密貨幣經濟學角度論幣長期價值

第三類和第四類往往被籠統的成為“UtilityToken”(功能貨幣)。我覺得這樣的提法是不太正確的,就算要合併,也是應該第三類和第二類合併起來。

我們接著說第三類,平臺貨幣。第三類包括剛才說的沒有進入大規模應用的公鏈(尤其是單純的貨幣公鏈),還有就是一些區塊鏈應用或者基礎架構平臺上面的“指定貨幣”。區塊鏈服務平臺的制定貨幣有些啥呢?比如Golem,0x,Raiden,Civic,IPFS等等。

「火星公開課」第129期董沫:從加密貨幣經濟學角度論幣長期價值

指定貨幣,對這類代幣,大家往往是持有很大異議和批評的。這類代幣的功能是用於購買這個區塊鏈服務平臺上某種服務來用的,類似於禮品卡或者加油卡。功能相對來說非常有限。當然如果要噴的話,我們也要講道理。大家噴的理由基本上都是:“為什麼要用你來做支付,完全可以用ETH/BTC來做支付!”

雖然我認為這是一個有效的理由,不過反方一般會說:“老闆網絡效應瞭解一下?不瞭解網絡效應不要亂說撒!貨幣總量一定,用的人越多價值越高啊老闆!”。

「火星公開課」第129期董沫:從加密貨幣經濟學角度論幣長期價值

向亞貞:今天有個項目給我講完,就這樣問了一下,為啥你要發幣,用ETH、BTC不行麼?

董沫:對,但是一般的回答,都是可以創造網絡效應和社區共識,短期內當然是靠譜的,我們今天主要關注長期價值。但即使考慮了網絡效應,這樣的代幣模型仍然是在長期有很大的問題的,回到我們剛剛看的那個拍腦袋公式:MV=PQ。回顧一下,M是總的貨幣總量,V是貨幣換手的速度(可以是與別的貨幣進行交易,互相轉賬,儲蓄,放貸都算上)。問題就出在這個V上面。剛才第二種情況為啥P降低(幣價值增高)?是因為Q比V漲得快。

杜挺:這個換手速度和交易所的換手速度應該存在本質的不同吧?雖然可能是線性關係。

董沫:交易所的換手速度是包括在V裡面的,當然V本身就是一個跳大神的概念。但是呢,在這種平臺貨幣的模型下,最大的可能潛在的問題在於,大家沒有長期持有這個貨幣的意願,因為這個平臺貨幣只能幹很有限的事兒。

為了防止大家不知道剛才說的那幾個平臺是幹啥的,我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有個老董搞了一個區塊鏈發電影票的服務,影院的電影票都是發在區塊鏈上,杜絕假票,大大的好。黃牛假票販子無處生存。

老董針對這個服務發了一個“老司機幣”,購買電影票需要“老司機幣”,那麼“老司機幣”就是一個平臺貨幣,符號LSJ。想想如果你要買電影票會怎麼辦?是不是先去用ETH買足夠的LSJ,買了電影票,交LSJ給電影院。然後影院呢,也不想長期持有LSJ,怕波動風險啊,也會立刻把LSJ換成更穩定的ETH/BTC/Dai。

「火星公開課」第129期董沫:從加密貨幣經濟學角度論幣長期價值

但在這個事兒裡面,Q=1(買了一次票,真的經濟活動只有那麼一下),但是V=3(你從交易所買了LSJ,你給了票錢,影院在交易所賣了LSJ)。再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拋壓大啊兄弟們,因為功能太有限,長期hold這個幣意義不大,所以大家按照理性的做法,都是買來用一下拋出去這樣的流程。

隨著平臺的不斷壯大,使用頻率的不斷提高,誰的收益最大呢?二級市場做市商。從目前我的粗淺的理解來看,對於區塊鏈價值投資,這類純純的平臺貨幣,應該多做一些思考,多一些慎重,因為長期價值往往是無法和產品與網絡的使用所正相關的。對於公鏈項目,也可以進行持續的判斷和思考,如果長期來看,公鏈代幣項目滑向了第三類代幣模型,可以考慮重新平衡portfolio。我們現在終於說到了激動人心的第四類加密貨幣:功能貨幣。

「火星公開課」第129期董沫:從加密貨幣經濟學角度論幣長期價值

杜挺:LSJ幣就是平臺幣,上映的電影就是各個項目,電影剛上映的時候挺熱鬧,但是就是2個小時,觀眾看完就走,熱度不在,但是LSJ幣們發明了一個模式就是可以看各個電影,只要你願意看電影,可以7*24小時泡在裡面,不過這個是不可能的,可以這麼理解嗎?

董沫:阿沒有,LSJ幣是老司機鏈的平臺貨幣,老司機鏈用區塊鏈的方法保證了電影票或者演唱會門票無法作假,然後在這個平臺上的電影票,演唱會門票,都要用LSJ幣來購買。但是由於LSJ能幹的事兒太有限了,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基本大家使用LSJ的方式都是賣了LSJ,買票,然後影院也會賣掉LSJ。即使真的經濟活動數量增加了,但是幣的“無用流動性”也大大增加了,所以沒有辦法去積累價值。

我們說回到第四類貨幣功能貨幣。ETH等智能合約平臺代幣,如果進入權益證明階段(PoS),也屬於這個類型。而且往往這類代幣,如果不斷髮展,是可以成長為具有價值儲存的能力的一般性加密貨幣的,因為其具有一個非常強的基準錨定價值。

「火星公開課」第129期董沫:從加密貨幣經濟學角度論幣長期價值

區塊鏈經濟學模型與區塊鏈效率與安全的密切關係

功能代幣最核心的要點就是,他的引入能夠解決這個平臺的一些原來無法解決的問題。功能貨幣有哪些呢?功能貨幣的比較重要的子類是“工權token”,就是說你拿著這個token,是代表你獲得了為這個平臺或者應用提供服務的權利和責任。這樣的服務是這樣的平臺所必須的,通過提供服務,代幣持有者一般會獲得收入,持有的代幣越多,你乾的活兒也就越多,從而收入越多。

「火星公開課」第129期董沫:從加密貨幣經濟學角度論幣長期價值

這樣的代幣價值模型是和整個平臺的使用頻率直接正相關的。平臺被使用的越多,代幣也就越有價值。這樣的工權token比較好的例子是Augur的REP token。Augur是一個預測市場機制,預測市場要解決的一個大問題就是如何把鏈下的信息橋接到鏈上去(Oracle問題),如果用中心化的Oracle顯然是有信任風險的,於是Augur就引入了分佈式Oracle的機制,讓持有REP token的人,作為一個分佈式的最終仲裁者來出現,投票決定哪個事件是在現實世界中真實發生的,當然平臺的一部分交易費用是用來支付REP holder的,用這樣的方式形成一個有效的激勵機制來激勵一個穩定安全的分佈式Oracle。

「火星公開課」第129期董沫:從加密貨幣經濟學角度論幣長期價值

當然,權責對等,如果該你幹活你沒幹活,一般也會受到代幣方面的懲罰。比如沒收,減少,等等。Celer Network的CELR代幣也屬於功能貨幣的範疇。CELR是具有工權token屬性的,也具有另外一個屬性就是類似於“俱樂部會員”,或者“航空里程升艙優先”屬性的。

CELR token的引入,是為了解決鏈下擴容中的兩個巨大挑戰:1. 流動性短缺;2. 狀態可靠性。在解決狀態可靠性的過程當中,CELR的角色是一種工權token。狀態可靠性大概的意思就是說,因為我們現在大量的transaction放在了鏈下,從所有人都知道你的狀態,變成了只有你和你鏈接的鏈下對手方知道你的狀態,那麼當你下線的時候,如何保證你的狀態不會被對手方惡意的鏈上仲裁呢?這個問題如果用基於信任或者中心化的去信任解決方案都有很大的問題。所以我們需要建立和引入一套新的經濟學機制,裡面恰好有一個代幣作為潤滑劑。

「火星公開課」第129期董沫:從加密貨幣經濟學角度論幣長期價值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引入分佈式狀態保護網絡,狀態保護網絡是一個特殊的側鏈,狀態保護者通過質押CELR代幣來成為狀態保護著網絡的成員。當用戶或者是設備離線的時候,用戶和設備將會支付狀態保護著網絡一定的費用來尋求狀態存儲和安全性保護。

隨機選擇的狀態保護者組有責任去守衛用戶的狀態,CelerNetwork通過反合謀設計來保證狀態保護著網絡的安全性。如果狀態保護者組全部沒有履行狀態保護的責任,他們的CELR抵押token就會被罰沒給受害人。

從而讓受害人可以成為狀態保護者來逐步收回損失。用戶支付的費用越高,就會有越多的狀態保護者去保護用戶的狀態。CELR token狀態保護著所質押的CELR token越多,統計上面來講他所收到的狀態保護費也就越高。這裡關鍵的一點來了【Celer Network的使用頻率,使用人數越高,那麼狀態保護網絡的總收入也就越高。】

「火星公開課」第129期董沫:從加密貨幣經濟學角度論幣長期價值

一般的來說,具有工權屬性的代幣,都是可以用長期現金流折現減去長期工作成本折現的方法來做的。那麼簡單來說,只要現金流在增加,代幣的基礎錨定價值也會隨著增加。當然,工權token不是唯一的功能代幣模型。

比如CELR的另外一個作用,就是去解決和激勵流動性短缺。通過流動性鎖定激勵的方法,Celer Network通過發放CELR token來獎勵那些將自己的代幣流動性鎖定一段時間的流動性貢獻者。所獲的CELR代幣當作一個“優先級證明”,使用在流動性借貸拍賣的過程當中,有更多的CELRtoken就有更大的機會成為流動性支持者,從而獲得借貸利息。

「火星公開課」第129期董沫:從加密貨幣經濟學角度論幣長期價值

這裡主要是講一些寬泛的知識,我就不再做廣告了,但是CelerNetwork的經濟學機制確實是經過比較系統的設計的,不是一個簡單的平臺貨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眼我們的中文白皮書或者是medium的post,我們最近會有中文版的介紹出來。

最後,我們可以看到,所有分類方法不一定是絕對的,同樣的幣,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用的使用頻率,不同使用方法,所展現出的分類和估值模型也是不同的,所以我們希望可以用發展和動態的眼光去看待這個分類的問題。講完了加密貨幣的分類不知道大家有啥問題麼?

「火星公開課」第129期董沫:從加密貨幣經濟學角度論幣長期價值

向亞貞:話說,貨幣經濟學和安全有什麼關係嗎?

董沫:加密貨幣經濟學的機制往往是和區塊鏈的安全體系有重大關係的。我覺得在分析一個加密貨幣體系的性質的時候,兩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就是:“1. 你這樣的體系能承載多少的持幣者,或者參與者是壞人?”因為任何機制設計,沒法保證100%是壞人的時候,經濟模型還是好用的。第二個問題可以問的是,如果出現了“大多數是壞人”的一瞬間,這個系統能從這樣的悲劇狀態中恢復過來麼?還是直接就陷入了萬劫不復之地。

這個性質也很重要,因為如果黑天鵝事件發生,如果還能恢復,其實問題也還不大,但是如果沒法恢復,那麼就是比較令人擔心的了。很多共識算法的機制就是在糾結這一點,平時好好的,一旦垮了就很難再回來。

「火星公開課」第129期董沫:從加密貨幣經濟學角度論幣長期價值

如何去系統的設計一個好的加密貨幣經濟學?

向亞貞:還有一個問題,我覺得是大家都比較關心的,如何去系統的設計一個好的加密貨幣經濟學模型,設計不好是不是就不用發幣了?

董沫:哈哈,這個問的也是很多人關心的我覺得。系統的設計一個好的加密貨幣經濟學模型要從你要的結果出發。比如說你要這個系統有什麼樣的性質?然後從要的結果去反推過程。

先去想想不用代幣行不行,那麼再去思考,代幣在這裡是不是真的能提供核心的錨定價值。

然後還有就是在設計的過程當中,有一些知識可以做一些儲備。我覺得比較有用的知識有:1. 博弈論的基礎;2. 拍賣理論;3. 加密學基礎;4. 零知識證明;5. 還有更玄幻的可以去看看信息論的東西。這就越說越形而上了。

「火星公開課」第129期董沫:從加密貨幣經濟學角度論幣長期價值

劉傑敏:還想問一下區塊鏈經濟學和“古典”經濟學的不同?

董沫:其實這個問題問的很好,我們分兩個角度來看,第一個角度是從人的角度來看的,第二個角度是從機制的角度來看的。古典經濟學中,對人的假設是非常強的,比如說人的身份是非匿名的,人是有社會責任的,人是立體的,人是有戶口,有銀行,有微信的,人是收到道德約束的,人是非常容易受到法律約束的等等。在這種假設下,經濟模型和經濟政策的機制設計就可以相對來說鬆散和宏觀。比如“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的趨勢”。

但在加密貨幣經濟學中,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個體”是從根本上匿名的,全球化的,較難受到法律約束的,行事邏輯會更接近理性的收益評估,而不在乎是否有社會道德的壓力。在這樣的模型下,隨之帶來的要求就是,經濟機制的設計需要非常的“具體”和“嚴格”。甚至大多數時候,所謂的經濟機制就是寫代碼,成為了一個程序員指定經濟機制的時代。而且經濟機制的彈性也降低了。更需要想清楚再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