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濤:中國將實施新的技能教育模式!或許這將是影響最大的一次!

湯濤:中國將實施新的技能教育模式!或許這將是影響最大的一次!

7月15日,今天是“世界盃”的決賽日,也是聯合國確定的“世界青年技能日”。看來今天註定是不尋常的一天。

我們知道,在過去,用人單位經常會感慨學校的畢業生與工作需求脫節,導致出現了很多技能培訓班或者不得不花上大力氣進行畢業生的就業技能培訓,否則基本無法上崗。而且該現象非常普遍。

從今天起,事情的發展似乎有了轉機。

湯濤:中國將實施新的技能教育模式!或許這將是影響最大的一次!

就在當天,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北京舉辦了中國技工教育圖片展暨7·15世界青年技能日主題活動啟動式。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表示,中國將進一步完善技能人才培養、選拔、評價、使用、表彰、激勵等系列措施。

湯濤指出,中國要加強培養培訓,推行“校企雙制、工學一體”的中國特色技能人才模式,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引導企業重視青年技能人才培養,積極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全面提高職工技能水平。

要科學合理使用,引導企業提高青年技能人才收入水平,加快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鼓勵廣大青年積極參與世界技能大賽,促進優秀青年技能人才脫穎而出。

早在2014年12月18日,第69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7月15日確定為“世界青年技能日”。

湯濤說,組織中國技工教育圖片展暨7·15世界青年技能日主題活動就是要大力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引導中國廣大青年學習技能、擁有技能,走上技能成長成才之路。

湯濤:中國將實施新的技能教育模式!或許這將是影響最大的一次!

湯濤

下面我們來安利一下,什麼是“校企雙制、工學一體”?

簡單來說,“校企雙制”是指在學校的教學中,企業儘可能廣泛的參與進來,併發揮積極的作用。

細說起來,所謂校企雙制,就是在政府的支持、協調、指揮下,從技能人才的培養、使用規律出發,通過整合學校和企業雙方資源,發揮學校育人機制和企業的用人機制的耦合作用,建立人才培養和使用緊密結合的新機制,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學習的動力更加充足,學習的手段更加多元,學習的效果更加明顯,最後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提升和有效配置,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這便是校企雙制的核心。

湯濤:中國將實施新的技能教育模式!或許這將是影響最大的一次!

對於校企雙制,我們可解讀為八個“共同”。

“共商專業規劃”,指的是學院邀請行業企業代表,探討當前產業發展狀況和產業結構調整情況,共同規劃或調整學院的專業體系。

“共議課程體系”,是指學院聘請行業企業代表分析企業工作,提取工作任務,設置學院的課程,最終實現學院的課程與企業用人要求的無縫對接。

“共創工學一體”,是指學生的學習課程以學習任務為載體,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實現統一,即體現工作中學習,學習中工作的特徵。

“共組師資隊伍”,指的是教師隊伍由學院內教師與企業的實踐專家或技術人員共同組成,共同實施教學。例如,在汽車維修專業的“汽車變速器脫檔拆檢”、“ABS警報燈亮檢修”、“空調不製冷檢修”等學習任務的教學中,學院聘請了廣州市著名汽車維修專家進行授課,校內課改兩名教師協助,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共建學習環境”,是指學生的學習場所既包括學院內的學習工作站,也包括企業的工作現場。學院在建立學習工作站實訓實習場地時,嚴格比照現代企業生產一線的工作環境。學習工作站設置信息檢索區、工具材料區、分組區、集中教學區和學業成果展示區,這極大地方便了學生自主學習,開展工作。通過實施企業情境教學和在實訓場地推行“6S”管理,著力引進現代工業文明、現代企業文化、企業理念、企業精神,將現代工業文明、現代企業文化與學生的通用職業素質培養緊密結合,落實了校企雙制共建學習環境的目標。

“共搭管理平臺”指對學生的學習管理,在學院以學校管理為主,在企業以企業管理為主。

“共享教學資源”是指學生的學習資源,既有學院提供的設施設備、學習材料,也有企業提供的設施設備,學習材料等。

“共評學生能力”是指對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的評價,由校企雙方共同制定評價標準,共同實施評價。

湯濤:中國將實施新的技能教育模式!或許這將是影響最大的一次!

“工學一體”要求學習過程和工作過程一體化,無縫結合,多元成長。

我們認為技工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必須要遵循一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律,遵循由生手到熟手、能手、再到高手的發展過程。在課程體制的設置方面,也要按照人才的成長規律和能力的發展規律。

我們總結工學一體主要體下在以下幾個方面,工作過程和學習過程的一體,教與學的一體化,能力的一體化,學習場所的一體化和學校與企業的一體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扮演著多元的角色,學習的過程和從業的過程合二為一,其中,教師的工作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都在一個具體的情境中呈現出來,教師和學生是互動且互助的。學生通過工學一體的教學過程,最終得到綜合職業能力的成長,這不僅僅是指某些具體的知識點和技能點的積累,而是應當是技能和知識的綜合應用,以及在應用過程中將經驗的積累轉化為工作的策略,包括了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這也體現在我們對校內學習工作站的設計中,我們認為它應該是集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為一體的職業(專業)學習場所。

隨著對校企雙制、工學一體的逐步深入的探索與實踐,我們學院更加堅定了這樣的目標:要將學生從一個普通崗位技工人才,培養成為有創新精神、環保意識、廣泛的職業拓展能力的技藝道一體的人才。

此次通過“世界青年技能日”宣佈的中國特色技能人才模式,如能順利開展,或許將是近期影響中國教育現狀與工作現狀的最大動力之一。我們可以將此次教育模式的革新,理解為倡導加強學生能力的社會實踐,這讓我們聯想起——最近假期大家談論比較多的"IYAA"少兒繪畫作品拍賣的事情,也是屬於強調學與用的有效實踐嘗試,是值得推薦參與的體驗方式之一。

湯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湯濤,男,漢族,1962年7月出生,湖北英山人。1981年9月參加工作。198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湖北省宜昌市高等工業專科班(現三峽大學)畢業。武漢理工大學在職研究生畢業,經濟學碩士。曾任湖北省宜昌市三峽製藥廠科研所課題組組長、團委書記;共青團湖北省宜昌市委青工部副部長、部長,共青團湖北省宜昌市委副書記、書記;湖北省宜昌市政府辦公室主任;共青團湖北省委副書記;湖北省恩施州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共青團湖北省委書記;湖北省鄂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恩施州委書記、州人大常委會主任,其間掛職任中組部組織局副局長;2007年6月後任湖北省委常委、副省長;山西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2014年8月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