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否有科学依据?

1776738至清之茶


《易经与科学的现代关系》

有的人会这么来提问:易经和牛的哪个更伟大?这样的对比有可比性吗?其实,这是在问一个问题,已经是科学吗?

但是我应该在这里问一下:为什么科学是一切事物的判断标准呢?或者说中国的文化中有更加超级的智慧方法来认识人的自身宇宙万物:易经就是这样的一种超级认知方法,他把天地人宇宙万物放在一起来观察。这就是说,中国人他有自己非常智慧的观察人的身心宇宙万物的方法。

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把中华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西方先进科学文化放在一起平衡的运化。我们可以用科学的眼光来观察中国古老的智慧,我们也更应该把中国古老的智慧来观察西方的文化。100年以来,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注重于前者,对于后者,我们往往都忽视了。现在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之,我们用中国的智慧来观察一下西方的文化,会让我们打开眼界。

易,对于现在的人来说,首先已经变得非常陌生了。我们往往都没有经过深入的观察研究,一方面认为它深奥无比,另一方面又把它等同于迷信就是占卜、算命代名词。

其实入易不难,把握了道体,《易》就易。 《易经》不是一本哲学之书,勉强说是哲学,这个哲学也有别于西方的哲学。西方的哲学,名为爱智慧,但是他们自己至今没有发展出一种智慧体系,他们可以把天地人放在一起观察吗?我们看一下,西方人的哲学,他们就是把心与我放在一起观察,都拎不清,究竟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他们到今天还没法确定,他们没法把心与物同一起来观察。西方的人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困境,为什么他们还认识不到,这是他们的认识论上的一种缺陷?因为他们的哲学方法,最主要的是用逻辑思维的方法,他们用这个方法注定的只能获得知识体系,何以故,他们的这个方法无法启开人本有妙德。如果我们把《易经》等同于西方的哲学,这不能发现中华真正的智慧。《周易》系辞传说:”易者,象也”,孔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的,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这告诉我们,易是一门观象的形象思维,至于中国的文字创立的规则他是一致的。通过观象,融会卦爻各象之意,从形象到抽象,再从抽象广拟于形象,得意忘象,感而遂通,于是天下事物之理得矣。这是基于道而有的智慧思维方法,能够令一一法悉归于本源,用易则能体道,体得大道,则天地人万物宇宙复归无为。用西人哲学的话来说,就是能在本质于表象之间建立辩证的关系。西方的哲学探究本质,但是他无法建立这种智观系统,无法于有形的万物与无形的大道之源获得究竟。

中华古老的文化有无尽的发明创造,现在大多数人只知道四大发明,有的人还在努力证明四大发明,这是科技,不是科学,这个工作是谁在做的?是现代的部分中国人。中国文化中的五运六气,这是中华古老智慧的伟大发明,这要远远比四大发明来的奥妙。中华古代的圣人在研究的天人关系时候,不仅只知道地球环境影响了气候,还研究到了九星和七曜对气球的影响,九星包括天蓬星、天芮星、天冲星、天辅星、天禽星、天心星、天柱星、天任星、天英星,七曜包括日、月、金星、水星、木星、火星、土星,而且还观察到了二十八星宿等。中国古代的圣人们,发现中国的气候会以60年为周期循环,年与年之间相互影响,每一年有其特定的规律。古人把这些气候变化规律整理出来,就形成了五运六气学。这种大道学问,渗透到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这种观察天地宇宙及万物的运化,与人与人类社会结合在一起,西方的人现在虽然他们的仪器非常先进,但是他们还是做不到这一点。虽然现在的西方人已经意识到全息性,系统性,整体性的重要,但是他们还不会应用,这些方法来真正建立天人一体的智慧文化大系统。我们现在要问的是,中国的古人,他们没有先进的仪器,他们是怎么做到这种状态的?把这个里面的奥妙搞明白,才知道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

河图洛书是超科学的存在。这是中国的古代祖宗们,他们引用了宇宙中最为高级的,生物仪器:人本身心,了解了天地人相应的奥妙,这河图洛书,看起来很复杂,但是对于天地宇宙万物来说,用这简单的图就能了解把握天地宇宙万物与人的关系以及规律,不能不说,这是大智慧的体系。人与天地宇宙万物的关系,以及规律,这种观察的方法,主要是以能量的运化来显现,这是不是非常奇妙?西方人,按照西方的观点来看,中国人没有造仪器,中国人没有现代科学的方法,他们是怎么了解28星宿的运转与人的身心健康相关规律的?我们现在反过来观察一下西方文化。西方的现代科学能够制造先进的仪器,来观察人,也来观察宇宙万物,由此建立了无数的分科学,但是西方的科学到今天还没法建立天地人一体的能量运化模式。我们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天地人宇宙万物一体的能量运化模式,可以应用于医学领域,可以应用于社会的管理,可以应用于农事,可以应用于对人身心的观察,这是不是一种伟大的发明?这是不是一种超级的认知模式?中国人他们也叫:这是科学,但是,我们只要了解其内涵,了解它的使用方法,就能了解它的精妙,这是一种超科学的存在,超与现代西方科学的认知范围,能够对于现代的西方科学的方法有指导作用。

易经的智慧思维方法的奥秘。易有三义!不易,变易,简易。不易,道也,不生不灭之寂体。变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阴阳四仪八卦,64卦,万物。简易,不生不灭的道体,与阴阳五行万象的世间万物,可以用一个至简的图式来表达,来总持。用西方的哲学来诠释一下,道体,本源也;万象,现象也;在本源与表象之间,发现他们的规律,用一个非常简单的符号来表示。明白了吗?对了。易经要表达的方法本质,这是西方人他们孜孜以求的哲学的科学的目标,西方人到今天没法建立万物的统一理论,他们,研究事物的表象没法究本源。易为什么能够预测?因为道体他能够超越够现在未来时空的界限,了解每一个事物都能突破时空达于源头。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阴阳,易经中了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可以来观察一切事物,可百可千可万可无穷。用阴阳来可以观察人,也可以观察天地宇宙的运化。一年四季,冬至夏里,秋分春分,用阴阳来观察,于是有了河图。这由天地宇宙有形的观察而了知能量的变化及运转,这是不是非常高明?这里面还有更加微妙的内涵,天地人宇宙万物都可以用阴阳来观察,观察久了,天地人宇宙万物都可以用一两个字来总持,在西方人这叫绝对理念,在佛法叫总持。阴阳的这种观察法,能够有有形客观而达象,进而能够观察无形的能与性(本质),从这个性(本质)来通微徹天地人的奥妙,这是中华智慧的一种体现。

《易经》的学问懂了以后,整个宇宙万物都懂了,所以说“范围天地之化”。《易经》的学问也是包含时空两部分的,就是“范围天地之化”的。这个宇宙,在我们中国文化里不认为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其他神创造,没有宗教的性质。在《易经》文化中,还有一种智慧科学观念,叫做造化——自造自化。整个天体宇宙是大化学的锅炉,我们人不过是这个锅炉中的一个小分子、一个小细胞、一个很会活动的细胞而已。这是造化的一种功能。人类把自己看的很重要、很伟大。但站在宇宙的立场看人类,不过像花木上的一片小叶子一样,是微不足道的。而整个的造化却非常伟大,只有懂了《易经》以后,才能知道《易经》是“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的,就是说,没有任何法则是超过《易经》以外的,所有宇宙一切学问,都离不开《易经》这个范围。

西方人用科学来观察万物与宇宙的规律,中国人普遍的用易经的方法来观察人与万物宇宙的关系。这两个可以放在平衡的运化吗?观察古老的智慧,我们有了一个科学的角度,从这个角度,它要求我们放弃古老智慧中的迷信成分,要求我们发挥古老方法中的智慧理性。用中国人的观点来观察西门人的科学,我们也就能了解西方文化的弊端,我们也就能够像西人提供智慧的方法。

我能把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科学放在一起平衡的运化,这样他们还矛盾吗?会把矛盾转化为智慧的来源。





圆拙


周易,是华夏人的宇宙观。

他来自于天地自然。辰星月日地可见,己知为阴。还有阴的对立面,不可见之阳,是整个人类面对之难题。

科学与易相较,夜郎自大也。科学专注纵深,成就一枝独秀。易全而海纳百川,科学唯人体之毛发耳。易纵横驰骋于天地,科学则为青梅竹马小童玩物尔。

道高千尺,理存寸心,而云天上下均吾心也。眼可观,心可见,手可拥,因吾心即天地也。此道之高深处也。

科学运数用图堆积木,易学占卜起阴阳,此乃天数藏天机,此数非彼数也。







三月二十


《周易》是否有科学依据。这个话题太深奥了,我初中都没毕业,就赶上文革然后上山下乡,初中只读书不到一个学期,文化程度太低。走到大街上,会看到摆摊算挂的人写着科学算命,我认为说《周易》是科学,是为了把《周易》与迷信区分开来。很多人的看法就是非黑即白,说一个人不是好人就是坏人,说一件事情不是对就是错。这个世界上除了黑白还有很多种颜色,好人也会做坏事,坏人也会做好事,一件事情是对是错也要看站在哪一个角度。我认为《易经》不是科学,也不是迷信,很多人遇到了困难以后,当事者迷,自己不能解脱,然后就开始从《易经》里面找答案。我认为《易经》是玄学,虚无缥缈,捉摸不定,没有一定的模式,六十四卦每一卦讲的都是道理。这些个道理可以运用到科学领域,也可以运用到迷信的地方,那些装神弄鬼的人,也都在运用阴阳五行。《易经》不管是科学,还是迷信,对国家的安定有好处,对老百姓的生活有好处,他的道理可以运用到各行各业。这就是一本好书,《易经》能够千古流传,也是因为它实用,易理派的人运用《易经》的道理治国安邦,术数派的人运用《易经》的道理,给老百姓排忧解难。


老哥jl


科学依据?那科学是都有科学依据吗?

易经已经被无数次证明是现代人都难以比拟的智慧。

举例1、太阳系八大行星,从远到近地球是第六个,从近到远地球是第三个,八大行星加上太阳是九大星体。三六九,地球是第六个属阴滋生万物,厚德载物,太阳是第九个属阳。这难道是巧合吗?

2、易经的两仪,四象,八卦都是根据自然规律总结出来的,这就是科学依据,两仪代表阴阳,四象代表四季,八卦代表自然界的八种现象天地水火雷风山泽。计算机的0,1就是受易经启发的。

易经是科学的科学依据,是科学的根本!





特色心理学


《周易》=(≠)科学

我觉得是可以划等号的!

科学不就是由一些公理通过数据分析公式推导得出一些新的定理定律吗?

《周易》也是这样的:它的公理是天干地支,五行八卦,河图洛书。它的推导是术数的计算。它的结论是对每一起卦的解读:吉凶(阴阳/胜负/雌雄/......),应期(时间),应方(地点),人物,事件(事态)......。

这些都符合科学的特征!!

至于为什么随机起的卦竟然能在《周易》的解读下神奇地预知未来,这么神奇的事,只有等西方的"科学"慢慢发展提高后,再来解释了!!


周庆字蜀垣


问这个问题,显然不知道《易经》的作用。这就如同问《史记》科学吗?《毛选》科学吗?这种问题就十分荒谬了。下面先讲讲《周易》到底是本什么书,再介绍史上首个科学解易的方法论。

《周易》是本什么书

在中国,人人都知道周易,但周易到底是什么,却很少人能说清楚。有些人觉得周易就是算卦、看风水的书。许多学者认为周易是古人占卦的记录,或者不是周文王本人所写,这些认识都不对。筮卦本身是占筮工具,而《周易》是周文王借筮卦体裁写的六十四篇政论文。现在社会上流行的预测学,是从战国以后所形成的周易哲学体系中延伸出来的,与《周易》内容完全不同。

商周之际,在周文王(当时称周侯)姬昌的领导下,周国革命如火如荼,不断提升国力,开拓疆域,对当时的中心国商王朝形成了威胁,商纣王便设计把周文王关在羑里囚禁了七年。在生死未卜的情况下,周文王不希望周国的革命大业就此终结,便借用周国传统的筮卦形式写了六十四篇策论,提出了一系列战争战略思想和安邦兴国的大政方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周易》。《周易》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推翻商王朝,建立新的封建王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从历史进程看,以周文王领导的周国为代表的新兴力量以推翻腐朽残暴的商王朝为目的,其思想路线亦可视为革命思想、革命路线。周文王在《周易》六十四个卦爻辞中提出了一系列建国方略和各项方针政策,涉及到战争策略、国家体制建设、思想建设、社会管理、教育方针、水利设施建设等各个领域。六十四卦中的每一个卦辞,即是一个中心论点,六个爻辞则是这一论点的延伸。

关于时局与对策,周文王在“元亨利贞”系列卦中勾勒出五个阶段性政治策略。

在《屯》卦中,指出在革命力量处于弱势时,先要扩大武装力量,健全政治体制,而不要急于采用军事冒进手段。

在《随》卦中,指出当军事力量转向我方为强大时,要联络、发动各阶层力量追随自己。

在《革》卦中,指出当革命力量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时,要不失时机地在国家政权和意识形态上破旧立新。

在《无妄》卦中,指出革命胜利后要让旧势力完全绝望,让他们脱胎换骨,防止死灰复燃。

在《乾》卦中,指出革命完全胜利后,不要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要不断创造新的业绩,提升新的高度。

关于政治体制的构建:

在《离》卦中,提出新政权的建立是以旧体制消亡为前提的哲学思想。

在《比》卦中,提出要建立一种以宗亲为主体的封建制的国家政治体制。

在《大有》卦中,提出幼君继位要建立大臣辅助制,这种理论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后宫篡权、宦官乱政的危害而言。

在《大畜》卦中,指出大人要控制小人,做到养而勿用。

关于战争战略思想:

在《师》卦中,提出要按照战争状态建立民兵编制的战略思想,使老百姓平时务农,战时打仗,即寓兵于农。

在《豫》卦中,指出要利用祭祀舞蹈的形式训练民众练武,提高战斗力。

在《谦》卦中,提出了新的战争理论,即战争要以实现扩张领土、增强实力为目的,以政治宣传为手段,做到师出有名。

在《中孚》卦中,提出要培养战士不屈不挠,勇敢善战,勇于牺牲的思想品德。

关于政治形势与发展策略。

在《涣》卦中,指出在当前人心背离的社会状态,作为新生力量,要推动旧秩序的解体,此谓不散不聚,不破不立。

在《萃》卦中,提出在新兴力量尚处在分散弱小的时候,可以利用宗亲关系把民众聚集起来,要让他们看到希望。

在《同人》卦中,指出要分阶段、分步骤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在《复》卦中,指出要吸引各种人才来投靠自己,包括那些从自己阵营里出去的人,既往不咎。

在《泰》卦中,指出要善于吸纳社会名流来辅佐自己。

在《咸》卦中,提出只有团结才能产生力量。

在《大壮》卦中,指出武装力量强大了,必须要及时强化相应的组织机构,避免成为乌合之众。

在《小过》卦中,指出弱小者只要有志超越,总有一天会强大起来。

在《升》卦中,指出成就事业要循序渐进。

在《丰》卦中,指出为君者要善于借用民众的力量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且要始终保持领导者的权威。

关于政治管理体制的建设:

在《剥》卦中,提出要善于抓主要矛盾,用分级管理的方式治理国家。

在《临》卦中,提出领导者要经常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疾苦。

在《蛊》卦中,提出以竞争定人才的选拔机制,用英才而不用庸才。

在《家人》卦中,制定了以家族制为单元的社会管理模式。

在《否》卦中,指出在组织内部,决不能搞小团体、小宗派。

在《贲》卦中,提出要建立专职警卫部队以管理社会秩序,保卫京畿安全。

在《讼》卦中,指出领导者要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但下属也不可因此而骄纵地固执己见。

在《明夷》卦中,指出当权者不可对下属傲慢无礼,甚至打击迫害不同政见者。

关于教育体制:

在《观》卦中,指出要建立各地宗庙祠堂,用宗法思想管理社会、教育民众。

在《颐》卦中,指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在《蒙》卦中,提倡解放思想、独立思考的教育方针,反对灌输式教育。

对水利、基本建设的要求:

在《需》卦中,指出建设住宅必须要做好排水工程,也比喻好事要做到点上。

在《习坎》卦中,指出要结合汛期加高堤坝,防止水患。用在思想建设上指要建立统一的社会行为规范。

在《既济》卦中,指出做事要顺势而为,还要防患于未然。

关于人事管理体制的建设和要求:

在《艮》卦中,指出不要让目光短浅的人担当重任。

在《睽》卦中,指出永远不要相信思想观念错误的人的言行。

在《夬》卦中,指出那种得志便猖狂的人是危险的,成不了大器。

在《履》卦中,指出做人要讲分寸,不要欺凌那些一时不得志的人,否则将来必会受到极端报复。

在《困》卦中,指出在遇到挫折时可暂时隐退,但不要自暴自弃。

在《遁》卦中,提倡知难而退、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行事原则。

在《鼎》卦中,指出为臣者要端正自己,并勇于替国君担当责任。

在《未济》卦中,指出当社会秩序混乱,黑白颠倒时,不要妄图以一己之力改变现状,要善于等待时机,现在做不到的放到将来再去做。

关于婚姻思想:

在《归妹》卦中,提出要利用联姻形式建立政治联盟。

在《姤》卦中,指出婚姻要讲门当户对,要保持高贵贫贱的社会秩序。

在《渐》卦中,用大雁交配的例子说明做事要讲究适宜、恰到好处。

关于思想道德建设:

在《大过》卦中,提出当你感觉孤立无援时,首先要克服的是自己的恐惧心理。

在《旅》卦中,指出出门在外要低调做人,遇事要留后路。

在《震》卦中,指出做人要有修为、有度量才能成大事。

在《解》卦中,指出要善于用智慧化解社会矛盾而不要激化矛盾。

在《晋》卦中,指出皇亲国戚不可仗势掠夺国家财富,要用实际行动建新功,立新业。

在《井》卦中,指出做人要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还有善于接受有缺点的人。

在《节》卦中,指出做人要善于节制自己,不可放任自流。

以上所述,只是《周易》卦辞的核心内容,爻辞中尚有更多、更细致的思想,限于篇幅未能详加表述。

由于周文王处在商纣王的监控中,所写卦爻辞的真实思想不是直接表达的,必须结合卦象规则才能通晓,故此要读懂《周易》必先懂其卦象规则。还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卦名之字是周文王根据卦象造出来的,在甲骨文中也找不到,即便是《说文解字》也难以解释到位。

周易六十四卦的每一个卦就是一篇治国方略,可以说她是八百年周王朝的政治基石。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之际,能够诞生出这么一部伟大的政治巨著,有这么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简直是无法想象的,这是真正的中华民族国之瑰宝,其巨大的社会价值绝非其他历史文化遗产可比拟。

《周易》文字历经几次历史劫难,能够完整、原始地保存下来,可说是中国上古文明的活化石。《周易》所表达的是王者之道、安邦定国之道。通过《周易》,我们可以看到周国由小到大的发展史,看到在强大商王朝重压下周国艰难困苦的奋斗史;可以看到在周易思想的指导下,周武王率领群雄横扫商军的波澜壮阔的战争史。周易思想也为此后三千年的封建体制和封建文明奠定了基调,战国以后形成的周易哲学更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的发端和源流。

欲详尽了解《周易》本义,可稍后几个月到新华书店或网上购买杨吉德新著《周易说解》(齐鲁书社出版)。


四维解易法——史上首个科学的解易方法论

(“四维解易法”指每一个卦辞的解释都要符合四项原则,是杨吉德在易学史上的首创,望专家学者斧正。)

2012年在国际易学联合会学术研讨会上笔者首次提出解释《周易》的四项原则:一是符合文王写《周易》的时代背景;二是符合筮卦卦象的一贯性规则;三是符合造字法原则;四是要体现出周文王积极的创业思想。每个卦辞(即卦名)必须做到四位一体方可。如果你学习的易学著作不符合这四项原则,就要质疑其正确性了。

第一项原则:《周易》产生的时代背景

这里面有三重含义:一、商周之间的长消形势;二、文王的处境;三、《周易》写作的动机。

自从成汤灭夏立商,商王朝统治了近六百年,因文明富庶而万民悦服。但自商纣王继位以后,其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荒淫无道,视天下百姓为草芥,民众怨声载道,殷商渐露衰败之象。名不见经传的周国坐拥西域,日益强大,引起商王警觉。这年,前来商都朝歌参加朝会的周文王姬昌(时称西伯侯)酒后失言,预测商王朝运数,被商纣王猜疑,遭软禁于羑里(现在的汤阴县)。这是当时的历史背景。

周文王作为周国国君,被囚禁起来,成了商纣王控制周国的一张王牌,无疑对周国是一个致命打击。在兴周灭商斗争的关键时刻,周国革命何去何从,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政治路线。作为周国的最高统治者,所有的大政方针都有他来制定,所以,离开了文王,周国群龙无首,进退无措。制定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方针政策送回国内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这样说就有问题了,在商朝末期,有这么先进的政治水平吗?还真有。你想,周朝八百年国运,前无古例,后无来者,如果没有全面的政治路线为指导,有可能实现吗?西周这么完善的政治体制,是武王、周公能凭空想象出来的吗?

另一个问题是,周文王如果写兴周灭商的政令,难道不会被商纣王发现吗?这就涉及到我们要谈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原则,不光商纣王发现不了,就是在其后的三千年都没有人能破解。(今后会陆续探讨这些问题。)

文王在《周易》中制定了哪些路线、方针政策呢?就是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周国存在哪些问题,应当如何去解决;如何一步步强大国力;如何推动商王朝加速灭亡;应当采用哪些不同的战争战略;我们要建立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家;如何保证国家稳定发展;如何发展教育事业;如何才能创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如何保证政权的稳固;怎样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怎样发展国家的基础建设;怎样提高全民素质。这些都是文王在六十四卦中谈到的,如果你不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理解,是不知道这些字的真实内涵的。

学习商周时期的历史,知道文王写《周易》的思想动机,是理解《周易》的前提,也是学习周易的第一步。

而从宋代的朱熹一直到现在的许多学者,认为卦爻辞就是卜筮之辞,是占筮的记录。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站在时代的高度看问题,一个神神叨叨成天摆弄蓍草的老者,能率领周国臣民“三分天下有其二”吗?“一将功成万骨枯”是最简单的道理,战略家和道学家、阴阳先生泾渭分明,不可同日而语。

有人认为《周易》是讲天人之学,是研究宇宙之学的,这样就把《周易》和《易传》弄混了。其实哲学家或是为统治集团服务,或是游走于广阔的宇宙和灵魂深处,古今中外从来就没有一个创业之君是哲学家。凡读过几遍《周易》的,谁也不愿承认自己不懂,而宁肯把周文王这个作者或者把文王思想否定掉,这样《周易》就变成自己手里的泥巴,想捏个什么样就能捏成什么样了。

第二项原则:筮卦卦象的一贯性规则

卦象的基本内容有六位、阴阳、上下、内外、动静,是周易卦象的构成要素,一些其它的说法要甄别对待。传统解易系统性的卦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序卦传》所言: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

这种解卦法是根据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而形成的思路,完全掩盖了卦辞思想内涵,是不可取的。

二是用八卦之象解易,主要受象辞的影响。其实象辞如“云雷,屯”、“山下出泉,蒙”等是讲六爻卦的组合,八卦上云下雷,组合为屯卦;八卦上山下水,组合为蒙卦。一个是指明卦的组成;再者指出六爻卦是从八卦发展而来的,并没有解卦辞的功能。所以用这两种卦象体系解卦难免捉襟见肘、漏洞百出。

文王被囚禁在羑里,写出一篇篇政治策论,万万不能让商纣王发现,是最简单的道理。大商文化发达,这么多文化大家,怎么写才能不被识破呢?这就合理地推导出一个假设:文王写《周易》的卦象规则与可见的八卦之象、六十四卦的排列之序完全不同,不会被道外之人识破的。

《周易》共三十二组卦,如《乾》卦全阳,《坤》卦与之相反,六爻全阴,《乾》《坤》为一组卦;《屯》卦倒过来变成了《蒙》卦,《屯》《蒙》为一组卦。唐代的孔颖达称之为:“非覆即变”。学易的对六十四卦的前两卦《乾》《坤》和后两卦《既济》《未济》都很感兴趣,排在最前一对卦和最后一对卦肯定有说法,并想象出很多大道理,其实大家想偏了。这两组卦是周易卦象的大宗卦,前面体现的是阴阳之道,后面体现的是六位正反之理,中间的六十卦是这两大卦象的具体体现。

下面从文王写卦爻辞的思路,谈卦象规则。因为这是我的独创,和传统理论没有衔接,所以有些难度,需要读者自己把相同类型的卦找出来,反复体味。

第一步是把六十四卦分门别类。一个是八卦的复卦类;一个是根据阴阳爻数量的不同,分成三个类别;一个是在《既济》《未济》卦(六位全正和六位全反)的基础上因变爻形成的反差而产生意义的卦类。这样六十四卦共分为六个系列:

一、八卦的复卦,两个相同的八卦重叠在一起,共有八个卦。如《乾》卦、《离》卦。

二、一爻五爻组合的卦,阴阳同理,共有六对十二个卦。如《师》《比》,《小畜》《履》卦。

三、相连的二爻和四爻组合的卦,阴阳同理,共六对十二个卦。如《临》《观》,《无妄》《大畜》卦。

四、相连的三爻和三爻组合的卦,阴阳同理,共三对六个卦。如《泰》《否》。

五、《既济》《未济》系列卦(一),《既济》卦和《未济》卦每变一个爻,形成一个指事点,产生一个不同的卦义,如五正一反或一正五反,加上《既济》《未济》共七对十四个卦。如《既济》初爻变为《蹇》卦;《未济》上爻变为《解》卦。

六、《既济》《未济》系列卦(二),其每变相连的二个爻,形成一个卦,共六对十二个卦。如既济卦初爻、二爻变为《井》,未济卦五爻、上爻变为《困》。

这六个卦象系列排好队,数一下,正好是六十四个卦。每个系列按照大体相同的规则去理解,卦象体系就简洁明了了。

第二步,怎么来区别每一个卦的特点呢?必须要找到文王时代的思维特色才能确定,我们应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用逻辑学上的“思维结构的定势作用”理论讲,同一时代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往往用大致相同的思维方式。造字法是商代末期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东汉许慎称之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对周易卦象的理解和造字法思维方式大体也是相通的,即趋向于指事和会意。一爻五爻卦的一爻,就是对所在之爻位的指事;既济、未济卦中某一变化之爻所在的爻位,就是所指事的内容。

如一爻五爻系列的《谦》卦,九三独阳,指事三爻位的武力,表示与战争有关。《既济》系列的《屯》卦,五个爻位正,六三独反,也与战争有关。九三威武,有攻敌之象;六三柔弱,要守而勿攻。这就是“指事”思维。

如临卦,二阳爻在四阴之下,取领导莅临百姓之中,这就是“会意”思维。

我们掌握了理解周易卦象的思维方式,再按照这六个系列分别解释,眉目就清晰了。当然要把卦象和卦辞完全融合,还差着一步。比如《临》卦,可以有两个解释方法:一个视角是四个阴爻在上,为小人得势,我们用现代的话就可以编写卦辞,叫“小人猖狂”;一个视角是二个阳爻在下,为阳被阴欺,我们可以写卦辞为“卧薪尝胆”。而为什么周文王在卦辞中写作“临”呢?有什么思维规律呢?而且还写了“元亨利贞”,又表达了哪些重大的主观取向呢?这个问题将在学习周易第四步中论述。

我这个卦象体系是最简单又最完整的,没有零碎,六十四个卦排好队,分好列,谁应该站在哪里看得一清二楚。可能读者会发现我为什么经常举《程传》、《本义》的解易例子进行批判,是因为他们使用的卦象不太复杂,思想水平又高,影响面又大,批判也能说到点子上。其实解易最细致的是明代的来知德,逢字必解,干活认真,很让人佩服。但他发明了一大堆卦象,就像一个拧螺丝的装配工,准备了一套扳手,哪个合适就用哪个,随意性太大,至于螺丝拧上起不起作用,他就不管了,所以没有批评价值。

第三项原则:怎样准确理解卦辞的字义

我这样讲可能大家会奇怪,我读了好几本易学著作,或者我研究了一二十年了,知道古往今来对卦辞的定义,难道不准确吗?对了,问题就在这里,还真不准确。我们都知道《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写的,是识别古文字的最权威字典,他总结的汉字造字法是我们解释《周易》卦辞的最好工具,商朝末期的文字也最适合用造字法理解。当然,《说文解字》不等同于造字法,因为他对个别字的解释也不遵守造字法。如《谦》卦的“谦”,都说是谦虚,就没有一个人能从造字法上解释清楚谦虚是怎么来的。兼是兼并;言是语言。谦就是是主张兼并的思想。你把人家的土地都占有了,怎么能说是“谦虚”呢?

说“谦”是兼并的思想就对了吗,还不准确。解释卦辞(卦名)还有一个字典,就是周易卦象规则;还有一种意念,就是周文王思想。造字法、卦象规则和文王思想结合在一起,才是卦辞的真正意义,三者缺一不可。

这里重点从造字法和卦象规则的关系谈卦辞。我们所学的易学著作,对卦辞的解释基本上偏离了《周易》原著的本义。这样说可能有点骇人听闻,但如果你把造字法和卦象规则这个模子往上一扣,它就现原形了。因为我还没有见过任何一本易学著作能结合造字法和卦象规则解释卦辞。下面举几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

“乾”。乾卦六爻全阳,表明新生力量已经革掉了旧体制的命。阳气上升,应当不断上升。乾《说文》:“乾,上出也,从乙。乙,物之达也,倝声。”倝的字义是太阳逐渐上升,字中有日,就表示与国家事业有关。乙表示上达。乾就是国家大业不断上升。《说卦传》“乾为天”,“乾健也”。“天”是八卦之象,“健”是个人之状,与“乾”的概念是不同的。

“豫”,《本义》:“豫,和乐也。人心和乐 ,以应其上也。”“和乐”不是字的本义。四爻有祭祀之意,众阴爻围绕着四爻搞祭祀活动。《说文》:“豫,象之大者。”“象”是什么意思呢?孔颖达曰:“谓文王时有击刺之法,武王作乐,象而为舞,号其乐曰象舞。”指出“象”是有击刺内容的舞蹈动作,专用于祭祀和大型庆典活动,是文王和武王制定的。大象就是让更多的人参加击刺训练,其实就是一种隐蔽的军事训练。故“和乐”之说与“豫”字的本义是不相符合的。

“睽”,《序卦传》:“乖也。”此解没有领悟到字的实质。卦象上面五个爻皆反位,只有初九位正,文王看到这里就皱眉头了:难道有身份的人都是错的,只有你这低贱无知之人的观点是对的?于是便写了个“睽”字。癸是天干最末一位,对应初九爻,属低贱阶层。目是眼睛看世界。目和癸合起来,就是没有知识的人的世界观。所以爻辞都是反着写的,他自以为自己想的是对的,其实是错的。

“艮”,《序卦传》:“艮者,止也。”这样说也不对。你看卦象,上面形似眼睛,下面两个阴爻,就像小人上面顶着个眼睛。艮的小篆是上边为目,下面为匕,意思是侧着身子看事情,和卦象是一致的。艮的字义就是世界观不正确,有局限。完全可以说,“艮”是文王根据卦象现造的字。你想,这样的字商朝大师们能解得出来吗?

如果你把卦象规则印到脑子里了,再用造字法反复揣摩卦辞,就能走进周文王的心灵深处。中国向来不缺乏聪明人,缺乏的是严格的游戏规则以及遵守这些规则的人。一旦掌握了这些规则,你就会走进三千年前商周之间那个波澜壮阔的大世界,隐约看见那个拨弄战争棋子的政治和文化巨人。

第四项原则:体现出周文王积极的创业思想

前面谈了《周易》写作的时代性、卦象分类法、造字结构法,大体对卦爻辞的产生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但对卦辞的真正意义还缺乏一个关键的步骤:卦辞到底反映了周文王的什么思想?有没有理解的固定规则?

在第二篇讲了,《周易》六十四卦分为三十二对,唐代孔颖达称之:“二二想耦,非覆即变。”至于为什么严格的以对卦的形式排列就没有人深入探讨了。其实六十四卦排列在前多少卦或后多少卦并不重要,重要的的每一对卦之间的次序不能改变。如《屯》《蒙》卦放在《师》《比》卦之后也不影响解卦,但《屯》前《蒙》后、《师》前《比》后是不能更改的。原因在哪里呢?就在于它是卦象规则的核心——主动性法则。你不知道卦象的主动性法则,永远不知道卦辞说的什么意思。

主动性法则分三步理解:

第一步,确定前卦和后卦排列的原则

:民族矛盾大于阶级矛盾。学者应该对卦的前后排列提出疑问,《比》卦九五为尊,为什么排在《师》卦的后面?从礼制上讲,这是个大问题。通过这个卦序的排列,说明只有文王能这么做,要是别人敢这么排卦,除非脖子长得比刀硬。

六爻卦由两个八卦组成,有两个视角:内卦和外卦,主敌我;上卦和下卦,主贵贱。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周易的两大主线。之所以把《师》卦排在《比》卦之前,把《谦》卦排在《豫》卦之前,就是缘于民族矛盾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文王作为周国的最高统治者,有这个权限在战争期间如此排卦,如果在大周建立以后,就是文王也不会如此排列的。《剥》卦和《复》卦作为个人性质的贵贱差异,排卦只能以贵贱而论。相连的二爻卦同样如此。

第二步,前卦数量少的为主体,后卦数量多的为主体。就是把阴爻和阳爻分成主体和客体。如《师》卦在前,以数量少的九二为主体,数量多的五个阴爻为客体,是阳爻召集众人,九二主动;《比》卦在后,则以数量多的五个阴爻为主体,数量少的九五为客体,是阴爻主动来比附阳爻,“比”是众阴爻的行为。主体行为主动,客体被动接受。相连的或不相连的二爻卦同样如此,如《屯》卦二阳爻为主体,是卦辞思想的行为者。需要注意的是,确定主体还是客体属于卦象规则,是在写卦辞之前完成的。

但这一规则并不能囊括所有卦,于是文王便把无法体现数量少的为主动爻的卦都放到了《夬》卦之后。《夬》卦及后面的卦不遵守此规则。

第三步,根据六爻卦象体现出来的客观环境,让主体爻有所行动,即周文王为此写的卦辞,从而推理出有利于自己的结果,即吉、凶、悔、吝、亨等。

如《师》卦,六爻外卦无主,内卦九二雄踞中位,在此客观条件下,以九二爻为代表的我方应该聚集民众,加强军事力量。周文王为此所写的卦辞:“师,贞丈人吉。无咎。”“师”就是主体爻应采取的行动方式:将众人召集在自己的周围。“丈人”是有号召力的人。“贞丈人吉,无咎。”是这种主动行动会产生的结果。

如《遯》卦,六爻卦象二阴爻为主体爻,四阳爻为客体爻。四阳爻势力强盛,二阴爻柔居其下,势单力弱,岌岌可危,二阴爻面前有三条路:一是投降;二是等死;三是逃跑,日后可以卷土重来。周文王为此写的卦辞:“遯亨,小利贞。”遯字的本义是小猪跑。“遯”就是让处于危险状态下的二阴爻主动摆脱困境,当逃则逃,不要坐以待毙。“亨,小利贞。”称赞小者采取的这种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三十六计,走为上”的意思与遯卦卦义基本相同。这就是卦辞所赋予的主动性以及这种主动性所带来的结果。至于传统所解之遯:“阴称小,浸而长,则将消阳。”(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引)是明显的错解,应当以主动性法则为准。

讲到这里,就涉及到卦名的问题,如上面所讲,“师”、“遯”传统上叫做卦名,现在我们依然可以叫它为卦名,这样容易区分六十四卦。但周文王在写卦辞的时候恐怕不是作为卦名来用的,而是带有主动性的中心卦辞,因为它后面往往紧跟着一句断辞,断辞所判断的是在卦象体现出的客观环境下,卦辞主张的这种主动性行为是吉还是凶,是对还是错。如果仅仅用作卦名的话,是不存在吉凶的。所以,我们在称呼某卦时,“师”、“遯”是卦名;但在解卦时,“师”、“遯”只能看作是卦辞的中心词,而不能做卦名用。

“四维解易法”只是用于解释卦辞,卦辞是纲,爻辞是目,所谓“纲举目张”,卦辞解透了,爻辞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故学习《周易》应当先把爻辞放一放,待六十四个卦辞理解明白了,再返回来根据卦辞分析爻辞。

“四维解易法”,其实是站在文王写卦爻辞的角度上产生的四项原则,因为用这四项原则理解卦辞丝丝入扣。就如同四根线交织成一个结,进而编织成一张网,每个结都如此,没有例外。

“四维解易法”是易学史上首次提出,是一个严谨的易学体系,是杨吉德以《易》论易的发现,是运用历史唯物论的研究成果,希望对易学研究者有所帮助。


杨吉德


《周易》不是伪科学,但是也不是完整意义的科学。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哲学意义。是人们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有利工具。

如果从科学上寻找依据,那就只能从数学基础上寻找。

数的扩张理论是以二的倍数扩展的。最基础的扩展形式就是多重复数。

其中一重复数就可以表示“道生一”的“一”。而二重复数是“一生二”的“二”。三重复数是“二生三”的“三”。

多重复数是正交关系的数学。正交关系的同伦周期是八。所以“三”是单个事物的最大独立维度。“三生万物”的“万物”是由多重复数之间的非正交关系形成。也就是两仪,四象和八卦是任何事物的演化基础。

在物质的非正交关系中事物有两种演化。

就是一部分性质是事物的内部性质。相互之间没有联系是“阴”。而另外一部分相互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事物共同存在的空间是“阳”。





所以世界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所以《周易》的科学依据就是多重复数。


科学无止境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3545228787848562381, "vid": "e6ddfdabdab840849db128b43a5db4d7\

天外飞鑫


《五行才是大道》

太极☞即戊己、中心、穴位

⬇️ 阴阳☞即动静、虚实、旺衰、吉凶、山水、高低

⬇️ 四象☞即四兽、四方、四季(即五行的前生)

⬇️ 五行☞即生克、帮扶,克制、吉凶

⬇ 八卦☞即先天、后天、乾、坤、坎、离、震、巽、艮、兑

☯️太极就是佛家的一句佛号“阿弥陀佛”,是道家的性命双修也是丹道,是禅宗的1,是风水的穴,是八字的出生时间;是有为法,是有不是空,无极为空。太极只是一种存在,它没有二元,没有分别,只是一个“1”,它无吉凶。

☯️阴阳就是佛与众生,是性与命,是空与有,是风水的山与水,是八字的旺与衰,为动静、虚实,已经有二元的交接作用和交融,就有了吉凶;

☯️五行就四象+一太极,四象是对阴阳的细分,即佛家讲的“四大皆空,五蕴非有”,五行是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风水讲五行,八字讲五行,六爻讲五行,道法讲五行,中医讲五行,五行贯穿整个的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就是讲这个世间的物质与物质之间的微妙的作用关系,也就是世物的演化规律,以定吉凶。我们以一个人为太极,只要存在必有运动,运动就必与人、物、方位、时间发生作用,一作用即有吉凶。

☯️八卦就对阴阳四象的细分,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即河图与洛书的文字版,先天八卦讲天地间的理、原理、规则;后天八卦讲天地间的法、方法、定律;先天为体后天为用,我们平常使用到八卦都是后天八卦,即文王卦,但原理还是先天卦理,就是这么妙。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或者说玄学文化精华就是阴阳、五行、八卦。如果再让我浓缩一下就五行。五行是大道,吉凶多半来自五行的生克,是因有了五行学说才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放溢彩。

九易2018.3.18

更多易经、风水、命理、八卦、五行破解,实例论证,请关注:九易谈风


九易谈风水


周易就是周围事物的互动交替的演变规律。是在道以下。宇宙也有无规律的粒子(行星或者恒星)。科学就是如饥似渴的学叫渴学(科学)。渴学(科学)只能研究人眼能看见的。看不见的渴学(科学)着们死也不会承认。神说的非常清楚,信是未见之事的凭据。神是说有就有,命立就立。渴学(科学)只能研究人能够想象的到的。神超出了人的想象。所以人们只有跪拜神,相信神。科学就是如饥似渴的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