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理解老子提出的修身三宝的?

子夜奇谈


老子的“三宝”,前两宝应该没有异议:一曰慈,二曰俭;可是第三宝,有的人看到了就觉得相当诧异了: 为什么不去“为人先”呢?

这就是《道德经》的智慧所在。因此,读者首先要弄明白《道德经》是老子写给谁看的?是写给统治者看的。

这里老子苦口婆心的劝告统治者要仁慈、节俭;因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而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 ,自遗其咎 。

可是为什么统治者不要为人先呢?无为人先,不敢为天下先,其实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就是顺天应时,不要瞎折腾。

这也是老子“无为”的核心价值观,因为“强梁者不得好死”,出头的椽子先烂。这里的不为人先,其实是一种趋利避害的哲学;

但是也有人将其理解为明哲保身,不思进取的护身符。其实在老子所处的时代,统治者能够不折腾,不为人先,那么他的臣民们应该高兴才是。

不为人先,视百姓为刍狗的统治者是不多的。所谓一将成名万骨枯,那些连年征战,开疆辟土的君王们的胜利不知伴随着多少老百姓的哀痛。

所以,老子的三宝应该是有其历史和现实意义的。


闲看秋风999


先说答案

华夏之道中,真正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慈:以天德之厚蓄天下;

俭:君王不以人害天,不以人助天,不为那些不合天德之人德;

不敢为天下先:这里的“天下先”,指的是妄人所争先恐后所立的不合天道的人之道,圣人不以妄人之道为政,不以人害天,不以人助天,这就是不敢为天下先的道理。


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捨慈且勇;捨俭且广;捨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这一段是什么意思呢?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圣人有三宝,来保证圣人可以做到以天胜人,避免以人争天,悖德而行。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慈,以天德之厚蓄天下。德厚,则与天地万物处其和;

俭,君王不以人害天,不以人助天,不为那些不合天德之人德;

不敢为天下先,圣人不以妄人之道为政,不以人害天,不以人助天。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有道者必有大功以正天下,有德者,必有大慈蓄养天下,必有大勇以救天下万物和万民。有道有德,则必有慈有勇。

不开人之天,而开天之天。人德不生,天德足全,圣人得以天德广大。

圣人不敢为天下先,不立人道以害天,无为人道以助天。是以天德常足,天德常足而不离,天下才能长久。

“今捨慈且勇;捨俭且广;捨后且先;死矣。”

如今的君王,舍天德积人德,并且勇于以人德为政。这是天人之争,以人胜天所迈出的第一步。勇于丧天德,积人德,以人道为政。

不仅立人道之教,还开人之天,并把人之下德,遍施于天下。

废天道自然之教,以自身为天下师,以一己之下德为天下资。天人之争,以人德昌,天德亡而结束。

君王以人争天,把天德丧尽,且厚积人德,广施人德,则天下必亡。

有道故能有德,有德故能慈,慈故能勇,勇故能救。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圣人有道,见害道者,则必将绝而除之,以使天下复道。以卫道之大勇而战,则救必能胜。

战的正义性,是来自于圣人替天卫道。战而胜的根源,则来自于救物救民于水火之中。

圣人禁乱除暴,卫道之战胜利后,天下复归于道。这时候,圣人就要谨慎的守护大道,以免天下再次失道。

如何守呢?以慈守之。卫道而战,则慈故能勇。事道而守,则慈故能爱。

爱民之君,怎么忍心看着天下失道,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呢?所以他自然不可能会容忍这样的事发生,故此,圣人以慈守道必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天将救之,圣人救人,在于使民复其德,使天下复其天,辅万物以自然。

天人之战,以慈卫天。

有德之圣王,对天道无限尊奉,对天下百姓,具有无限的慈爱,和负有无限的责任。并且,还具有无限的能力。

故圣人才足以成圣,才足以卫天,才足以安民。以天战人则胜,胜可以救人;以天卫天则固,固则天下安。既能在战乱时期捍卫天道,又能在和平时期守护和平。

一些解释

和后世流俗的对对《道德经》的解读相反,

老子从不主张无论正义邪恶,道兼蓄一切。

老子主张的是,

蓄德真者,救德伪者。

为什么有的人德真,有的人德伪呢?

因为有人害天,以奇治国。

所以救人救物的关键,就在于消灭这个害天者。

怎么消灭呢?

“执而杀之”。


平凡2850


这是《道德经》第67章,我给的编之目彔为〈三宝道之基石----價值论〉。修身三宝的提法就是对《老子》的曲解,《老子》自始至终没有修身的内容。也没有为己的内容,这也是正确理解《老子》内容的试金石。

《原文》(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以上内容于下文不合,当移到34章。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解读》老子说自己有三宝:一口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此三宝可谓道之基石。

慈者:慈爱,是母性对于子女无条件的爱护。君不见老母鸡为护雏鸡,敢与雄鹰拚死活;有些鱼类为幼鱼创造生活条件,甘身以没;三国时期吴国太为了女儿可舍弃江山不要。这些都是自然界生命延续之本能,所以慈故能勇。

俭者:节俭至吝嗇的程度:59章曰治人事天莫若嗇,唯嗇是谓早服。在这里老子显然知道宇宙再生的不可能性,天下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生存延续之无限性。必需俭嗇以为長久。当今最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霍金说:“世界政治社会混乱,环境恶化,人类如何延续多,100年?”的提问,只能俭嗇别无他方。所有的领域都能贯彻俭的原则,所以俭故能广。

〈不敢为天下先〉:不敢超出己有的自界的客观存在,去认识去想问题,认识有源才能产生正确的认识。不敢为天下先,就不会产生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之类的错误。这个问题决定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哲学派别的分水嶺。 不敢为天下先、认识是对存在的认识、其产生的理论才是真理。真理具有永恒性,所以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因其不符合“有无同一”规律的认识是错误的,必死无疑。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这都是规律之本性使然。

《译文》丛略。老子的三宝不仅是道生之基石,对人类来讲具有永恒的價值意义。


老乔218152046


道家的渊源很早远远超过老子(被改成道德经的原名)问世时间有“修生”的重要学说却不是“修身”!“修身“是儒学全称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是相当于现在流行的口号 ,喊过了就没有如何去用行动来实现口号中的目的的下文了,前些年有人给取了个绰号“鸡汤”没作注解却很流行这就算是做个注解吧。“修生”是指“修炼生命性能!天地孕育出了生命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就是说天地孕育出的生命只有经得起“天择“者才能生存下去否则就会被自然法则淘汰或者会遭到惩罚如病痛不适呀等等。再有人类生命必须要有食物维持的而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食物是有限的还存在各种自然灾害制造出来的生存危机逼迫人类必须从食物制备来获得稳定的生存机会就必须要去劳动创造出支持人类活下去而生命性能的增长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支持人能活下去的东西等等都需要“修生养性“!“修生养性“才是修行的整体概念而修行的方法却是多种多样的且是人人都在作“修生养性“的事有的是不自知的被动修生养性还有的是被人为地误导和神秘化了误以为是高不可攀仅限于少数人才能做的事而被骗了。老子在这里说的“一曰慈,二曰简,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我是这样理解的:人类是群体性的共同求生的物种就必须容得下别人的存在的慈悲心理是必须的!那种只顾自己的精致的利己是行不通的,当别人修生养性增进了生命性能必然会捍卫自己的正当利益而被众人驱逐甚至发生别的事!故具有慈悲心理是非常重要的!二曰简或者俭朴两者是混阖的既有简单不要弄得那么复杂什么都想要弄成顾此失彼而什么都没有得到还有需要俭朴来节约资源或者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来保障有长久的支撑。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是需要与社会同步共舞不要事事处处都要争先恐后地取争夺与争斗弄坏了人类的共同体!还有就是不要有野心要去主宰把持操纵人群那会违背自然法则的行为必遭因果报应的!如我见过电视上报道一个三四年级的小姑娘谈理想说“我长大后要当总理“还得到许多谬赞夸“有志气“假如后来的发展看不到自己有当总理的可能该如何办呢?毕竟国家总理一个时期只有一位能当上总理还在孩子事情就怎么知道会是自己呢?反而是将自己绑架住了觉得什么都不是当总理的事而无所适从!而正常的应该是做“增长性的努力奋进的修生养性的修行功夫随着日积月累的进步说不定会有机会当总理的!知其白,守其黑。才是天下式!修生养性也是如此的!


公议


老子的“三宝”之说 在《道德经》第六十七章,本章为“道”之自述,主要是概论道体之大及其“三宝”之德的特征,其次是阐释“三宝”对天下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在政治、军事、经营等方面的功用。

在《道德经》诸多章节中,老子将道体现象描述为“孔德之容”,也即“三宝”之德。一曰柔慈:因大道具有无休无止无私无畏养育万物的性质,老子赋予大道以阴柔母慈、谦下博爱的内在品格;二曰俭朴:节俭淳朴,兼有戒奢归俭,敛欲归朴的意思,朴于内而俭于外,不受世俗物欲之诱惑,不羡世俗物欲之奢靡;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即保持谦下不争的心态以得民心,在斗争策略上则是把握客观规律,如:盛极则衰、欲速则不达、有前车之鉴,可免重蹈覆辙等,力求更有效地享受成功经验,尽可能地降低失败几率,循序渐进,以不争先而化险为夷,以不落后而立于不败之地……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还具体阐述了“三宝”的功用:先从正面讲,“慈故能勇”。说得是人慈则必有爱心,往往对弱者的苦难及其被拯救的渴望更富有同情心,甚至像菩萨一样能够感同身受,使人产生或增强神奇的愿力和勇气,从而,“善救人,亦善救物,”,感化万民,使之互爱同心。此为“勇”之根本,遇战则勇而无畏。这种慈勇,方可称为大勇、英勇、神勇。

“俭故能广”。说得是俭可养廉,俭可树德,同时,“一切从俭”,不但可以让内外心理生理环境整洁,有利于推陈出新,并扩大空间增加容量,博采众长,还可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更加有利于扩大和促进思想政治影响,增强教化功能等。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说得是 为天下人的福祉,宁肯给大众事业起推动作用,拾遗补缺和处理善后事宜,也不会妄自居于天下万民之先自衿自夸,而是瞻前顾后,看大局,识大体,有功不居,以谦下不争之德感化万民,这样的话,人们肯定心甘情愿奉他为天下邦国的领导人。正如老子形容海洋时说的:“以其善下也,故能为百谷王”。

再从反面讲,舍弃“三宝”,恣意恃强逞勇,纵欲贪奢,争风吃醋,轻举冒进等,这样,不论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都有可能陷入难于自拔的困境。最后,老子特别强调坚持“三宝”之德的功用,即:只要具有柔慈,用以攻战就能取胜,用以防守就能坚固。上天将要树谁做领袖,同样会以柔慈筑起的围墙保护他


来取笑


“道”之“三宝”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七章,下面是我对该章的诠释,回答“三宝”的真实含义。

[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①。夫唯大,故似不肖②。若肖,久矣其细也夫③!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④: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⑤。慈,故能勇⑥;俭,故能广⑦;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⑧。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⑨!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⑩,天将救之,以慈卫之⑪。

[通释]

天下人都说我道大,似乎什么都不像。正是因为它大,所以似乎什么都不像。如果像个具体的什么,它早就变小了啊!

道有三件宝贝,应该掌握并保持着它们:第一是柔慈,第二是少做,第三是不敢做天下的带头人。柔慈,所以能勇猛;少做,所以能做很多;不敢做天下的带头人,所以能成为领袖。如今有人放弃柔慈只追求勇猛,放弃少做但求做很多,放弃处在后面只求争先,这是找死啊!有了柔慈,凭它作战会取胜,凭它防守会稳固,上天要辅助他,因柔慈而护卫它。

[注释]

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天下人都说我的道大,似乎什么都不像。肖,音xiào,像。《说文》:“肖,骨肉相似也。”

②夫唯大,故似不肖:正是因为它大,所以似乎什么都不像。夫唯,正是因为。

③若肖,久矣其细也夫:如果像个某个东西,它早就变小了啊。若,如果。“久矣其细也”是个倒装短语,实则为“其细也久矣”。细,微小。夫,音fú,议论句句尾起感叹作用的助词。

④我有三宝,持而保之:我有三件宝贝,掌握并保持着它们。三宝,即下文说的“慈”“俭”和“不敢为天下先”。持,把握,掌握。保,保护,保持。之,代词,它,指“三宝”。

⑤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第一个叫慈,第二个叫俭,第三个叫不敢做天下的首领。慈,柔慈,与“勇”相对。《增韵》:慈,“柔也,善也,仁也。”俭,少,与“广”相对,少做。不敢为天下先,不敢在天下人之先有所作为,实际是不敢做天下的带头人,与“故能成器长”相对。

⑥勇:勇猛,奋勇。

⑦广:多,作动词,做得多,广泛做事。

⑧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不敢在天下人前面做带头人,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领。器长,万物的首领。器,物。

⑨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如今放弃柔慈而追求勇猛,放弃少做但求做得很多,放弃处在后面只求争先,找死啊。且,连词,相当于“而”,却,但,只。勇,作动词,追求勇猛。广,用作动词,追求广泛做事。后,作动词,处于后面。先,用作动词,追求争先,追求做带头人。死,找死。

⑩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保持柔慈,凭它作战会取胜,凭它防守会稳固。夫,句首用于议论开始的助词。慈,用作动词,有了柔慈,保持柔慈。以,凭,靠,用。战,作战。胜,获胜。守,防守。固,稳固。

⑪天将救之,以慈卫之:上天要救助他,因柔慈保卫它。将,要。之,不确指代词,指掌握“三宝”的人。以,因。

[意义归纳]

本章由“道”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谈到“慈”“俭”“不敢为天下先”道之三宝的价值意义。

本章前后意思联系不紧密,所以我直接将本章分成两段。

第一段:“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通过回答为什么“道大,似不肖”,暗示道的广泛性和普遍性。

第一层:“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是引言论。

第二层:“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从正反两个角度回应言论。

第二段:“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介绍道的“三宝”。

第一层:“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介绍“三宝”是什么。

第二层:“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介绍“三宝”的作用。

第三层:“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谈背离“三宝”的危害。

第四层:“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着重谈“三宝”之首“慈”的价值意义。

[考辨]

有人在“谓”后加冒号,并将“我道大,似不肖”当作引用的话,以此句读: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还有人在“我”后加冒号,并将“道大,似不肖”当作引用的话,以此句读: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这两种句读把完整的语言肢解了。无论是“我道大,似不肖”还是“道大,似不肖”都不可能是原话。其实这是设想出来的话,而且以转述形式出现,这种情况是不能加冒号并加引号的。而且这里的“我”相当于“我的”,“我”已经与道合而为一了,根本不是单纯的第一人称。标点符号的使用要保持语言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还要考虑思维及口语诵读的合理性。

在为“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这些内容句读时,有人不采用同一个标准,比如有这样句读的: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其实三个“故能”是一个“辈分”的,同样,“慈”“俭”“为天下先”也是同一“辈分”的,“勇”“广”“成器长”同样是一个辈分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是“不能乱了辈分”的,要保持逻辑思维的一致性。

[解读与点评]

天下人都说我道大,似乎什么都不像,将“我”与“道”揉到了一起,继续揭示道无所不包、无形无体的属性。“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说的正是“大象无形”。“大象无形”是因为它太大了无法看到它的形。

道有三件宝贝,应该掌握并保持着它们:第一是柔慈,第二是少做,第三是不敢做天下的带头人。柔慈,所以能勇猛;少做,所以能做很多;不敢做天下的带头人,所以能成为领袖——道之三宝竟然有这么多的好处。

本章涉及到“勇”,涉及到战守。“勇”与战守均因“慈”而生,因“慈”才勇于牺牲自己的利益,因“慈”而勇,因“慈”而能战能守。老子的“慈”是发自内心的爱。从第十八章的“孝”与“慈”并举来看,“慈”是长者对晚辈的“爱”,本章之“慈”含有对子民之爱,推而广之就是无垠的大爱,有这种爱就能自觉地维护被爱者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这就是“慈”与“勇”的关系。

再谈一下解读本章几个关键词语的思路。

单纯解释“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可能很难把它们的意义明确下来,如果同时分别把它们与“勇”“广”“成器长”综合比较起来,具体解读就有了着落。

“勇”为刚,所以把“慈”解释为柔慈。

“俭”与“广”对应,显然与第五十九章的“啬”义同,是节省,是少做,是无为。同时,通过对应解释,我们也可以明确“广”的含义,扩大展开,无所不为。“俭,故能广”即无为而又无不为。

“不敢为天下先”是道之“三宝”之一,它含义相当深刻。人们常常称赞“带头人”,甚至赞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什么赞美他呢?因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风险。其实,这种“为天下先”“背道”,因为“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第七十三章)。显然,“不为天下先”是老子主张的循道态度。为什么“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呢?“为天下先”者必将被淘汰,没机会成器长,只有“不为天下先”因身存才有机会成为“器长”。

道之三宝虽好,可如今有人放弃柔慈只追求勇猛,放弃少做但求做很多,放弃处在后面只求争先。这是找死啊——这是对世人背道现象的正告。

有了柔慈,凭它作战会取胜,凭它防守会稳固,上天要辅助他,因柔慈而护卫它——重点从“慈”的角度说道之三宝,因为“慈”生“勇”。

本章产生成语“敢为天下先”“慈则能勇”“俭则能广”。“敢为天下先”是从“不敢为天下先”抽取的与老子之意相悖的成语。


陈广逵


道德经!是属于古典哲学的注作,解析的是古代时期。人们对世间万物理解的一种方式,我们是属于科技时代的现代人。看古人的文章,不能生搬硬套,不能在古人的思路里徘徊。看古人的文章要找到符合现在的发展模式,就是说看古人的文章。是用现代的思维去理解它,而不是又回到了遥远的古代。如果你是现代的人,思想守旧就是读死书。如果你还是在古人的老路上徘徊,就无法找到通往现在的路。就是说看古人的文章要找到通往现代的路,看现代人的文章要找到通往未来的路。总之一句话就是通过文章,解析现在过去和未来的发展模式。只有超前的思路,国家才会发展走向未来。


北京故宫i火锅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这段原文,可分三个部分来理解,把这三部分放在一起,有利于对三宝深层次理解。

第一部分,提出三宝的缘由。老子从上德不德,到道可道,非常道。谈了一堆对立统一的道理,却很少谈及具体什么做?于是很多人认为"道”的理论是大而无当,似是而非的空谈,不肖,就是似是而非的意思。老子很委屈,辩解道,我讲的就是王者的大局观,如果讲具体事,就局限了,局限就会狭隘,狭隘就难以持久(久矣其细也夫)。为了让听者开窍,老子讲了王者需遵守的三大原则。

第二部分,三大原则的具体内容(三宝)。一称为慈,也就是悲悯天下的博大胸怀。二称为俭,也就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三称为不敢为天下先,也就是戒骄戒躁的谨慎态度。

第三部分,解释三宝的作用和主次关系。慈的目的是为了勇,俭的目的是为了扩张,不敢为天下先的目的是为了江山永固。违背这三条,将自取灭亡。而其中慈是首要的,也是最容易被人误解的,所以老子多费一些口舌强调慈与勇的关系和王者胸怀的重要性。以悲悯的胸怀去打仗,是为了拯救人,而不是掠夺人,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将得到上苍的眷顾和民众的支持。老子这段话是对慈不掌兵的有力驳斥。

老子的思想绝不是消极保守的出世思想,而是厚积薄发的积极进取,老子强调不敢为天下先,不是保守,而是慎重,是在充分调查研究后的有的放矢,而不是我是大王我怕谁的鲁莽冒进。


null108161361


老子,衫补关系,一气化三清,清理门户关系,清理债务关系,清理障户,帐户,不谋,不贪,不私藏,私隐,私心关系,光明磊落关系,诚信于人,诚信于社会,诚信于天下人关系。修道,做人的教条,宗旨,造诣。天,地,阴阳,人,鬼,神,关系。唯道示尊,唯盗系贼。妖乱天下苍生,天地人,恩怨情仇关系,从中谋取,暴利,诈干,天下黎民,百姓关系,让天下苍生,惨遭,横祸,民不聊生,关系。


手机用户56437421679


老子的修身三宝,一曰慈二曰简,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三种充分体现了老子的处世哲学,是一种保守的,以最简单的生活方式,应对所有的生活。

老子的哲学就是一切以过去为尊,希望重新回到原始的部落时代,民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几乎没有商品交换,也不需要创新,因为创新就意味着犯错误。

对老子的修身三宝,应当辩证的看,完全按照这样做,人生就太无趣和灰暗了,完全没有乐趣和冒险的人生,也是索然无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