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資20萬元建希望小學!北侖78歲老人走了,卻留大愛在人間

捐资20万元建希望小学!北仑78岁老人走了,却留大爱在人间

(勵寧生前照片。)

昨天上午,北侖新碶敬老院氣氛凝重,入口往右拐,一字排開的花圈將原本就不大的空地擠得滿滿當當。這些花圈是送給一位名叫勵寧的老人的。

在北侖新碶街道,勵寧是小有名氣的企業家;在紫荊社區,他是連續為老年協會捐款12年的愛心人士;在千里之外的貴州,他是希望小學孩子們眼裡慈愛的爺爺。

前天凌晨,78歲的勵寧被疾病壓垮。他走了,留給這個世界的是大愛,留給親人、朋友、受助者的是無盡哀思。

重陽節前的約定持續了12年

“他身體一向硬朗,去年下半年到醫院就診時意外查出患有糖尿病,一個月前出現嚴重併發症。他離開前幾天,躺在床上動不了,可心裡還惦記著要給我們捐款。”紫荊社區老年協會副會長俞國申說,每年重陽節前,勵寧都會把捐款送到協會,這個約定持續了12年。

他說,最初幾年,勵寧每年一次性捐5000元,從2011年開始每年捐1萬元,這麼一算總數也有10萬元左右了。

因為有他的經費支持,原本冷清的老年協會得以開展各種活動,節假日也有慰問品能送。“去年他多出了1萬元,讓我們辦重陽團圓宴。坦白說,我們活動辦得紅紅火火,加入協會的人越來越多,跟勵寧的幫助有很大關係,大家都非常感激他。”

為何選擇資助老年協會?紫荊社區老年協會會長顧悅洪告訴記者,他和勵寧是相談甚歡的摯友,退休後他當了老年協會會長,而勵寧創辦了企業。“我曾跟他提及協會經費不足的事情,社區很多老年人都是住在一條街的街坊,很有感情。他一聽,都沒多想,就捐了5000元,從此每年都不落。”

勵寧還帶動身邊的朋友和愛徒一起捐款。這幾年,老年協會收到的捐款都是5人份的,勵寧捐1萬元,另外4人也分別捐1萬元。

捐資20萬元在貴州蓋起希望小學

為人慷慨,有難會幫,這不僅體現在為老年協會捐款上,勵寧還陸續資助了10多名貧困學生,並於2006年在貴州臺江縣捐資20萬元蓋起了一所希望小學,取名“宏達希望小學”。

當時,是徒弟陸漢幸陪著他一起到當地考察的。“那裡太窮了,路很難走,幾公里路開了2小時,下車後還要徒步1小時,那時師傅已經66歲了,照樣跟著我們一起走。”

昨天,陸漢幸也在現場幫忙。他對記者說,當時他們到了一戶人家,家徒四壁的景象至今難忘,唯一的家電就是一盞電燈。“回來後,師傅就捐了20萬元建小學,一直和校長保持聯繫,之後每年都會匯款到這所學校,改建了圖書館,還買了電腦設備。”

記者瞭解到,小學建成後,勵寧去過4次,看他們缺什麼,還有什麼困難。他也曾把那裡的學生邀請到北侖,帶他們四處走走,長長見識。

曾在“萬人助學”時赴青川資助

2008年,汶川地震後,寧波舉行“甬川攜手·萬人助學”大型公益活動,勵寧成為市民助學團的一名代表,與徒弟陸漢幸一道去了青川。

地震發生後,他一直想要到實地去看看,瞭解孩子們實際的困難。

當年7月,在媒體記者的牽線下,勵寧和陸漢幸一起登上了飛往成都的班機。長途奔波,一路顛簸,年事已高的他疲憊不堪,可他惦記著孩子們,沒多休息就趕著過去了。他們決定用最直接的方式幫助,他和徒弟每人拿出2萬元現金,直接分發到孩子的手中。這點心意,讓受助者感激不盡。

陸漢幸對記者說,師傅的善舉曾為其贏得北侖區第二屆感動港城新聞人物的榮譽,還參加過省扶貧十週年表彰大會,並登臺領了獎。當然,這並非勵寧在意的。

他是兒女和徒弟心中的偶像

“聰明絕頂、多才多藝、技術高超、熱情誠懇……”記者問陸漢幸,師傅在他心中是什麼形象,他一口氣說了一大串。“師傅技術好,只要他看過的機器、家電,馬上能畫出圖紙,新碶第一臺電視機就是他裝配的。”

上世紀七十年代,陸漢幸和勵寧同在一家工廠。拜了師後,兩人關係如父子般好。陸漢幸說,其實,勵寧只做了他一年師傅,之後就各奔東西了,但情分一直都在,“他影響著我的一生”。

陸漢幸如今是當地一家企業的老闆,受勵寧帶動,每年也向老年協會捐款。採訪時,旁人無意提到一句“他自己都捐資了好幾所小學呢”,當記者追問時,他擺擺手說:“跟師傅學的,不要提我,說他就好。”

徒弟將他當作偶像,子女更是在他的影響下成長。勵寧有兩兒一女,都很孝順,平時也愛幫人。女兒勵麗給記者看了一張照片,是父親邀請受資助的一名重慶大學生來北侖玩。“父親做的事,我們都很支持,父親資助的孩子來了,我們也會陪同他們到處轉轉。”

“他的愛心事業,我們會接力下去。他為人處世的做法,我們會一直記住,用在自己日後的人生。”勵麗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