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三夏生产”,机器换人,看沂蒙老区人民的火热麦收

芒种,是二十四时最忙的节气。热浪拂面,正值麦收高峰。临沂市兰山区农业大镇李官镇麦田连片铺展,却见不到几个人影,只有几台农机“突突地”来回奔跑着。10点,云泊湖社区67岁的缪洪芹按照农机手约定时间来到麦田,7分地地收割机1个半来回,10多分钟就收完了,地头装车直接运走。往西200米,77岁的刘玉阶家小麦刚用收割机收完,接着拖拉机扶沟播种种上了花生,连收带种半小时完成了。

“以往三夏生产那是一个‘抢’,家里劳力都得扑上三亩地晚上连轴干到12点,还得干一星期。”缪洪芹说,现在麦收不需要“劳力”,播、收全程机械化,一家人只需商量好怎么“处理”粮食。

现代化“三夏生产”,机器换人,看沂蒙老区人民的火热麦收

现代化“三夏生产”,机器换人,看沂蒙老区人民的火热麦收

机器收割

现代化“三夏生产”,机器换人,看沂蒙老区人民的火热麦收

测量水分

现代化“三夏生产”,机器换人,看沂蒙老区人民的火热麦收

倒入烘干机

现代化“三夏生产”,机器换人,看沂蒙老区人民的火热麦收

粮食烘干

今年兰山区共种植小麦20万亩。三夏期间,农机部门组织31个合作社,拖拉机和运输机、联合整地机、捡拾压捆机、播种机等机械共计4200台,开展农机播、收“套餐服务”,确保机收率稳定在100%,小麦颗粒归仓。

播收机械化不是新鲜事,粮食存放和晾晒是短板、难题。以李官镇为例,大部分农民在社区集中住楼房,在道路上晾晒粮食,影响交通,存在安全隐患。三丰农业合作社,一台大型的粮食烘干机十几天连续作业,在今年麦收大显身手。

“烘干是我们农业机械化的短板。针对粮食晾晒难题,今年合作社在村集体的支持下,投资60万元新上粮食烘干机,不靠天气也能丰收。”云泊湖社区后湖村村书记胡发科说。根据小麦含水量不同,40%的含水量1天能烘干8万斤,20%的含水量一天烘干10万斤。不仅可以满足合作社自己的小麦烘干需求,还可以为周边农户提供服务,直接服务方圆20多个村。今年夏季预计能烘干600吨。

随着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涌现,粮食生产与经营由原来的分散走向集中,不仅重量小户,种粮大户对粮食集中、快速烘干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我自己种了1300亩小麦,订单种植了1000多亩。靠人工晾晒,一个人工一天200多,关键还得看天气。天气突变,收都来不及。”种粮大户胡乃钦说。烘干机烘干每斤5分钱,一会功夫就处理完了,比人工晾晒、筛检省时省力省钱。

最近几年,粮食烘干机纳入了农机补贴范畴,降低了农户的购买成本。农户尤其是农机合作社购买农机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对粮食烘干机,兰山区实行优先补贴、敞开补贴政策,农民申请了购买资格后买了即补。一台60多万的烘干机,补贴16万。今年全区33家合作社陆续安装约40台烘干机,使小麦、玉米两大粮食作物实现耕、种、收、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的全程机械化,彻底打通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公里”。

记者在现场看到,小麦收割之后,深松机、播种机紧随其后。随农户意愿,可以深松后晾晒土地,选择钟意的作物种植,也可以直接播种玉米、花生。对小麦,也有两种方式供粮户选择:可以直接地头收购,粮食换钱;也可以通过合作社帮忙代管,随用随取,方便灵活。

胡乃钦算了一笔账,耕种、打药、收割、烘干四步全程机械化家庭农场连片作业,使用自有农机每亩小麦仅需80元。散户由农机合作社管理每亩小麦大约需要160元,普通工人一天打工收入足够,农民负担不重,还省时省力。全程机械化的基本实现,显著推动了农业生产上规模、降成本、增效益,为产业兴旺和农业现代化增添了新动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