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山區農耕文化的堅守,支撐扶貧產業發展

鶴壁市鶴山區以傳統農耕為主題,搭建西部山區農旅產業鏈,將企業、貧困戶、村莊有效的聯結。經過持之以恆的堅守,農旅產業得到發展,扶貧基地、鄉村旅遊做的有聲有色。其精髓就是堅守與延伸農耕文化。

鶴山區農耕文化的堅守,支撐扶貧產業發展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勞動人民總結的寶貴經驗,隨著農業從業人員的數量逐漸減少,越來越少的人關注節氣變化,天氣預報、設施農業等現代技術手段的成熟應用,使得年輕人對節氣與農活、種植時節與天氣的關係知之甚少。雖然技術手段可以基本替代節氣,但農耕文化的發展是鄉村農旅的核心與精髓。

鶴山區農耕文化的堅守,支撐扶貧產業發展

鄉村振興中多次提到“切實保護優秀的農耕文化,推進農耕文化的合理適度利用”,而二十四節氣正是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在群眾中有較大的影響力和知曉度,指導著農業生產與生活,要隨著時代發展使其內涵更加豐富、為鄉村帶來生機。

鶴山區農耕文化的堅守,支撐扶貧產業發展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是流轉較廣的農諺,鶴山區的緹香谷農業園區依然搶抓農時,在清明、穀雨時節進行開春的種植作業,園區以“迴歸自然農耕、體驗本真味道”為理念,採用無公害的種養模式,提供應季農產品。園區遵循傳統農耕方法,結合現代的科技技術,達到無公害產品標準。緹香谷產業扶貧基地以流轉土地、給付工資為產業扶貧的基本措施,構建桑產業、林下養殖等項目,讓貧困戶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提高貧困戶的積極性。

鶴山區農耕文化的堅守,支撐扶貧產業發展

鶴山區農耕文化的堅守,支撐扶貧產業發展

在春季萬物生髮的時節,鶴山區以農耕為主題,開展“香椿”主題的節慶活動,讓遊客通過活動走進鶴山,在活動現場推薦紅油椿等村落特色農產品,幫助農民解決產品滯銷的問題。同時,組織扶貧基地現場推介,以此為契機實現山區農產品的供銷合作。

鶴山區農耕文化的堅守,支撐扶貧產業發展

數據整理表明,有關二十四節氣的論著中,飲食養生類佔48%,節氣諺語和中醫養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鶴山區在節慶舉辦“登五巖祈福活動”,緹香谷園區從時節林果入手,解讀“因時而吃、因時而養”的時養觀點,形成傳統農耕文化下的特色餐飲。

鶴山區農耕文化的堅守,支撐扶貧產業發展

年輕人和學生因為遠離了鄉村,對於二十四節氣等農耕文化已經淡忘,緹香谷園區設立“緹香三生”創客體驗活動,讓學生走進自然感受生命、生存、生活的意義,同時將農耕文化與學科知識相遷移,讓學生能看、能玩、能學實現研學實踐的“做中學、學中玩”。對傳統的農耕文化進行保護與傳承,對現代農業的技術進行解讀,引導學生對生活的思考。

鶴山區農耕文化的堅守,支撐扶貧產業發展

農業的文化內涵具有時代的發展性,鶴山區抓住鄉村旅遊的發展內核,將特色突出的農耕文化作為發展旅遊的資源,通過企業實施、創意開發、讓貧困戶參與到產業鏈中,實現精準扶貧的長效化,同時讓農民對農耕文化的保護、產業扶貧的參與大大提高。

鶴山區農耕文化的堅守,支撐扶貧產業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