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汀州,今朝的龙岩——浅析闽西城市格局

今天我们谈一谈龙岩。首先回顾一下闽西地区的历史。闽西地区在历史上大部分区域归属于由长汀管辖的汀州府,由于是客家人的发源地,多通行客家方言。龙岩市辖县区中除了新罗和漳平,其余均为客家县。也就是客家人占多数。新罗和漳平比较特殊,历史上大部分时间并不属于汀州府,而属于漳州管辖。陈元光开发漳州时,一部分闽南人沿着九龙江北溪溯江而上,经过华安、漳平来到了龙岩盆地。所以九龙江流域所在的新罗和漳平主体框架是闽南民系,后面有客家人陆续从上杭、永定迁入,就形成了比较复杂的人口结构。清代由于龙岩离漳州较远不易管理,将龙岩升格为州,龙岩从漳州半独立出来。民国继承了龙岩州的建制,将武平、上杭、永定划入龙岩下辖的第七督察区。随后长汀和连城也加入龙岩下辖的第七督察区。解放后第七督察区演变成为龙岩地区和龙岩市。

2016年龙岩经济总量1891亿元,人均GDP全省第五。在山区城市中算是非常不错的了。今天的闽西可以在全省算的上中游。而在古代确实另一番景象。唐宋时期福建发达的是三巨头(福州、建瓯、泉州)。经济的重心在闽江流域。而闽西大部区域不在闽江流域,而是属于汀江流域。与闽江、九龙江、晋江、赛江、木兰溪不同的是,汀江的入海口不在福建,而在广东汕头。而新罗、漳平虽然位于九龙江流域,但是却是在九龙江流域最上游位置。明代九龙江入海口月港繁荣似锦,九龙江上游却经常造反。其实一切都稀松平常。因为这样的区位条件,在古代福建地区的经济布局中,闽西地区就属于边缘化的位置。闽东地区占据闽江的入海口。经济不会差到哪去。闽北、闽中地区(南平、三明)由于闽江流域资源最先被开发,又能很好地沟通经济发达的江西、浙江,所以经济也不会差。闽南地区虽然不在闽江流域这个大经济圈里,但是靠海,可以靠对外贸易混得开。这个时候闽西就比较尬了。

客家人为什么要迁徙,说到底还是因为宁化长汀的土地不够富足,存不住人。但是为什么现在龙岩的经济还是可以的?答案是矿产资源。随着闽北、闽东的矿产资源被开发殆尽。在资源稀缺的福建地区,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原本是处女地的闽西。龙岩市已探明的矿物种类64种,其中金、铜、铁、煤、高岭土等16种矿产储量居全省首位。马坑铁矿是华东第一大铁矿;紫金山铜矿是中国第二大铜矿;东宫下高岭土矿是中国四大优质高岭土矿之一。此外福建省的稀土储量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内蒙和贵州。而这其中大部分分布在长汀、连城交界区域。

煤和铁是啥?讲山西的时候,我说过煤铁是工业化的第一口奶。煤铁资源不足在工业化起步阶段是很要命的。正是由于龙岩盆地有煤有铁,所以解放后闽西地区正式纳入福建山区工业化的大布局中。伴随着鹰厦铁路的通车,铁路线上的邵武、南平、永安、漳平等多个山区工业点开始兴起,福建山区的工业化拉开帷幕。与此同时,铁路支线也从漳平修到了煤铁资源丰富的龙岩盆地。龙岩市区在1961年通上了火车,紧跟三明和南平的步伐。这一次闽西经济没有再次掉队。铁路边上的新罗和漳平经济率先发展起来,随着矿产资源的深入开发,矿产较为丰富的永定和上杭也发展起来。但是再继续往西的几个县经济就差一些了。

这里有必要讲一下行政中心的布局。可以说,行政中心的布局是一门艺术。英国首都偏南所以苏格兰独立运动猖獗,中国首都不是西安所以西部大开发非常费劲,安徽省会不靠长江所以搞得全省满盘皆输。可见行政中心布局的重要性。而鹰厦铁路改变了福建山区的行政中心布局。原本是闽北行政中心的建瓯和闽西中心的长汀由于不在鹰厦铁路线上走向没落。现阶段福建山区的行政中心在南三龙的核心因素就是由于铁路。但龙岩市区成为铁路枢纽却是09年以后的事情。原来靠近闽西地区的铁路枢纽是漳平。但是没有选择漳平作为行政中心的原因,一是矿产资源不如龙岩盆地,二是太靠近闽南地区,不符合距离衰减,三是发展空间不足。综上闽西的行政中心选择就放弃了鹰厦铁路主线上的漳平,改成了鹰厦铁路支线上的新罗(龙岩盆地)。但是龙岩盆地在整个闽西地区而言还是过于偏东,偏向闽南地区,这就导致了龙岩西部的几个县发展不起来。为什么南平要迁府,除了土地不足,过于偏离闽北腹地也是一个原因。道理和这个类似。

2016年新罗区的GDP为692亿,上杭县的GDP为276亿,永定区的215亿。三者加起来,占到龙岩市经济总量的将近2/3。可见龙岩地区的县区差异还是很明显的。其中的原因就和行政中心的布局有关系。但我们要明白,新罗的发展已经快到了一座山区城市的上限。虽说龙岩盆地不小,但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终究会有饱和的一天,这个龙岩市区就会遇到发展的天花板,水资源不充足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以上就是增长极理论。这个时候闽西的经济布局就要重新回归汀江流域。但是汀江是一条流到广东的河流,不在福建省资源配置的优先序列里。所以假设闽江复航,那么压力最大的就是龙岩。那么又是一轮经济的重新洗牌,很可能会回到古代的那种状态。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办?

首先我们回到龙岩的产业结构。2014年龙岩市第二产业产值占三产总值的54%。这比例是偏高的,体现了龙岩工矿型城市的特点。而龙岩市的工业中重工业占比也偏高,比重在65%以上。这样的数据让我联想到一个地方,那就是山西。我当时说过一句话,在晋班牙这样的土地上,是开不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花朵的。龙岩和山西比,虽然好很多,但是由于九龙江不能通航,所以你的重工业在未来竞争不过芜湖、九江、岳阳、武汉,这是必然中的必然。重工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在经济效率不足的地方举步维艰是必然的。所以福建省最后的重工业布局还是会回归沿海地区。这是大家一定要明白的一个地方。而龙岩市的工业产值中将近四成来自于矿产有关的行业,如果我们短视,那么这座城市的未来只有“三个字”——荷兰病。

好了讲完了龙岩经济的两大问题。一是汀江流域(西部)经济欠发达,二是过于依赖矿产和重化工业。那么龙岩有什么优势?一、土地资源在山区三市相对丰富。二、汀江航道。工业化是一场漫长的长跑,土地、水资源、港口三要素缺了哪一环都会造成瘸腿。 在这场长跑中,南平已经遇到了发展天花板,所以打算迁府重启系统。三明市区也遇到发展天花板,所以着手发展沙县。龙岩市区因为相对丰富的土地资源,所以目前还没有遇到发展天花板。而除了龙岩盆地,另一方面闽西还有另一大盆地尚待开发,那就是连城盆地。

昨日的汀州,今朝的龙岩——浅析闽西城市格局

连城盆地

昨日的汀州,今朝的龙岩——浅析闽西城市格局

同等比例尺的龙岩盆地

可以看出龙岩盆地行将饱和,所以这才有了龙岩市永定区。本质上也是发展即将到达天花板。不过话说回来,连城盆地和龙岩盆地这样大盆地在南平和三明都是没有的。所以这就是龙岩相对于南三两地的优势所在。毕竟福建多山,平地贵如油。但是如果只有平地没有江河,那就是合肥这样的平原山区。龙岩相较于南三最大的减分项就是内河航运。当然南三由于水口水库自断一臂,所以这个优势还很不明显。但龙岩不是没有江河,龙岩西部有一条流向汕头的大河——汀江。汀江发源于宁化县南部,向南流经长汀、武平、上杭、永定,在广东大埔县三河坝与梅江交汇,以下的河段成为韩江(因韩愈得名),在汕头入海。汀江年均径流量115亿立方,比九龙江的141亿立方少一些。如果算在福建也是第三大河流。龙岩市中长汀和上杭的县城都在汀江边。

昨日的汀州,今朝的龙岩——浅析闽西城市格局

昨日的汀州,今朝的龙岩——浅析闽西城市格局

汀江流域示意图

昨日的汀州,今朝的龙岩——浅析闽西城市格局

汀江长汀县城段

昨日的汀州,今朝的龙岩——浅析闽西城市格局

汀江上杭县城段

长汀过于上游,航运条件可能不够。到了上杭,这个江面足以建一座中型的河港。所以我的建议就一目了然了。龙岩近期的目标就是在上杭建龙岩港。甚至可以将闽西的行政中心由新罗调整为上杭。这样的资源配置手段下,闽西的经济效率会提升一个水平。但是这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因为汀江是跨省河流,福建不会将经济资源优先配置在汀江流域。这就构成了一个悖论,选新罗,你修不了港,玩不了水运,经济效率上不去。选上杭,你发展汀江流域的经济肥了广东,福建省内不干。要想发展汀江流域的经济,第一个方法就是客家人区、潮汕地区单独建省。但是这么做难度太大。于是要想发展汀江流域的经济,只能多砸些钱了,那就是将汀江流域的经济融入福建的主经济区,也就是闽汀连通修运河,融入闽江流域。所以就有了我这个脑洞特别大的想法。

大家往上翻,看那副汀江的地图。从上杭到连城朋口镇有一条支流。那条支流叫旧县溪,是汀江最大的支流。大家在看连城的北边,连城北部的北团镇有一条河,这条河是闽江正源沙溪的支流,流到永安安砂水库汇入沙溪。这说明什么?连城其实是闽江流域和汀江流域的分水岭。这两条河能不能走通呢?事实上是可以走通的。

昨日的汀州,今朝的龙岩——浅析闽西城市格局

闽汀运河示意图

昨日的汀州,今朝的龙岩——浅析闽西城市格局

闽汀运河卫星图

从北团到连城盆地海拔最高420米,从连城盆地到朋口海拔最高440米。看着很高,其实是可行的。德国人修莱茵-多瑙运河最高点海拔406米。多修几座船闸,用高一点的升船机的问题。而这条运河修解决了连城盆地最缺的东西,那就是水。这样的话,连城就会从一个五线山区,变成闽江边的城市。如果在连城建港,船可以发往永安、沙县、南平、古田、福州、建瓯、邵武、广东梅州、潮州、汕头。是不是美滋滋?这条运河凿通就会导致连城在于龙岩市区的竞争占据绝对的主动。理论上龙岩市区也可以从永定河连一条运河接上自己家的龙川溪,然后把船开到厦门去。如果单纯考虑挖河的问题话,工程难度甚至略低于闽汀运河。但是最大的问题是没水。九龙江的径流量和闽江的径流量可不是一个量级。闽江的水量可是九龙江的将近五倍啊。还有就是经济价值不大。九龙江的腹地还是太小了。所以看来看去,还是认为新罗区会从高峰跌落。这就是增长极理论。

另一个闽西经济的发展重点就是上杭。首先上杭的汀江航道是天然的,不需要疯狂砸钱投入,小修小补即可。这样累积下来的资本积累很可观的。另一方面,上杭的土地资源,个人认为上杭的土地资源虽然比不过连城和龙岩市区,但是采用合理的手段也是能够保证一定量的土地补给。

昨日的汀州,今朝的龙岩——浅析闽西城市格局

第一招,汀江截弯取直,利用原有河道扩充土地资源。

昨日的汀州,今朝的龙岩——浅析闽西城市格局

第二招,挖一挖相对高度在二十米以内的丘陵,上杭县城的面积翻一番到两番还是没多大问题的。相同比例尺下虽然没有龙岩和连城大,但也不算小了。

总结一下,我们思考闽西经济。就要明白闽西经济的今天是工矿业是硬撑起来的。龙岩市区行将到达发展的天花板。那么闽西经济的下一步怎么走?官方给出的答案是龙岩市永定区,而我的答案是上杭的龙岩港。为什么?因为高陂镇、坎市镇的门口没有福建第三大河。即便新罗向永定扩张,终究无法提升龙岩自身的经济效率。新罗逼近了已经到了一座山区城市所能发展的极限。网上有人在鼓吹超漳州,但我们还是要明白沿海和山区的经济要素是不同的。即便龙岩煤再多,地再大,但他还是具有很明显的短板。那就是那他是河流最上游的工矿城市。

内河航运对于内陆地区经济效率的提升,不必我多说。德国就是最好的案例。如果德国不修那么多运河,那么他和吉林这种够不着海的内陆省份是一样样的。汀江是一条黄金水道,也是闽西经济的希望所在。但是悲剧的是他流到广东去了。如果我们跳出福建地图的视角,在韩江流域的地图上去看闽西。那么闽西的中心城市无疑是上杭。

昨日的汀州,今朝的龙岩——浅析闽西城市格局

汀江-韩江流域示意图

但是由于我们有中国特色行政区划,所以龙岩市政府在九龙江流域的新罗。这也导致汀江航道长期被忽视,龙岩市西部的经济发展缓慢。现阶段闽西只有一个地方具有非常高的经济效率。那就是上杭。但是由于我前面说的悖论,福建省的小心心是:我不能投资汀江流域,要不然肥了广东。龙岩市的小心心是:集全闽西之力建我大新罗。这些小心心,就可以解释闽西经济所面临的问题了。这时候闽西经济要想突围,最好的办法就是闽汀运河。闽汀运河才会让福建省意识到龙岩是连接闽粤甚至海西与珠三角的桥头堡,认为闽西地区是闽江流域的拓展和延伸。最重要的是解决了连城盆地的水资源和港口难题。在这条运河开通以后,连城就可以和周围上杭、永安、沙县一较高下,而且由于具有土地资源的优势,前景还是非常看好的。

最后说一下闽西经济的定位。你不能指望福建的任何内陆城市超过沿海地区。即便现在宁德欠发达,但是他的上限还是比龙岩和连城高的多的。最适宜闽西还是搞小型的自由市,闽西有经济价值的自由市目前只有上杭一个。修了闽汀运河还可以加上连城。闽西提高经济效率的最佳方法,就是建上杭港、连城港(修运河后),就是将资源向上杭和连城集中。上杭非要靠挖矿?非要把氰化钠撒的满农田都是?其实不然,答案就在汀江边。记住,钱不是钱,土地、港口、水资源才是钱。

昨日的汀州,今朝的龙岩——浅析闽西城市格局

摘自:朝帝M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