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美水富人”——最美村民

2018“最美水富人”——最美村民

秦家齐,石燕村大坪支部书记。重任在肩、先人后己—大坪党支部的主心骨

在春耕生产季节即将来临时,在大坪村民小组大部分劳动力外出的情况下,为了让今年春耕播种能按时播种下去,他及时组织动员在家有劳力的群众购买玉米种,指导他们如何播种,如何育苗。他先人后己,春耕播种的玉米成苗后,需要移栽,当秦家齐看到农户的玉米苗长到3至4片叶子的时候,他积极组织群众以户为单位,安排好时间,一天一户进行移栽,在各农户都完成移栽后,秦家齐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家的玉米苗已经长至5至6片叶子了,然后自己才慢慢移栽下去。通过秦家齐的组织,大坪村民小组的10户玉米苗,在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仅用了10天,就全面完成了春耕玉米育苗移栽工作。

雷厉风行、敢于行动——党员群众的定心砣

铜厂片区位于石燕村高二半山区,因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的地理因素,自来水的普及异常艰难,群众的生活用水是片区的一大问题。虽然铜厂片区有蓄水池但因长期缺乏管理,水的质量得不到保障,达不到饮用标准。秦家齐当机立断,组织村民,维修水池,拉管引水,以户为单位实行分月轮户制对蓄水池进行日常管理。从此铜厂片区的饮用水问题得到极大地改善,而秦家齐创建的分月轮户制管理制度也是石燕村对水源管理的先进典范。秦家齐身为大坪支部书记,又是石燕村铜厂片区护林员,每天农活后的剩余时间和晚上还要到各小组了解护林防火情况,向群众宣传护林防火知识。在护林防火期间,严格森林防火制度,禁止野外用火,切实做到护林防火,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他的片区至今没有发生过一起野外用火。

不抛弃、不放弃——脱贫致富的帮扶人

贫困户秦光德就是秦家齐所在片区的脱贫困难户。秦光德家中只有年近70的夫妻二人,缺乏劳动力,又无其他经济收入,只能依靠低保维持最低的生活保障。在镇政府,挂包单位和村委会的共同研究下,针对秦光德的情况,制定了购买猪和蜜蜂给秦光德饲养的脱贫方案。了解到这一方案后,秦家齐主动揽下采买蜜蜂和猪仔的任务,为了实现帮扶成效最大化,购买过程中他货比三家,价格不合理就多次找老板谈价格,猪或蜜蜂的品质不行,他就不嫌累的多找几家进行对比。他说:“政府和帮扶单位制定的脱贫方案切实有效,我不能让它在我这里掉链子,我多跑几趟,多说几句话都是小事,一定要让秦光德早日实现脱贫致富。”而后他多次往返秦光德家中,帮助秦光德搭建蜂箱,牵猪入栏,对秦光德进行一系列的技术指导。

杨孝兵,水富程康园林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公司管理人。创业路上:虽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

杨孝兵读初中时不幸摔了一跤,导致双腿残疾,2000年初中毕业后一心想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向旁人证明不比别人差。于是在家人的支持下购买了600只土鸡开始养殖,由于资金不足、技术欠缺、管理不当、销售渠道窄等原因创业失败。杨孝兵总结失败原因,随时准备东山再起。

2002年在家人的反对下,毅然决定独自前往浙江务工。由于双腿残疾,没有企业愿意聘用杨孝兵,这也更加坚定杨孝兵创业的梦想。三番几次后,终于在一家养殖厂工作,一边挣着生活费,一边“偷师学艺”。一直到2009年,再次回家创业。因为鸡苗供应不足、没有孵化技术,又一次的创业失败花掉了他所有的积蓄。“为什么我就不能办一个孵化厂呢”,杨孝兵这样想到,颓废半年的他终于“站”了起来。

2011年杨孝兵又一次外出学习孵化技术,2013年学成归来继续创业。2014年申请水富程康园林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养殖规模达12000多只,孵化室占地2亩以上,养殖面积达20亩,年出栏100000多只。

致富路上:不忘帮助乡亲脱贫致富

2017年3月,得知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兴怀有养鸡的想法,立刻将50只土鸡苗免费送到李兴怀家中,每个星期义务去做技术指导,成活率达95%以上。据悉:2014年来,他还义务向群众培训养殖和孵化技术共7期800多人次;免费发放鸡苗2000多只、疫苗3000余份;提供销售渠道帮助群众年销售8000多只,带动全村110余户群众共同养殖(其中养殖大户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平均每户年收益增加了1220元。如今他与重庆康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销售合同,每天提供250—2500只的销售量,土鸡再也不愁销路,更多群众也积极参与,杨孝兵也非常乐意卖给他们鸡苗并承诺高价回收。

守业路上:不怕从零开始

谈起千难万阻的创业经历,杨孝兵坚定的说到:“我不怕从零开始,还有什么能比残疾给我带来的挫折更大呢?每一次的失败都会令我觉得离成功更近了一步。下一步我还要带动更多的群众与我共同养殖土鸡,将土鸡发展成为太平的特色产业。”

周世英,向家坝镇永安村永安党支部书记?周世英同志,现年50岁,家庭人口6人,200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组织,2010年以来任花红村民小组组长兼支部书记,几年来,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为村民服务,任职以来,积极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得到上级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

2004年以来周世英同志多次当选为镇、县人民代表,2009年来为茶林、花红两个村民小组500余人没有交通不便而发愁,2009年冬天她带领群众,自筹资金修建了一条2.5公里的公路。想想她也不易,丈夫常年外出务工,在自己重病住院期间还念念不忘村民利益,尚未康复就组织群众热火朝天地工作起来,2010年公路已竣工。2016年村委会换届选举,她担任监票人,背着年仅1岁的孙子提着票箱挨家挨户的走,选举进行了20多天,她就这样背着孙子走了20多天,整个选取过程严格按照选举程序进行,确保选举的公平、公正、公开,保障了换届选举的成功。她还以发展本村产业为己任,主动带头发展茵红李种植业,并带动周边群众种植茵红李,在周世英的带领下目前永安片区茵红李种植业面积达到100余亩,年收益 元,已经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日子渐渐红火起来。她的生活不仅仅这些,夜深人静时还学习起保险知识来,利用工作、生活之余成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代理员,为村民、学生一边讲解保险知识、一边为他们考虑了后顾之忧,让他们大量参与了人寿保险,默默地在为人民政府排忧解难,别人在家相夫教子,她却在为别家调解夫妻不和、其他人在享受天伦之乐,她在为精神病患者考虑温饱起居,在他家隔壁住着一年轻精神患者,她经常为这位患者端水送饭。她还主动请缨,照顾村里的留守老人,村里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挣钱了,家里剩下的老人就成了留守老人。有些老人身体不好、腿脚不利索,她就默默的照顾这些空巢老人,时常帮老人们扫地、洗衣,陪伴老人,让老人们感到温暖。春天到了谁家不忙着耕种,她却挨家看水浇灌协调用水,张家小鸡进了李家菜园她是和事老,哪家婆媳不和她沟通站,遇到邻里不和用水吵架她是调解员,哪家红白喜事她成了主持人。 总而言之哪里有困难都有她那爽朗的笑声和她的身影。

村委会交代各项工作准时、按质、按量完成,随处可以体现出一位组织同志本色,人民代表议案、花红公路是最好见证,她像蓝蓝天空一朵云彩,像无边无际绿茵里一朵小花,鲜艳、耀眼,在平凡的岗位放射出不平常的力量,发挥不同的作用。

唐家宽,水富县云富街道办新安村大池二组,大池片区支部书记。“共产党好,人民政府优”,这是唐家宽写在他工作笔记本第一页的一行字,潇潇洒洒的展现出一股满满的正能量。今年68岁的唐家宽是新寿村大池党支部书记,他71年入党,已有46年的党龄。无论在曾经的新安村党总支副书记的工作岗位上,还是在如今的大池片区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他兢兢业业为党工作、为民服务,用46年的岗位坚守书写着对党的无限忠诚。

——书写 “党的100个好”教育思想落后的群众。在偏僻的新安大池片区,有小部分群众对某些政策不理解,如张家有低保,李家有低保,就是自己家没有,于是,这些没有享受低保的群众就骂干部,说共产党员不好,骂政府腐败。唐家宽说:“骂我们干部,我不会反驳,因为也许是我们当干部的对党的政策宣传不清楚导致的。但说党的不好,我就不答应,我就坚决反对,我就会据理力争,后来,我总结写出了这‘党的100个好’,并用这‘党的100个好’去教育思想落后的群众。”翻开老书记的工作笔记本,“党的100个好”的第一个就是“共产党好”,依次是党章好、党纲好等;在第二页,就有党的路线好、党的方针好、党的政策好等。老书记唐家宽说,他在给群众讲每一个“好”的时候,都会列举很多现实的事例,如学校修在家门口、公路进行了硬化、联户道路修到坝子里、种庄稼不交皇粮等,让群众真真实实的看到党的政策为大家带来的好处,给农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让群众无言以对、心服口服,不敢再说共产党的不好。

——兢兢业业的记录每一天的支部工作。在唐家宽工作的办公桌上,整齐的摆放着大池党支部的党务工作资料,有支部会议记录本、支部党员花名册、支部党员大会签到表、支部无职党员设岗定职表、支部党员党费收缴表、流动党员动态管理表等11项资料,而挂在墙上的那张“大池支部党员分布图”特别引人注目。这张“大池支部党员分布图”是老书记唐家宽一笔一划手绘出来的。唐家宽说,他在新安大池这个地方生活了几十年,这里的山山水水就在他心里,画大池党支部这18名党员的分布图轻轻松松就能画出来。唐家宽说,他之所以手绘这张分布图,就是为了方便在大池片区的扶贫干部,即使他本人不在家,来大池搞扶贫攻坚的干部不用他带路,仅仅凭借这张分布图,就能一一找到相应的党员的家,并且不走冤枉路。支部的会议记录也非常规范,每月的党员主题日活动、每次党员大会的决定事项等都记录得非常详尽。翻开唐家宽今年1至11月的支部会议记录,每月都有2次以上的记录,其中一个关于无职党员设岗定职的会议中,工工整整的记录着对11名无职党员的设岗定职安排:刘树田负责防火工作、刘树勤负责创业致富工作、杜声云负责环卫工作……

——心中永远装着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名党员,唐家宽心中一直想到的是群众。唐家宽担任县人大代表那会儿,高新公路还没有硬化。为了人民群众的出行方便,每次出席县人代会,唐家宽都要提出硬化高新公路的建议。1990年,新安村开始安装农用电,但新安村地形复杂,县电力公司工作人员人地生疏,不知道如何布线路。唐家宽听说了这件事,马上找到工程负责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很快就勾画了一张新安村电力安装布线图。根据唐家宽提供的布线图,安装工作非常顺利,工程提前30多天完工,新安村家家户户也提前30多天点亮了电灯。在吸收新鲜事物上,68岁的唐家宽也不落后,听到群众说上网难的事情,他就主动和电信联系。今年5月,在他的积极争取下,大池片区开通了电信网络。唐家宽说:“现在大池片区的网络开通了,外出打工的娃娃些回来,在手机上就能定好机票、火车票什么的,也能多陪父母几天了。”今年,新安村党总支动员大池片区群众种植茵红李,唐家宽自己带头定了200棵。在他的带动下,大池片区的党员和群众种植茵红李的积极性很高,很快就完成了大池片区的扶贫种植任务。唐家宽很开心的告诉笔者,大池片区的土地好得很,将来茵红李种植成功了,大池片区就是一片一片的致富林了。

党务工作是枯燥的,但在唐家宽心中却是神圣的,他用对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在大池党支部党务工作上坚守,一笔一划记录支部工作的点点滴滴,把自己平凡的人生演绎得无比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