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急着给“超级高铁”泼冷水

别急着给“超级高铁”泼冷水

近日,美国超级高铁公司HTT与贵州省铜仁市举行“真空管道超级高铁研发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双方将按照1∶1出资、各占50%股权组建合资公司,在铜仁市建设一条10公里长的超级高铁线路。同时,双方将共同推进建设一个500—1000亩的超级高铁产业配套园区。被称为“高铁大国”的中国,为何要引进美国超级高铁,中国人造不出超级高铁吗?超级高铁会不会是下一个“巴铁”骗局?

别急着给“超级高铁”泼冷水

在很多人的眼里,超级高铁是一项高科技项目,适合在经济发达地区运营,可居然首先落地在经济落后的贵州,简直不可思议,质疑之声不绝也是正常的。其实,贵州此次引进的超级高铁项目,乃是以实验为主的线路,离商业化规模量产还早。而且,贵州近年来大力发展大数据、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高科技基础,产业升级势头良好,引进超级高铁也不是啥特别的事了。

目前研究超级高铁的国家和企业很多,中国版的超级高铁也在多地进行中,马斯克提出的管道式胶囊车厢设计,只是其中一种方案,也是较为可行的技术。去年5月HTT在北拉斯维加斯的开发测试跑道上完成了首次全系统测试,运用磁悬浮技术,在实验跑道上时速达到70英里(约为113千米/小时),而且是在真空环境下进行,引起了全球舆论关注。

别急着给“超级高铁”泼冷水

与原先设想至少750英里/小时的速度相比,尽管该次实验还不到1/10,还不及目前已经商用的中国高铁“复兴号”的1/3,不过,所有伟大的创新都是从很小的改变开始,假以时日,技术逐步成熟后,速度和稳定性都会不断提升。HTT已在美国、阿联酋、印度、巴西、法国等国签署协议,与中国贵州签署的协议是全球范围内第12份协议和第3份商用协议。

显而易见,HTT确实在研发超级高铁技术,并非搞虚假动作,至于未来是成功还是失败,则就很难预判了。毕竟对于此类颠覆性的“黑科技”来讲,科技研发和商业化的进程难度都很大,失败的概率还是很大的,很多企业都变成了先烈,但并未阻挡科技进步,反而为后来者提供了借鉴经验。

就如爱迪生所言,其在发明灯泡时经历了上千次的失败,但那些不是失败,只是验证了那些材料不适合罢了。因此,大众不要习惯性泼冷水,对“超级高铁”应宽容以待,尊重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创新探索精神,给“黑科技”一个良好发展的空间,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都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