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沙羣島簡介:一個世界級的大環礁(中國國家地理)

中沙群島

中沙群島(菲律賓亦稱馬科斯菲爾德沙洲 ,中沙群礁),為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之一,位於南海中部海域,西沙群島東面偏南,距永興島200公里,是南海諸島中位置居中的一群。該群島北起神狐暗沙,南止波洑暗沙,東至黃巖島,地理位置在北緯13°57′~19°33′,東經113°02′~118°45′之間,南北跨緯度5°36′,東西跨經度5°43′,海域面積60多萬平方公里,島礁散佈範圍之廣僅次於南沙群島。

中沙群島簡介:一個世界級的大環礁(中國國家地理)

轉自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中沙群島是海洋型島嶼,發育在中央深海盆及北部陸坡上海山頂部,由黃巖島和中沙大環礁上26座已經命名的暗沙,及一統暗沙、憲法暗沙、神狐暗沙、中南暗沙等4座分散的暗沙組成,除黃巖島環礁礁緣部分露出海面外,其它暗沙暗礁均隱伏海水中。

中沙群島簡介:一個世界級的大環礁(中國國家地理)

位置圖

中沙群島主體中沙大環礁長140公里,寬60公里,一般水深13-20米,是南海中最大的環礁。黃巖島是中沙群島唯一島嶼,環礁面積約130平方公里,礁湖水深10-20米。黃巖島在中沙環礁以東約170海里,毗鄰馬尼拉海溝。

中沙群島海域表層水溫27℃-30℃,海水鹽度為32.5-34;海水透明度35-38米。中沙群島是各種造礁珊瑚的地質產物,珊瑚礁及其周圍生長著各種海洋生物,組成了珊瑚礁生物部落,魚蝦蟹貝類資源豐富,具有重要的開發價值。

中沙群島簡介:一個世界級的大環礁(中國國家地理)

黃巖島

歷史沿革

先秦時代,海南島與南海諸島已內屬中原王朝。秦末全國戰亂,南海郡尉趙佗乘亂兼併3郡建南越(粵)國,海南島與南海諸島歸南越國管轄。

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武帝派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僕平定南粵之亂,以其地置儋耳、珠崖、南海、蒼梧、玉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等9個郡,其中儋耳、珠崖二郡在海南島上 。

三國時代(220年~265年),南海海域屬吳國轄。吳王孫權派康泰、朱應出使扶南(今柬埔寨)等國,康、朱二使親歷南海諸島部分島嶼,並仔細觀察“珊瑚洲” 。

隋大業三至六年(607年~610年),煬帝派常駿、王君政出使赤土國(今馬來半島泰國東南一帶),航程經西沙和南沙群島西側,並在海南島上置珠崖、儋耳、臨振(即後代的振州,今三亞市)3郡,南海諸島歸臨振郡轄。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海南設崖州都督府總管崖州(原珠崖郡)、儋州(原儋耳郡)、振州(原臨振郡),南海諸島列入崖州都督府所轄疆域,隸屬於振州,正式確立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 。

宋代承襲唐代行政建置 。

清朝初期,朝廷對南海諸島及從事漁業生產的南海漁民,派遣水師巡視,保境安民。順治年間(1644年~1661年),清政府在瓊州設鎮標右營,駐海口,督隸水軍戰船,於所部海面分汛防守 。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2月1日,內政部重新審定了東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島及其所屬各島、礁、沙、灘名稱,正式公佈了《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同時再次宣佈將東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島劃歸廣東省政府管轄。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繼續對西南中沙群島及其海域行使主權。

1959年3月24日,在西沙群島的永興島設置“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東沙群島辦事處”。

1969年3月4日,改稱“廣東省西沙、中沙、南沙群島革命委員會”。

1981年10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在永興島恢復設立“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由海南行政區公署直接領導。

1988年4月13日,全國人大七屆一次會議決定成立海南省,並授權海南省管轄西南中沙群島及其海域。西南中沙群島工委、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分別隸屬於海南省委和海南省政府,作為海南省派出機構,對西南中沙群島及其海域行使主權和管轄權。西南中沙群島工委、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實行合署辦公。

2012年6月21日,中國國務院批准設立海南省三沙市,管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

2013年6月,中沙群島海洋漁業資源增養殖科研基地在漫步暗沙正式成立,這是國家在中沙群島海域建設的第一個海洋漁業資源科研基地。首個試驗項目用海面積625公頃,投放石斑魚苗2萬尾、馬氏珍珠貝苗2萬粒、企鵝珍珠貝苗2萬粒、瓊枝麒麟菜2萬株。

2015年5月24日至25日,交付三沙市使用的“三沙市綜合執法1號”船巡航中沙群島,完成首次執法檢查。

中沙群島簡介:一個世界級的大環礁(中國國家地理)

中沙群島簡介:一個世界級的大環礁(中國國家地理)

路透社記者Erik De Castro攝影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中沙群島古稱“紅毛淺”、“石星石塘”等,位於南海中部海域,西沙群島東面偏南,距永興島200公里,是南海諸島中位置居中的一群。該群島北起神狐暗沙,南止波洑暗沙,東至黃巖島,地理位置在北緯13°57′~19°33′,東經113°02′~118°45′之間,南北跨緯度5°36′,東西跨經度5°43′,海域面積60多萬平方公里,島礁散佈範圍之廣僅次於南沙群島。

黃巖島與黃岩環礁

中沙群島簡介:一個世界級的大環礁(中國國家地理)

黃巖島航拍

黃巖島,實為包括南巖和北巖在內的一個大環礁,是中沙群島唯一露出水面的一座島礁,也是南海海盆洋殼區內唯一有礁石出露的環礁,其地理座標是北緯15°08′~15°14′,東經117°44′~117°48′,即位於中沙群島東端,接近菲律賓群島,西距中沙大環礁約170海里。黃巖島環礁狀近等腰三角形,周長約55公里,面積(含礁湖)約150平方公里。環礁外圍為礁前斜坡,邊緣陡峭,以15°~18°的坡度下降至水深3500米的海底。礁盤四周礁坪寬2~4公里,水深0.5~3.5米,礁坪上珊瑚礁塊密集;礁坪外圈臨外海部分在波浪、潮汐沖蝕下,發育了深約3米的放射狀溝槽,是造礁珊瑚蟲和喜礁生物繁衍的樂園,溝底堆積著珊瑚礫石及貝殼碎片;礁坪中帶高聳,寬600~900米,平均水深僅0.5米,上有礁塊堆積;中帶以內逐漸向潟湖傾斜,下坡增大至15°。環礁中間是礁坪包圍的潟湖,湖深10~20多米,水色清綠,湖底有珊瑚點礁散佈,成為眾多的湖小丘,小丘之間為低窪的礁塘,礁塘中沉積了鬆散的珊瑚介殼構成的生物碎屑。礁湖底部是造礁珊瑚蟲最活躍的地帶,珊瑚叢生如百花爭豔。礁湖之南有一寬約400米、水深4~12米的礁門水道與外海相通。

黃巖島的南巖位於黃岩環礁東南部礁塊密集的礁坪上,地理座標為北緯15°08′,東經117°48′,是一座聳立海面狀如巨大石柱的珊瑚礁石塊,其海拔高度1.8米,高出礁坪面約3米,直徑3~4米。北巖則位於黃岩環礁北部礁塊密集的礁坪上,地理座標是北緯15°14′,東經117°44′,也是一座突起於海面的珊瑚礁塊,高度較南巖為矮。兩島之間相距約10海里。

  • 其它分散的暗沙

中沙群島的暗沙除了中沙大環礁上的26座之外,尚有分佈於中央深海盆的憲法暗沙、中南暗沙及其北部陸坡上的神狐暗沙、一統暗沙等4座。這些暗沙均發育在不同的海山之上。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南海中部海區已發現浮游植物245種和31個變種,主要生態類群是硅藻、甲藻,以及金藻、藍藻等,其中硅藻佔絕對優勢,其週年細胞數平均值約佔浮游植物週年總細胞數平均值的98.7%。中沙群島海區(主要是黃岩環礁潟湖)有浮游植物87種,其中浮游硅藻類33屬68種,甲藻類7屬13種,藍藻類有2屬5種,黃藻類1屬1種,均屬熱帶、亞熱帶種群,少量屬溫帶種屬;按種類組成分,沿岸性的浮游硅藻類佔64.8%,大洋性浮游硅藻類約佔11.4%,甲藻類佔17%,其它藻類佔6.8%左右;黃巖島礁坪的海藻類有28種,其中隸屬綠藻門7屬11種,褐藻門3屬3種,紅藻門12屬14種。

中沙群島簡介:一個世界級的大環礁(中國國家地理)

中部海區共發現浮游動物757種和12個變種,其中也以橈足類最為豐富,共293種,以下依次為水母類148種,端足類88種,介形類76種,腹足類52種,其餘如毛顎類、磷蝦類等種數較少。該海區浮游動物總數的週年變化幅度不大,週年可見種類約358種,約佔浮游動物總種數的50%以上;種類數的平面分佈隨季節變化而改變,春季呈東部和南部邊緣水域種數值最高、中部水域最低的分佈格局,整個水域浮游動物總數量增加而於4月份達到全年最高值,夏季浮游動物的總數量仍保持相當於春季的較高水平,秋冬季由於受環流季風等因素影響,分佈與種類數大體與鹽度值的分佈分區相吻合;依其自身生態、習性和分佈上的不同特點,可劃分為海外暖水類群、近海暖水類群、暖溫性近海類群、低溫高鹽類群等4個生態類群。本海區基於大洋熱帶水域的生物學特性,浮游動物的生物量低而平穩,以夏季為年高峰值,秋冬季居中,春季最小。

中沙群島簡介:一個世界級的大環礁(中國國家地理)

油氣資源

南海油氣資源主要分佈在南海北部陸架油氣聚集區和南部巽他陸架油氣聚集區,以及中沙群島海區一帶。中沙盆地位於中沙群島的中沙臺階和中沙大環礁及其周圍,初步探明石油儲量約5億噸。

黃巖島

路透社記者Erik De Castro攝影

中沙群島簡介:一個世界級的大環礁(中國國家地理)

中沙群島簡介:一個世界級的大環礁(中國國家地理)

中沙群島簡介:一個世界級的大環礁(中國國家地理)

中沙群島簡介:一個世界級的大環礁(中國國家地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