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必须着力推进组织振兴,切实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党员干部的帮带提升作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加强高素质专业化“三勇”铁军建设,聚力打造全面过硬、走在前列的“锋领宁海”,切实把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为乡村振兴战略在宁海落地落实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勇”铁军

强化乡村振兴力量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我县提出“六重六不让”选人用人导向,以锻造“勇立潮头、勇挑重担、勇争一流”的铁军队伍为抓手,推动干部凝心聚力、奋力攻坚,干出了铁军风采,干出了城乡面貌美丽蝶变。过去的一年间,我县累计赢得省美丽乡村示范县等省级以上荣誉20多个,成功举办全国和省市现场会10余个。

我县着眼乡村振兴事业需要,出台优秀年轻干部“宁接未来”成才计划,创新年轻干部培育模式,实施“优苗甄选”“优苗培育”“优苗选拔”等工程,培养选拔使用经过一线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三农”干部。开展“六争攻坚、百人比拼”,分批次组团选派干部到美丽乡村、重大项目等基层一线挂职。在全市率先选派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连续三年选派166名县直机关干部全脱产担任,有效破解了一批疑难复杂问题、推进了一批实事项目工程、规范了一批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不断强化乡村振兴的力量支撑。过去一年间,“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累计走访农户2.2万户次,实现群众微心愿1300个,争取帮扶资金1.22亿元,引进发展项目121个,完成基础项目146个。

着眼增强“三农”干部适应乡村振兴的能力,创办“周末课堂”乡村振兴专题研修班,精准培育高素质“三农”干部梯队。创新实施年轻干部培养“导师制”,帮带提升服务农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化能力。紧扣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分层分类开办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农业农村等系列培训班,不断提升“三农”干部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建立“政治、事业、健康、经济”四位一体的激励关爱机制,将干部精气神凝聚到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征程中。实行县委书记党员干部双向约谈、组织部长“周三夜谈”等制度,落实容错纠错机制,主动引导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展现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深化“走村不漏户、群众考干部”,组织开展“党建争强、乡村振兴”集体承诺,以乡镇(街道)排行榜、满意联村干部大比拼、观摩交流会、项目竞赛、攻坚作战图等形式,定期亮出成绩单,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创新开展心理素质测试,完善重大医疗“绿色通道”制度,保障干部身心健康。逐步提高基层干部经济待遇,鼓励干部安心扎根基层。

夯实基础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干部教育“周末课堂”乡村振兴专题研修班开班。

“锋领宁海”

助力乡村振兴走在前列

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我县通过实施“双整两全”“堡垒强基”“金雁培育”“先锋提质”等四大工程,持续打造“锋领宁海”,让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实施“双整两全”工程,大力推进“锋领集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党建引领美丽乡村精品村、A级景区村庄建设,多精合一打造农村精品党建升级版,着力建成一批精尖型的标杆样板村。以“整县提升”示范县为目标,采取月汇总、季通报、半年考评等形式,全程对账、动态公布“精品创建”“攻坚整转”及“党建+消薄”三张作战图,强势推进首轮“双整”三年行动收尾工作。年底前将50%以上村社打造成“党建争强”精品点,累计建成50个“整片建强”示范片、36条精品线。大力推进“百企结百村、党建促消薄”专项行动,统筹抓好117个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村结对工作,全覆盖推进村企共联,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堡垒强基”工程,着力打造“锋领前哨”。推进组建产业党建联盟,聚集产业链上的党建资源,形成产业支部为桥梁、抱团合作为手段、产业发展为目标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目前,全县已建立产业党建联盟23个。紧扣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百村立功竞赛,突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推动村级组织拼抢业绩、攻坚消薄,以党建争强助推集体增收。深化党组织攻坚整转,推动全县2108个基层党组织逐个破解2项左右年度重点难点问题,实现整体增星晋位。同时,倒排17个后进村和35个攻坚整转村重点抓提升,通过县领导直接联系、部门定向结对,县镇村三级联动整转,组团打好后进党组织歼灭战。

实施“金雁培育”工程,选优育强“锋领雁阵”。建强头雁队伍,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锋领头雁20条”举措,着力持续提升村班子整体战斗力。分类开展书记示范班、主任培训班、学历提升班等主体班次,推进村干部全员轮训,强化绩效考评管理,提振“争、拼、抢”激情和美丽乡村建设能力。完善“群雁争先”机制,建立“联系不漏户、党群心贴心”机制,构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标准化体系,以“乡村振兴支部大会战”形式落实项目竞赛、排位争星制度,树立实干导向。实施“能人返乡”工程,搭建乡贤议事会,充分发挥乡贤在推动乡村建设、招商引资、招才借智的作用,激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热情,助力乡村发展。

实施“先锋提质”工程,从严锻造“锋领细胞”。创新打造智慧党建工作平台,借鉴“O2O”模式开发运行“红动宁海”网上基地,把30个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从线下搬到线上,2个月时间已累计800余个党组织2万余名党员通过平台预约主题党日活动。聚焦“六争攻坚、三年攀高”,推动“党群同心圆”扩面提质,构建“一大平台引领、百个项目攻坚、千支队伍聚力、万名党员争先”的工作格局。推广建立优秀人才培育支部,着力破解农村党员发展中的“中梗阻”“家族化”等问题,消除一批“发展党员空白村”“年龄老化村”“后继乏人村”。

夯实基础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实施“金雁培育”工程,村社干部在铁军承诺墙上签字。

小微权力清单

筑牢乡村振兴“反腐防线”

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36条”的出台,让村干部手中的小微权力首次有了明确的“边界”,也真正把权力放到了老百姓眼皮底下运行。哪些符合流程,哪些不符合流程,一目了然,实现了让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为我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筑牢了基础“反腐防线”。

在经过一年多充分调研、征集意见、会商、论证的基础上,今年4月份,我县推出了小微权力清单“36条”升级版。

让村务工作照单运行。过去,村务工作相关制度散落在各类文件中,干部不清楚、群众不明白。我县对零散繁杂的涉农事项规章大刀阔斧地进行“瘦身”,上百项的文件被浓缩成“36条”权力清单,基本实现了村干部小微权力内容的全覆盖。同时,按照工作步骤设置每项事务的操作环节,绘制下发具体权力行使的流程图45张,确保村级权力运行“一切工作有程序,一切程序有控制,一切控制有规范,一切规范有依据”。

同时,我县紧紧抓住权力行使过程可检查、责任可追溯的核心环节,构建上级党委、政府监督—村监会监督—村(社)群众监督和巡察监督有机统一的监督体系,相继出台了村干部违反廉洁履职责任追究办法、村干部辞职承诺办法等制度,进一步扎紧了制度的篱笆,从制度上保证“36条”严格执行和长期有效。

自2014年推行小微权力清单“36条”以来,我县在农村基层治理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针对村干部的信访量大幅下降,农村干部用权更加规范,基层群众办事更加便捷,村监会监督履职更加有序,村级项目推进更加有力,为我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筑牢了基层“反腐防线”。

夯实基础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胡陈组建农业产业党建联盟馆。

夯实基础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学员正在上课。

夯实基础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助力乡村振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