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控旺何时最佳?最全花生控旺技术要点!

每年的7、8月份是花生生长旺期,伴随着高温和雨水旺盛,花生很容易因气温高而生长加速,导致茎叶徒长,降低产量,为此,要及时控制花生疯长。那花生控旺要怎么控,什么时候控?

花生控旺何时最佳?最全花生控旺技术要点!

一、花生为何要控旺?

花生疯长秧子不结果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花生在水肥充足,气温高光照好的情况下,生长速度加快,极易造成茎叶徒长。这种旺长对花生增产没有直接有利的影响,反而浪费地力。如果不及时控制,株高过高,容易倒伏,而且营养过度供给茎叶,使荚果发育所需营养减少,不饱满,影响产量。同时还会使花生后期成果时出现早衰现象,进而影响花生产量与质量。因此,必须重视对花生的旺长进行有效控制,促进养分向根部转移,果大果饱,提高成果率,以促进花生的增产。

二、什么时间最适合控旺?

1、最佳时期:大量果针入土时期,此时第一批入土的荚果有小手指头肚那么粗,第二批果针头部似鸡嘴状。

2、水肥充足,长势旺,株高达到30~35厘米。

3、喷施前后要注意保持田间土壤湿润,过旱,不利养分吸收,且会提高对花生的抑制作用,产生单仁现象。

当田间开始封垄时第一次使用,时间大约在7月22-25日。然后根据生长和气候情况,株高在45-50厘米时,第二次施用,时间大约在8月10-20日,花生收获时株高不超过60厘米为好。

花生控旺何时最佳?最全花生控旺技术要点!

三、花生控旺药剂的选用

目前使用最多的控旺药剂多为三唑类药剂,这些药剂不但具有生长调节作用,同时还具有杀菌治病的功能,常用药剂有:

1、多效唑:多效唑控旺效果明显,前几年使用较多。每亩可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70克,兑水30公斤喷雾,即可达到控制花生徒长的目的。多效唑副作用也比较明显,一是会严重影响花生荚果发育,使果型变小,果壳增厚,二是在土壤中移动性低,不易分解,残留期长(高达180天以上),对下茬作物影响严重,可导致不出苗、晚出苗,出苗率低,幼苗畸形等药害症状。因此,目前许多地方都不在使用。

2、烯效唑:烯效唑目前使用较多,烯效唑的控旺抑制作用是多效唑的6~8倍,残留时间为多效唑的1/10,且用量较小、活性强,每亩可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30克,兑水30公斤喷雾,就有良好抑制作用。用药后不会导致植株畸形,对花生比较安全。烯效唑还具有高效、广谱、内吸的杀菌作用。

3、烯唑醇:烯唑醇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对花生白粉病、锈病、黑粉病、黑星病等有防治效果,一般不作为主要的调节剂使用。控旺使用,每亩可用1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克—100克,兑水30公斤喷雾,间隔10天左右再喷施一次。在防治花生病害的同时,还能安全有效地对花生起到控旺作用。

4、缩节胺:缩节胺控旺效果明显,每亩可用25%缩节胺40--5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缩节胺控制徒长的时间较多,需要多次使用,一般每10—15天左右药用一次。目前使用较少。

四、控旺过早为何减产?

控旺时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过早会减产。例如盛花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这个时期用不只抑制茎叶生长,也抑制开花,果针形成少。如果在下针期喷洒,则抑制果真伸长,针短,果细,影响饱果数以及果仁重。

花生控旺何时最佳?最全花生控旺技术要点!

五、如果雨水过大如何控旺?

一般按正常量使用,用量过大影响荚果发育,使果型变小、果壳变厚,叶片早衰、枯死,叶部病害亦有加重趋势。但是遇到特殊年份比如雨水大的年份,第一次控旺后10~15天左右,株高超过40厘米可再喷1次,同时喷施时要均匀喷雾,避免重喷、漏喷和喷后遇雨。高产田可结合防治病虫害进行多次少量法化控,应注意适当减少每次化控药剂的用量。

在使用时,掌握如下原则:

1、多次少量法。就是说花生控旺要分2-3次进行,避免一次用量过大,控旺过早,影响花生正常生长。

2、喷药在午后进行,6小时内如果遇雨应重喷。

3、喷药时加入少量中性洗衣粉,可增加药液展着和叶片吸收能力。

4、喷药时要喷花生顶部生长点,一喷而过,不能重喷。

六、花生控旺综合管理技术

1、花生控旺阶段一般高温高湿,也是花生褐斑病,黑斑病,疮痂病等病害容易发生的阶段,可以结合控旺配高效广谱菌剂防治叶部病害;

2、这个时候花生叶片,果针与荚果都能吸收营养,荚果发育期是需要营养的关键时期,同时易缺素引发发黄等现象,此时要重视叶面营养的补充。

3、应密切关注田间生长情况,加强管理,防止叶斑病病和叶片早衰现象的发生。

4、及时收获,避免收获过晚,烂果加重,影响产量。

七、花生控旺注意事项

1、化控后的花生应密切关注田间生长情况,加强管理,防止叶斑病病和叶片早衰现象的发生。

2、及时收获,避免收获过晚,烂果加重,影响产量。


作物病害不发愁,点击下方“了解更多”,下载神农识,拍一拍,病虫害问题立马解决。快捷、精准、高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