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奮都是扯淡

在今天去看我們周遭的信息環境,不得不說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讓人對信息的攝取廣度有了延展,卻因此限制了我們攝取信息的深度。我們日常的視野中,總是充斥著碎片化信息之“過”的問題——即99%的東西,與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或者說在“淺嘗輒止,浮於表面”的思考模式下對我們沒有任何價值。

麥克盧漢曾說:我們創造了工具,工具反過來塑造我們。放到現在來看,也是一樣的:一旦你習慣了“低成本、高回報”的刺激,你就很難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因此成為“低效勤奮者”——看起來每天忙碌,到頭來卻一無所獲。

為什麼?因為戰術上你很勤奮,實際上卻刻意迴避了真正困難卻更有價值的部分——戰略思維與戰略決策。而這種“戰略思維懶惰”的行為,最終會導致你戰略決策失誤,陷入了低成長的陷阱。

其實,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將一輩子的聰明,都耗費在肢體的勤奮上。要想成為真正的“高成長人群”,防止你與預期“背道而馳”,就要學會並保持深度思考的能力。今天這篇文章,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以下,Enjoy:

沒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奮都是扯淡

01

許多人寧願做“低效勤奮者”

也不願意深度思考

以下這個故事,人們常常用來說明執行力的問題。

其實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張三和李四同時受僱於一家店鋪,拿著同樣的薪水。 一段時間後,張三升職加薪,李四卻沒有,於是李四找老闆理論。

老闆對他說:“李四,你現在幫我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麼賣的。”

不一會兒,李四從集市回來,向老闆彙報:“只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 老闆問:“有多少?”李四不知道,於是趕緊又跑到集市上,然後回來告訴老闆:“一共40 袋土豆。” 老闆又問他:“價格呢?”李四說:“您沒有叫我打聽價格啊。”

於是老闆讓李四先坐下休息,並把張三叫來,吩咐他說去做同一件事。 張三回來,向老闆彙報:“今天集市上只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一共40袋,價格是兩毛五分錢一斤。我看了一下,這些土豆的質量不錯,價格也便宜,根據我們以往的銷量,40袋土豆在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賣掉,一定能賺錢。”

此時老闆轉向了李四,說:“現在你知道為什麼張三的薪水比你高了吧?”

從執行力角度看,是李四做事沒有責任心;但再深入地分析,他的思維方式存在問題,他有兩個方面不如張三:

一是不願多動腦筋深入思考,二是釆取低級思考方式,很多方面想不到。

伯特蘭·羅素說:

“許多人寧願死,也不願思考,事實上他們也確實至死都沒有思考。”

觀察我們身邊不少看似勤奮的人,卻混得不行,為什麼?因為他們是“低效勤奮者”。

“低效勤奮者”有兩個特徵:不願深入思考,釆取低級思考。這就導致他們做事效率低,效能低,成長慢。

“低效勤奮者”之所以不願深入思考與釆取低級思考,是因為這些人不會深度思考。

學渣與學霸之間的差別就在於深度思考。普通員工與卓越員工之間的差別也在於深度思考。小老闆與大老闆之間的差別更在於深度思考。

沒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奮都是扯淡

02

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升級

深度思考,首先是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升級。

大多數人從學校開始,就習慣了被學校和老師的教學計劃牽著鼻子走;到了工作單位後,被上級的指令與監督驅使著行動。這就是所謂的被動學習與被動思考。本文開頭故事中的李四就是這麼一個人。

釆取這種被動的學習與工作方式的人,亦步亦趨,跟著別人的思維走,既沒有偷著懶,一樣的累得像狗;又做什麼都做不好,做不到位,內心充滿壓力感。

而主動學習不是這樣的。我注意到那些學校中的一些學霸,他們有自己的學習計劃與學習節奏,以自學為主。在他們眼裡,學校統一的學習計劃與老師,只是其中之一的輔助途徑。我見過一位高中學霸,高一就學完了全部高中課程。

我年輕時剛參加工作,就很納悶:為什麼我的上司文化程度不如我,但他批評我時,總能看到我看不到的問題,想出我想不到的辦法。

有同事解釋說,因為領導比我經驗豐富。我就不服這個邪,於是,我決定變被動為主動:

首先,我強迫自己重視並安心本職工作。

其次,在瞭解工作職責和部門目標的基礎上制定自己的較高目標、專業能力體系化學習計劃與工作計劃。

然後,自己找問題,並帶著問題在部門內外、行業內外進行廣泛的學習與專注思考。這個時候,關鍵是能夠投入業餘時間用在學習與工作上。

這樣一來,經過一段時間,我很快找到了感覺,看問題、想辦法、做事情,都能踩到點子上了。

在我負責的工作範圍內,我所掌握的信息、知識與我的見解,都能走在領導的前面。這樣不但使績效明顯提升,博得上司的賞識,而且自己也感到對工作有了發自內心的興趣,還心情舒暢,不像過去一樣有壓力了。

沒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奮都是扯淡


03

人生最大的思想誤區

認為戰略短板可以用戰術的勤奮來彌補

在前幾年大眾創業的熱潮中,我認識的一位老鄉,他三十來歲,也按奈不住心潮澎湃,說老子決定不打工了,創業當老闆去。

他拿出準備結婚買房的錢,加上找眾多親朋好友眾籌的款子,共逾百萬,開了一家餐館。

我是偶然去吃飯碰上他的。吃完之後,他問我,餐館辦得怎麼樣?

我實話實說,你這個啊有兩個戰略上的問題:一個是地段偏僻了,另一個是菜品雖然有特色,口味也挺好,但根據我對周邊人群的瞭解,你這定位有點不精準,高不成低不就。

這老鄉聽了有點不高興,跟我大談什麼工匠精神,要精益求精創一流萊品。最後他說,這地段偏是偏了點,但租金便宜,我可以把省下的資金,用來作廣告,搞宣傳,打響牌子,還是划算的。

後來聽說他在廣告與促銷上做了很大努力與很多動作,如微信宣傳,店內有獎促銷,優惠促銷,派人在路口撒廣告傳單,到附近小區與寫字樓貼廣告。可以講,凡營銷教課書上提到的促銷招術,他都幾乎用了一遍。但最終還是無力迴天,半年後便停業倒閉了。

我發現,不少人有一個盲目的自信,以為戰略上的短板,可以用正確的戰術和增加戰術資源投入,來彌補,來挽救。

這實質上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戰術上你很勤奮,實際上卻刻意迴避了真正困難卻更有價值的部分——戰略思維與戰略決策。而這種“戰略思維懶惰”的行為,最終會導致你戰略決策失誤,結果可能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前面所講的選擇“低成長區”還是選擇“高成長區”,這都屬於戰術層面的思考,這些你選擇對了,做對了,也還是不夠的。

比戰術層面的深度思考更重要的,是戰略層面的深度思考。

你必須把決定事業全局與長久成敗的戰略決策視為頭等大事,在戰略上多學習,多動腦子,多花時間,多選擇,多比較,不怕麻煩,力戒“戰略思維懶惰”。

要能“忍、等、準”,有耐心,時刻準備,創造機會,但勿因急躁而輕舉妄動。

如果你是公司老闆,就須選擇一個好的行業,好的商業模式,把握好機會,使機遇同自己的核心能力、關鍵資源、價值觀相匹配。然後,制定公司的發展戰略規劃。

如果你是職場人士,在注重選好行業、公司平臺時,更要選好職業,並且使這些選擇與自己的專業、特質潛能、價值觀相適合。然後,根據環境和公司未來發展趨勢、未來機會制定自己的長遠職業發展計劃與新能力學習計劃。

人生最大的悲傷,莫過於將一輩子的聰明都耗費在戰術上。當你抬頭一看,你精益求精的事情,它們所在的職業或行業己經衰落,或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都很低微,或前進的戰略大方向錯了。

來源 / 跨越式企業

求職之路

智聯校園

一直與你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